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與使命,鑄就新青海精神高地

初心与使命,铸就新青海精神高地

青海新聞網訊 國慶前夕的北京,已是一派濃烈的節日氛圍。9月26日,《初心與使命》出版座談會暨新時代青海省黨員幹部黨性教育課程研究開發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建研究會有關領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培訓機構相關負責同志50餘人應邀參會座談交流。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由青海省委組織部傾力打造的《初心與使命——鑄就新青海精神高地》5堂黨性教育課程通過史料播放、舞臺展示、詠頌獨白等形式,生動展示了“兩彈一星”奉獻精神、慕生忠開路精神、尕布龍赤子精神、玉樹抗震救災奮鬥精神和可可西里堅守精神,讓人耳目一新,久久回味,既是5堂生動的理想信念教育課程,更是震撼人心、觸及靈魂的黨員教育的精品力作……

初心与使命,铸就新青海精神高地

深入挖掘傾力打造精品黨課

熒屏裡頭,一張張老舊照片、一幕幕飽含深情的情景演出,記錄和講述了“兩彈一星”研製的光輝歷史;熒屏外面,每一位在場的觀眾都深深地被音頻畫面裡的故事和情節所感染,動情之處更是有不少人禁不住熱淚盈眶……

半個多世紀前,升起的蘑菇雲,不僅記錄下了一項劃時代的偉大壯舉,也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永久地鐫刻在了青海大地的血脈裡。

歷史變遷,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新時代更需要偉大精神,如何深入挖掘“兩彈一星”精神等本土精神資源,弘揚偉大精神,集聚奮進力量,用全力“鑄就新青海精神高地”的實際行動,有效提振全省黨員幹部投身新青海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精氣神,成為一項十分迫切和艱鉅的任務。

為此,省委組織部深入挖掘、創新開發,傾力打造了5堂精品黨課,這5堂精品黨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全篇,每一堂課都旗幟鮮明地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開篇提綱挈領,全片主線貫通,結尾著重點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黨性教育體系。

為了成功打造5堂精品黨課,省委組織部統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策劃,在課程開發環節中統一安排我省知名作家和課程組撰寫講稿,並及時組織專家多次趕赴精神原生地調研採風,注重挖掘具體事例和生動事例,力求課程故事真實飽滿,以細節打動觀眾。各有關地區黨委組織部門和相關單位集中抽調人員,集中組織編排合練,保證課程開發相互借鑑,表現形式差異有別,各有側重。

5堂精品黨課始終貫穿著真摯濃烈的情感,充分發揮情感的“催化劑”作用,堅持情的投入與理的啟迪相結合,做到以理導情、以情感化、情理交融。並通過講述人和表演者真摯的情感表達以及與觀眾心靈之間的互動,引領觀眾走進實境,觸景生情、感受崇高,接受洗禮、啟迪共鳴,有效提升了課程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在表現形式上,5堂精品黨課綜合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藉助聲光電一體的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多人上臺、旁白敘述、角色扮演、事件親歷者講述、還原歷史場景、搭配背景音視頻及演講朗誦構建課程框架,多形式多角度衝擊觀眾視覺聽覺,啟迪觀眾動情深思,引領觀眾價值取向,達到了令人震撼的效果。

初心与使命,铸就新青海精神高地

牢記使命飽含真情大力宣講

20世紀50年代,慕生忠將軍和十多萬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短短7個月時間,修築青藏公路,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開路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黨員幹部群眾,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牧民省長”尕布龍,用85年的一生譜寫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他一生質樸,歷經滄桑仍然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手握重權、不謀私利,身居高位、心繫百姓,一生忠於黨的事業,坦蕩為官,勤懇為民。……

5堂精品黨課的打造完成,極大地豐富了我省黨員幹部加強黨性教育的內涵,同時,也為我省進一步強化對外宣傳、樹立和展示新青海新形象提供了有力抓手。去年以來,我省以全景呈現光輝歲月、全情展示偉大精神、全域宣傳大美青海為宗旨,大力推動5堂精品黨課走進國家有關部委、央企及援青六省市,省直各地區、各單位開展宣講,共宣講300餘場,各界觀眾達6萬餘人,所到之處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和熱力追捧,掀起傳承弘揚偉大精神的熱潮。幹部群眾一致認為,這些黨課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光輝歲月,傳承了偉大精神,激發了豪情壯志,感人肺腑,催人奮進,是一場精神盛宴,是一次靈魂洗禮,從思想和內心深處鼓舞人、感化人、教育人,真正颳起了一場紅色風暴。他們紛紛表示要把聆聽黨課時的每一次感動、感悟和心靈深處的震撼,化作個人努力進取和敬業奉獻的實際行動,努力拼搏,奮勇前行。

為了促進5堂精品黨課中凝聚的青海精神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力量支撐,在省內宣講時,更突出為幹部群眾幹事創業“打氣鼓勁”,以昂揚的精神風貌彰顯精神高地的價值;在省外宣講時,則更突出弘揚和傳承偉大精神,宣傳推介大美青海,並尋求建立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長期合作關係。2017年,《“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開路”精神》入選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好課程目錄,品牌黨課效應逐步顯現。

創新載體厚植精神高地底蘊

2010年4月14日,我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了當地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強烈的地震,從那一刻起,13億中華兒女的目光和身心就一起投向玉樹,憂心如焚、感同身受、竭力相助,奏響了“今天,我們都是玉樹人”的時代強音,譜寫了一曲民族大團結的讚歌。《玉樹抗震救災“奮鬥”精神》課程通過講述玉樹抗震救災艱辛歷程,形象生動地反映黨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休慼與共,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為了保護藏羚羊,常年奮戰在可可西里無人區的巡山隊員們風餐露宿、爬冰臥雪,甚至不惜為保護以藏羚羊為主的生態環境付出生命的代價。《可可西里保護區巡山隊員“堅守”精神》課程通過講述巡山隊員們克服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與盜獵分子頑強做鬥爭,用生命守望家園的感人事蹟,集中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巡山隊員不忘初心、堅守信念的偉大精神。

在傾力打造5堂精品黨課過程中,省委組織部高起點謀劃,並以此為契機,構建更加系統的“青海精神高地”宣傳教育體系。搭建“5+1+1+1”課程載體,以“初心和使命——鑄就新青海精神高地”為核心主題,邀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等知名影視作品的攝製團隊,拍攝5堂黨性教育課,聯合中央組織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音像製品,面向全國發行;協調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並和知名音頻分享平臺合作,開發精品黨課音頻課程。籌建“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展示光輝歷史,宣傳感人事蹟,弘揚偉大精神。啟動建設“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和青海省長征精神傳承教育學院,打造品牌課程體系,同時,將五堂課作為全省幹部開展網絡培訓的必修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擴大黨性教育的覆蓋面。豐富“新青海精神高地”架構,打造海西“柴達木”精神、湟源“小高陵”精神等現場教學基地。以青海精神高地核心元素為題材,編印《“兩彈一星”奮鬥史研究》《天路忠魂——慕生忠將軍與青藏公路》《中國工農紅軍在青海》等5本幹部教育培訓讀本。

精神是歷史的產物,它會隨著時代的需要而不斷豐富其內涵。長期以來,以“兩彈一星”精神、“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實幹精神、玉樹抗震救災精神等為代表的青海精神,不斷構築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具有地域特點的青海精神高地,為改革發展注入人性的堅韌、進取的力量,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愈發鏗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