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親友們知道自殺可以預防,21歲姑娘可能就不會從峨眉山跳崖……

最近,一個21歲的姑娘毅然選擇了在峨眉景區跳崖自殺,不幸身亡。她在遺書中寫道:“我從來不是一個脆弱的人,我不是沒有傾訴過,不是沒有嘗試過救自己……”如果自殺者身邊的人多加留意,這些讓人痛心的結果的確有可能挽回。

如果亲友们知道自杀可以预防,21岁姑娘可能就不会从峨眉山跳崖……

全球每年有近80萬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即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成功。在中國,自殺是第五大致死原因。自殺在每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生,在15歲~29歲人群中更是第二大致死原因。自殺還有“傳染性”,一個人自殺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如媒體報道等,影響到6個其他有這種傾向的人。而預防自殺和預防其他疾病一樣,是對生命的尊重。

自殺者在之前表現出來的痛苦可能並不明顯,所以自殺的悲劇發生後,自殺者的親朋好友通常會震驚和悔恨萬分。他們驚訝於從來沒有察覺到死者有自殺傾向,認為他/她不至於自殺,後悔沒有和他/她多聊聊心事。其實大部分自殺者會或多或少流露出一些“預告”。如果自殺者身邊的人多加留意,這些讓人痛心的結果的確有可能挽回:早一點發現“不對勁”的苗頭,多和自殺者聊聊天,儘可能提供幫助和滿足其需求,也許就能挽救自殺者的生命。

自殺的危險因素是什麼?

就像腦卒中或心臟病發作一樣,自殺也有其風險因素。有些特徵雖然不一定導致自殺,也無法準確預測自殺,但是使人更容易考慮、嘗試或者成功實施自殺。平時對有這類危險因素的人多加關心,可以避免他們走向極端。

●精神疾病,尤其是情緒疾病、精神分裂症、焦慮症、某些人格障礙

●濫用物質、酗酒

●常常感到絕望

●衝動和/或有攻擊性傾向

●有創傷史或被侵害史

●有嚴重的生理性疾病

●曾有過自殺嘗試

●有家族自殺史

●失業或出現嚴重財務問題

●失去重要的人或關係

●有能夠輕易結束生命的辦法

●缺乏社會支持和感到孤獨

●當地有群體性自殺

●為求助他人感到羞恥

●缺乏健康護理,尤其是在精神健康和濫用物質方面

●特定的文化或宗教信仰,例如相信自殺是解決人生困境的高尚方式

●知道或者認識其他自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或者是通過媒體、網絡)

留意自殺的預警信號

在自殺的前兩週,自殺者的一些行為就像是預警信號,特別是在發生了痛苦的事情、失去親人、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後,其新出現的負面行為。如果發現了身邊人出現了此類行為,應該多關注、關心他/她,採取一些措施,必要時送他/她就醫。

●談到想死或想殺死自己:如“我沒法再忍受這一切了,真想一切都結束算了”。

●尋找自殺的方法:如囤積安眠藥或突然開始對刀具感興趣。

●談到絕望或沒有活下去的理由: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堅持下去”“活著真沒意思”。

●談到自己走不出困境或者感到不能忍受的痛苦:如“現在的境況不會有任何改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

●談到自己對他人來說是負擔:如“不希望父母和朋友再繼續為我擔心”“沒有我的話,他們會過得更好”。

●飲酒和服藥越來越多:如從每週只喝一兩杯啤酒變為每天都酩酊大醉地回家。

●容易焦慮或激動,如:原本開朗的人變得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情就焦慮或者發脾氣。

●行事魯莽:經常做危險的事情,例如超速開車、醉駕、冒險等。

●睡眠時間過少或過多:失眠、忙個不停或者睡不醒。

●社會活動減少或把自己隔絕起來:如原本每週都會和朋友一起打球,漸漸開始遲到或者缺席,即使來了也不太有精神和願意交流,最後不再參加。

●表現出憤怒或談到尋求復仇:如以往平和的人變得總是怒氣沖天或想要報復某人。

●過激的情緒變化:持續性的抑鬱、悲傷、焦慮和疲倦,或突然變得平和,感覺一切都看淡了。

●無法照顧好自己:外表變得邋遢不衛生,很長時間不換衣服,不好好吃飯或吃垃圾食品。

●告別:表現出一些類似告別的行為,例如默默翻閱家人的照片,將自己鍾愛的物件送人。

●了卻願望:很著急地想做完某件事或者了卻一個多年未能實現的願望。

●自殺威脅:如“你不改變我就死給你看”之類的威脅在很多人眼裡看來不過是虛張聲勢,但其中50%~70%的威脅者真正考慮了自殺。因此,所有的自殺威脅都應該被認真對待。

立即採取行動

發現了自殺的預警信號後,應該立即和表現出此行為的人談話,聯繫他們的家人,勸他們去就醫,並陪伴在他們身邊。

1.與他/她談一談

先準備好談話內容,然後在一段充裕的時間進行談話。談話可以從觀察到的自殺跡象開頭,如“我發現你最近總是說很絕望”。不要逼他們立即振作起來,這有可能讓他/她拒絕承認自己的問題。隨著話題的深入,可以直接問他/她是否有自殺的想法。談論自殺這個詞並不會把這個念頭植入他們的思想中,反而會讓他們鬆一口氣。直接談論自殺還可以讓你和對方處於同一個溝通頻道上,讓他/她知道你願意和他一起談論此事。如果對方承認他/她有過自殺的念頭,那麼應該避免他/她獨處,並立即聯繫其他家人。

2.學會傾聽

讓對方知道,你可以想象他有多痛苦,也理解他/她有時產生不想活下去的念頭。然後問對方,就沒有想活下去的時候嗎?告訴對方,這種想活下去的念頭可能變得越來越佔上風,而你願意幫助他。耐心傾聽他/她想要結束自己生命以及想要活下去的理由。同對方一起分析這些理由的合理性,並讓他/她認識到活下去是更合理的選擇。表達出你對他深切的關心,認為他有自殺的念頭是十分嚴重的一件事,你是真心希望能夠幫助他。

3.制定安全計劃

詢問對方是否有危險的藥品或工具,並避免對方與之接觸。這可能需要其他朋友、家人或者專業人士的共同幫助。與對方約定好,如果他/她有實施自殺的想法,立即通知一個能快速到他/她身邊並確保他/她安全的人。讓對方保證不飲酒,至少不要獨自飲酒。儘快聯繫可以幫助他的專業人士,例如心理醫生。要對方承諾,在與專業人士見面以前不會實施自殺。

4.尋求幫助

鼓勵對方尋求幫助。告訴對方,你明白去看心理諮詢師或者醫生是一件對他/她來說很奇怪的事情,但與專業人士聊聊也不是什麼壞事,也許他們能幫上忙。幫對方打聽好有什麼機構或者專業人士能夠提供幫助,給對方聯繫方法或者幫對方聯繫好。如果感到情況緊急,應該立即送他/她去醫院。

5.要注意避免什麼?

一些話語可能會刺激到對方。如“你不會是想要自殺吧?”或“你不會幹蠢事吧?”不要試圖引導對方回答“不”。

關注每個年齡層的痛苦

青少年無憂無慮、中年人沉穩堅韌、老年人睿智豁達,似乎每個年齡段的人都不應該自殺。但實際上,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遇到難題和痛苦,如果無法解決和走出來,就有可能產生心理疾病,甚至是自殺。千萬別因為“他能有什麼痛苦?”這個錯誤的想法而痛失挽救生命的機會。

青少年

我們通常認為“少年不知愁滋味”,但青少年也有自己真實的痛苦和煩惱。而他們的痛苦卻經常被忽略,甚至是被家長呵斥或者嘲笑,最終發展成嚴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走向自殺。在全球,自殺是導致15歲~19歲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

1.家庭互動模式障礙: 父母之間長期存在矛盾衝突,經常爭吵,家庭氣氛緊張;父母經常拒絕、否定孩子,對孩子的態度不一致,家庭凝聚性差;父母過於專制或怯懦無能,缺乏威信,無法給孩子提供支持性的交流、長期陪伴和監督;父母對青少年的學業成就和行為表現期待值低或過高,忽略青少年的情緒變化,未能及時發現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2.父母精神健康狀況欠佳或患有精神疾病: 如父和/或母患有抑鬱症、物質濫用、具有反社會行為傾向等。

3.有暴力傾向的家庭: 青少年曾被暴力侵犯或性虐待。

4.家族自殺史: 自殺行為傾向本身能夠獨立於精神障礙而在家族內部傳遞,但很多人認為只有生理疾病才會遺傳。

5.家庭時常搬遷: 導致“漂浮不定”、環境陌生。

中年男性

根據美國的統計,中年男性是主要自殺者,而且通常自殺發生後家人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看不出死者有精神問題的跡象,直到難以挽回。1.不會尋求情感上的幫助: 多數男性對看心理醫生感到遲疑,通常只有在伴侶和家人的催促下才會去。但是即使坐在醫生面前,陳述病徵也多有保留,醫生也不見得會尋找精神和情緒失衡的徵兆。

2.選擇的自殺方式決絕: 雖然女性較易嘗試自殺,但使用的方法沒那麼致命,例如過量服藥。男性則較可能使用致命的武器,而且較不可能告訴別人自己內心的掙扎。

3.生活壓力: 工作的競爭壓力、婚姻的不和睦、孩子的叛逆、父母的年邁、社會對中年男性的苛求或偏見等,都有可能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既要扮演家庭頂樑柱的角色,又要在人前維持成熟穩重的形象,不能示弱讓家人擔心,情緒常常得不到宣洩,最終就有可能積壓成疾。

中年女性

雖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打得了小三,鬥得過流氓”是對當代女性生存狀況的一種調侃,但也反映了一些真實的問題。

1.婚姻問題: 這個年齡段是婚變高峰,一旦出現婚姻危機,女性更容易在情感、經濟上受到損失。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可能感覺自己已經過了生命的黃金期,所以特別敏感、多疑,也就更容易產生感情問題。

2.不能得到尊重和感恩: “大媽“、”黃臉婆“都是社會對中年女性帶有偏見和歧視的稱呼。她們帶孩子、做家務、賺錢養家、照顧家人,十分辛苦,而令人難過的是,她們的付出常常得不到感恩,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家人認為她們的付出是應該的,甚至還會因為不滿意而責怪她們。

3.工作壓力:中年女性將許多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中,但又不得不面對職場上後起之秀的威脅。職場上的失利有可能讓她們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降低自尊心,甚至誘發心理障礙。

老年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數據,中國70歲以上老年人自殺率達到了51.5例/10萬人,在174個受訪國家中排名24位。

1.生存困難: 老年人沒有勞動力,如果沒有養老金、存款等經濟來源,又沒有子女贍養,將會面臨很大的生存困難,並可能因此產生自哀自怨和無望的感受。

2.疾病纏身: 殘疾、癱瘓、慢性病有可能讓老年人痛苦不堪,生活質量也會因此大幅度下降,很多老年人會因此患上老年抑鬱症,嚴重的時候就會喪失生存意志。

3.情感孤獨: 子女在其他城市、沒有子女或伴侶、和子女關係淡薄、缺少社會關係讓老人缺少社交和情感活動,長期都沉浸在孤獨感中。

4.自尊低下: 退休、喪失勞動力、接近生命的終點都容易讓老年人感動自己沒有用處、不被需要或者成為拖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