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河北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 一篇「感謝貧窮」感動網友?

網友一:

感謝貧窮和感恩苦難一樣,都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貧窮,從來都不是一個好事,在任何社會中都一樣,但因為中國社會上,有這麼一些人是從貧窮落後的環境走出,取得了一些令人驚歎的成就,媒體就開始宣揚正是他們經受了貧窮的洗禮,所以才老取得後來的成就的詭異邏輯,貧窮也開始與某種美德或者品質聯繫在一起。

這樣奇特的邏輯下進一步延伸,我們更應該感謝日本人給予了中國人八年抗戰的大禮包,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中國人才能真正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才能發現自身還有浴血奮戰和敢於同歸於盡的優秀品質。真正的邏輯鏈是,貧窮本身無法磨滅人性的光輝與美好,而不是貧窮造就了這些美好的品質。你扛過了貧窮,恭喜你,你應該感謝自己,它成為你閱歷的一部分,是你人生的財富,而沒有變成你揮之不去的夢魘。將貧窮等同於美好品質,並賦予這種環境積極意義並在社會上大肆宣揚的人,不是蠢,而是壞。人活一世,別向錯誤的對象表錯情,別喝他們給你灌的迷魂湯,幸好這屆網友不行,主動上鉤的沒幾個,這真是讓他們遺憾啊。

如何評價河北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 一篇“感謝貧窮”感動網友?

網友二:

真正可怕的不是苦難,而是歌頌苦難的人!她只是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孩子,寫這種文章無可厚非,但是一群別有用心的媒體故意帶頭用這種博人眼球的題目來傳播所謂的正能量才是真的噁心人,畢竟大家都不是小孩!

網友三:

首先,很多評論說“你既然感謝貧窮,那你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貧窮嗎?”。我覺得這話說的莫名其妙。你感謝城市裡的農民工外賣員芾給你高樓大廈和方便的生活,但你作為一箇中產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當民工吧(這裡沒有職業歧視)。

這種話,主要是分是誰說的,對於成功者,這是過去的釋懷,是包容一切的胸懷;對於奮鬥者,這是崎嶇旅途中的自勉,是永不言棄的精神。但是,這種話只能對自己說,要是跑岀去對窮人說你應該感謝貧窮,對顏值低的人說感謝醜陋,聽的人不把說話的人打的半死才怪的,這句話之所以被聲討,還在於主流媒體奇葩地把他作為了對讀者的說教,變成了對讀者的變相嘲諷,看到的人自然而群起而攻之了。司馬遷也說過類似的話不是嗎?《報任安書》名義上是給別人說的,其實這些對苦難的讚美都是對自己的激勵和釋懷。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為也。

如何評價河北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 一篇“感謝貧窮”感動網友?

網友四:

不要感謝貧窮,而應感謝在貧窮的環境裡永不言棄的自己!

不要感謝苦難,而應感謝在苦難的折磨下堅持不懈的自己!

不要感謝對手,而應感謝在與對手的竟爭中奮勇向前的自己!

在貧苦中成長的人更能明白貧窮的可怕,匡扶天下,希望讓更多人走出貧窮。這是一種選擇。

獨善其身,保持自己如水本心。

希望天下所有用知識改變命運後的人們永遠不會再受困於貧窮二字。

如何評價河北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 一篇“感謝貧窮”感動網友?

網友五:

我覺得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大家都習慣性以為【進入北大】=【脫貧】。

才剛剛高中畢業就開始「感謝貧窮」了。事實卻是,貧窮還是富有並不能決定你的高考成績,只要投入足夠的精力,把那點高中知識翻來覆去地搞,考上北大是很難但仍是有希望的。高考結束、成人、進入社會,才會真正開始感受貧窮給自己帶來的限制。這個同學要經受的三觀被毀並試圖重建長路,才剛剛開始。

去北大學中文,她很快會意識到,對於寫作這件事,天賦有多麼重要,眼界有多麼重要,這完全不是一個單純靠努力就能做得很好的專業。她會意識到,身邊那些北京本土的,出身優良的同學,初中高中時寫的文章就發表在各種刊物上了,就已經得過各種文學獎項了。同樣一杆筆,其他人會比她更快地適應時代、適應市場,甚至僅僅是寫公眾號,那些在大城市,做看各種社會實踐長大、眼界開闊的同學都能比她更快抓住讀者。

而等到畢業,要就業了,要真正走進社會了。泛意義上的寫作這個行業的天花板有多低我就不多敘述了。這也是一個幾乎不看學歷出身,甚至不怎麼看專業素養的行業。各種靠看筆桿子吃飯的人。有大部分其實根本不是文學專業出身。你在這個行業裡能有多少竟爭力,還真的不是一件很好說的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同學真的還完全沒有脫離【貧窮】,當然,她的樂觀精神還是很可嘉的。看她現在就知道要寫岀這麼一篇《感謝貧窮》來看,日後說不定能成為體制內喉舌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希望她能把自己的路走好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