央视《汉中天坑》第二集 文字版

《汉中天坑》解说词

央视科教频道

《汉中天坑》第二集


导视:羌傩祈水,是羌族人一种古老的祭祀形式,表达自古以来当地居民对这片山水的珍视和崇拜。而这片山水就是被誉为“世界最美天坑”的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北纬33度出现规模庞大的天坑群,古老羌傩,神秘道观,深入地下百米,会是一场怎样的奇妙之旅?

■同期声+旁白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法王要蹬殿

连擂三声鼓

禅家岩地洞河天坑,位于陕西汉中的宁强县。这些着装奇异、步态诡异的舞者,正借助他们时代相传的神秘吟唱,在坑底,还原出一场古老的祈水仪式。

羌傩祈水,是羌族人一种古老的祭祀形式,五人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表达自古以来当地羌民对这片山水的珍视和崇拜。这种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形成了请神、遇神、逢山开路送神的这一祭祀形式,就是我们的取水祭祀。

1、旁白

深幽的洞穴,被世代居住于此的羌族视为可通达天地的捷径,而这块少有人踏足的秘境,就是被国内外探险家誉为“世界最美天坑”的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它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在被誉为最美的同时,还让羌族世代选择在这里请神取水呢。

原始的祈水仪式,还联结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岁月。

2、同期声,宁强民俗专家讲述羌族历史发展,周武王联盟羌方国讨伐殷商的故事。

3、旁白

风烟散尽,傩舞的影响,早已从古时征伐不断的战场走向羌族人稀松的日常。

5、镜头,傩文化傩祭等

央视《汉中天坑》第二集 文字版

6、同期声,字幕

上刀山呐,过刀桥。这个下火海这种,它是我们羌族千百年来傩舞里面传承下来的,给小孩过关的一种法事。

通过我们与神沟通的师傅们,一算,他命中带刀关,带火关,然后呢,他就要通过法事,法师把小孩背着,用这种方式,来消除这种关劫,使得这个小孩能够平安的长大。这就是我们巫傩的作用。

7、旁白

数千年前,羌族的先民,选择将秦巴山地作为他们扎根的息养之所。而这些萦回耸峙的山岭,既完整地保存了古老的羌傩文化,也暗藏着众多的难以解释的自然谜题。

8、同期声,羌族老人简述地洞河天坑的神秘氺兽传说故事

9、旁白

神秘的水兽传说,羌族世代在此祈水,被誉为“最美天坑”。为解开这些疑问,考察队驱车前往宁强县,禅家岩地洞河天坑。

10、同期声,探险队和科考队继续前行,往地洞河天坑迈进途中

央视《汉中天坑》第二集 文字版

11、旁白

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在天坑的演化生命中,属于壮年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天坑,又有哪些特征,坑内构造和生态环境,又会有怎样的特性呢。

一同参与科考,辅助我们扛运科考装备的当地村民,在行进的路上,唱起了他们当地有名的山歌:

禅家哪个岩吆,那个岩耶

对着崖咿

娃婆娘那娃儿吆穿草鞋

出门那个一声山歌子

拿回家来一块柴

半天下雨嘛

半天晴了

贤妹儿爱的嘛

妹有情人 呐

12、同期声

背架子在我们当地历史由来已久了,大约在明万历年间,我们《宁羌州志》都有记载。它作为农事篇的一种运输工具,背架子在秦巴山区广泛应用,爬坡的时候,“顶窝子棒”往后头一撑,一仰,山歌一唱,把情怀一抒,然后休息好了,又开始走下一程路。

13、同期声,路途中的队员有人掉队滚下山坡,腰椎摔坏了,做临时救护,砍树做担架,准备护送伤员下山

14、旁白

过程中,科考队遭遇迷路,紧急求援,数人滑坡落水和擦伤。

央视《汉中天坑》第二集 文字版

15、旁白

四个小时后,到达禅家岩坑底。

关于禅家岩地名的由来,还有一段奇闻,相传宋朝年间,峨眉山上一岳姓方丈,早上用铜盆洗脸时,见铜盆内映出一画面,群山连绵,烟雾缭绕,山中有一洞,光芒四射,方丈命画师绘于纸上,携画带领众僧寻访此山,几经周折终得此。岳姓方丈认为,此地山脉渊远,好似蛟龙赴海,洞内灵气升腾,是一个避世修行的绝妙之地,请工匠伐木破土,在半山岩洞口新修寺庙,取名禅岩寺,将此山命名禅家岩。

16、同期声,介绍稀有珍稀植物及功效

吃过晚饭,在坑底,考察队见到一只十分稀有的动物,现在是晚上七点二十。。。

17、旁白

原来,这个小动物大有来头,白腹巨鼠。。。

18、同期声,准备下洞底的工作

19、旁白

洞穴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一些特有的生物,不同于外界生物,在没有光线的黑暗环境中,他们不需要色素来保护自己,所以,多数身体透明或半透明。

20、同期声,冰雪嘉鱼

21、旁白

最美天坑,神秘无比。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口径最长轴460米,短轴310米,深度259米,坑底海拔1299米,开口面积91677平方米。洞内考察已知长度为9.7千米,可见大量积水和流水,地下河长度占全洞三分之二。

22、旁白

第三天早上,洞内气温8摄氏度,考察队撑船横渡暗河,考察地下水流向。

23、同期声

央视《汉中天坑》第二集 文字版

24、旁白

由于没有带备用衣服,洞内低温迫使考察暂时停下,全员返回洞外。

25、同期声

咋们看到这个地洞河天坑,跟前面考察的所有天坑都不一样,前面所看到的天坑,地下暗河呢,都已经发生了迁移,没有明显的水流,我们看到的这个地洞河天坑,可以看到几支水这样的汇入,地洞河天坑是正在发育中的天坑。。。。。。

26、同期声

经过两天三夜的考察,考察队回到坑底,对于禅家岩地洞河天坑的种种疑问,我们也有了答案。

禅家岩地洞河天坑,比前面的都漂亮。。。

崖壁飞瀑,径流直下,汇入禅家岩坑底溶洞,不断塑造着天坑的地貌,整个秦岭以南。。。

27、旁白

至此我们知道,禅家岩地洞河天坑,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最美天坑”,并且让羌族世代选择在这里举行祈水仪式,都是因为坑内水量丰沛,也是目前发现世界上唯一有三股水汇入,并且是为数不多的地下水仍未迁移的天坑,在天坑生命的演化中,它属于壮年期,由于即将达到大型天坑的规模,并且处于发育中,它也可称为成熟期的活动型天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