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賺大錢:努力工作?存錢?分散投資?錯錯錯!(二)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川普(特朗普)和富爸爸系列作者羅伯特·清崎合作的

《讓你賺大錢》Why We Want You To Be Rich

大多數理財專家都會建議你——努力工作;把錢存下來;還清債務;長期投資(主要是投資共同基金);分散投資。

這對於大多數普通人,或者儲蓄者來說是個好建議,但是川普和清崎作為投資精英,卻有著非常不一樣的看法。

儲蓄者與投資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槓桿」,即「 leverage 」,也就是「以少做多」的能力。大多數儲蓄者並未運用「財務槓桿」,因此也錯過了不少東西。

努力工作,對嗎?

大多數人想到「努力工作」幾個字,只想到自己要努力工作。「自己努力工作」能發揮的財務槓桿作用少之又少。

雖然川普和清崎都努力工作,但他們想到的都是「讓別人為自己努力工作」。這就是財務槓桿,有時候稱為拿「別人的時間」( other people’s time,即 OPT )幫自己賺錢。

先前我們討論過, B 象限人士(大企業所有者)創造工作機會,所以比 E 象限(受僱者)和 S 象限(小企業主、自僱者或專業人士)獲得更多的稅務優惠。其內在邏輯就是,創造工作機會的人更受到政府的青睞。

把錢存起來,對嗎?

這問題在於:目前的經濟體制需要擴張,所以需要借款人,而不是存款人。

讓你賺大錢:努力工作?存錢?分散投資?錯錯錯!(二)


從上面你能看出來,那些存款是你的資產沒錯,但對銀行而言卻是負債。相反的,你的債務對銀行而言卻是資產。

聰明的借款人,即能借錢讓自己變得更有錢的人,而不是借錢卻讓自己更窮的人。川普和清崎懂得運用債務,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

跟他們往來的銀行都喜歡儘可能地借給他們更多的錢,因為借款者讓銀行增加贏利。這就是所謂的「別人的錢」( other people’s money, OPM )。

如果你能小心地使用債務作為財務槓桿,你就能比大多數儲蓄者更有優勢。

儘快還清債務,對嗎?

大多數儲蓄者認為負債不好,清崎認為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理財知識。這裡要再次提醒大家,在借錢投資之前,先要投資自己的理財教育。

債務也分好壞,具備理財知識的意義就在於,知道何時使用債務,何時不使用債務。

投資共同基金(公募基金)的儲蓄者很難使用財務槓桿,因為大多數銀行不願意放款給人購買共同基金。為什麼?清崎說,顯然是銀行認為共同基金風險高,而房地產才是比較安全的投資。

長期投資,對嗎?

許多人的「長期投資」是投資共同基金(公募基金),不過如上所述,銀行並不青睞把錢借給人做這樣的投資。

清崎偶爾也買共同基金,但是這對於他來說不過是個快餐。他更青睞避險基金(對沖基金)。

共同基金與避險基金的差異就是財務槓桿。避險基金通常使用借來的錢。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投資人,利用借來的錢就能增加增加的投資回報率,而不需要動用自己的錢。

換句話說,用自己的錢投資越多,動到老本的可能性越高,回報率也就越低。

分散投資,對嗎?

巴菲特曾這樣評價分散投資戰略:“分散投資保護大家免受無知波及。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分散投資就沒有什麼意義。”

問題是,你是要保護自己免受誰的無知波及?是自己的無知?還是個人理財顧問的無知?

「分散」通常意思是,別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不過,巴菲特就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地看好。」

唯有在保護投資人免受自身無能,或者操守不佳的顧問的影響時,分散投資才算是個好策略。清崎稱自己是靠集中投資成功的,而不是靠分散投資。

槓桿才是關鍵

人類早在遠古穴居時代就在試圖獲得「槓桿」,火與長毛就是兩種最初形式的「槓桿」,這些東西讓人類有了克服惡劣自然環境的能力。

後來,人們發展出了更多的槓桿,不斷代替舊的槓桿,就像飛機、汽車代替了馬匹一樣。

川普和清崎都有一項優勢,他們都有富爸爸來引導他們進入金錢世界。有人會說,我可沒有富爸爸,我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讓你賺大錢:努力工作?存錢?分散投資?錯錯錯!(二)

(英國王儲一家)

這種想法很危險,可能導致你很難獲得龐大的財富,留住財富的機會也很渺茫。雖然川普和清崎都有富爸爸領進門,但他們還必須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其實最重要的槓桿就是——「你的頭腦」。我們生而富有,有著地球上最強力的槓桿,要用它去讓自己變有錢,而不是去找藉口。

穴居人與猿人的差別是槓桿;富人、中產與窮人的差別是槓桿;儲蓄者與投資者的差別是槓桿;四個象限上的人差別還是槓桿。

有人擔心風險,或擔心學習投資要投入一些時間。風險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不願意承擔風險,也不可能得到回報,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少風險。

減少風險的其中一點就是,要投入金錢和時間去學習理財。我們下一期接著讀這本《讓你賺大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