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喋不休「八分齋」:爲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鐵血仁心?

喋喋不休“八分齋”:為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鐵血仁心?

喋喋不休“八分齋”:為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鐵血仁心?

媒通按:在傳媒業大轉型大震盪的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英雄與失意者並出。這是最痛的時代,也是最快的時代,在變幻莫測的進化場景中,那些銳意改革、救亡圖存、捨我其誰的傳媒操盤手本身就是潮流的方向,其智慧和擔當,應為行業最大賦能,應為同仁鼓呼。媒通社將以史家之筆、赤子之心、專業之力,記錄這個行業60位先鋒操盤手的思想與行動,並將集成《捨我其誰:中國傳媒頂級操盤手訪談錄》出版發行。您想了解哪位媒體人的最新思想和戰略?您想獲得哪方面的一手資料?只要您在後臺留言與提示,媒通社將全力以赴找到您想要連接的操盤手。沒錯,下一個訪談對象,由您來定!

採訪 | 劉文濤

來源 | 媒通研究院

在眾媒時代,有大格局、大志向的創業者不多,絕大多數自媒體人選擇了“高築牆、廣積糧”,一頭扎進一個精專的領域裡“作繭”,美其名曰細分市場裡的佼佼者。相較之下,網眼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孫國瑜是個異類,他的志向很大,要建立全國第一個“互聯網文化產業基地”。

孫國瑜,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另一個稱呼“八分齋”更為人所熟知。八分齋,第一代觸網者,見證了中國互聯網事業的高速發展;十幾年前,曾參與調查轟動一時的“賣身救母事件”和“騙捐事件”,用實際行動讓民間慈善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被媒體譽為“中國民間慈善第一人”……

20出頭,八分齋在獨立經營兩家公司的同時,就開始接觸媒體行業,參與《鄭州晚報》和《大河報》的稿件撰寫;2005年10月,其受聘為深圳智庫特聘專家,並先後擔任深圳熱線新聞中心主編、奧一網副總編輯、運營總裁,在網絡媒體發展的最前沿摸爬滾打多年,才幹和遠見讓他鋒芒畢露。

喋喋不休“八分齋”:為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鐵血仁心?

與此同時,他的慈善事業也由臺前轉向幕後。

投身於創業的故事開始於2009年4月,“我們不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但我們早已註定不會平庸!”即使是在創業這件事情上,八分齋也表現出了一貫的通透與豁達,他更看重事業的格局與意義,而非商業上的成功。這讓網眼傳媒不僅在兩年內擁有了成熟的新媒體制作中心,更使其研究成果不斷湧現。

目前,八分齋的Title是“公共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戰專家”,他對“網絡”已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今天,媒通社(ID:mts1000)有幸邀請到八分齋先生,聽他講講網眼傳媒的“長壽”秘訣,網絡信息的特質以及網絡的本質。


媒通社:網眼傳媒成立至今已有10年的時間,10年對於互聯網和新媒體而言算得上是“跨世紀”了。請問其“長壽”的秘訣是什麼?近幾年也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新媒體創業公司,網眼傳媒作為一個已經成熟運作十年的“前輩”,除了經驗之外,網眼傳媒比起這些後起之秀還有哪些特有的長處?

八分齋:擇一事而終老。網眼傳媒(以下簡稱網眼)選擇了互聯網和新媒體這個事情做,就會一直做下去。目前還談不上“長壽”,最多能算還活著。要說活著的秘訣,就是堅持。網絡無前輩,淘汰屬正常,能還存在的原因是在不斷的變化中進行調整適應、適配。要說和現在不少新媒體同行的區別,最大的就是堅持圍繞網絡研究、專注於公共信息安全管理。


媒通社:作為全國第一個互聯網文化產業基地,網眼傳媒於2015年完成資本解構升級,網眼控股的產業鏈幾經延伸,單從用戶產品的角度已很難觀其全貌,請您做一個全面的介紹。

八分齋:網眼最早提出來的是“新媒體文化產業鏈”,隨著行業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求,逐漸提煉為“互聯網文化產業鏈”,並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互聯網文化產業基地”,這個基地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網眼控股是對網眼傳媒的資產結構進行優化,對於產業和業務不進行干預和管理,目前一直屬於後端。網眼的產品開始是從簡單到複雜,涉及新媒體、互聯網文化產業的都做,後來是從複雜到簡單,主要聚焦於網絡研究、信息戰、公共信息安全管理,其次是互聯網教育、網絡生態影視、公益研究等。

喋喋不休“八分齋”:為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鐵血仁心?

媒通社:網眼傳媒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節點有哪些?目前,三大類產品線(網絡評論節目、娛樂生活節目、影視)各自的具體部署是怎樣的?

八分齋:第一個節點是生存。互聯網類的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永遠出在變化之中,日新月異自我修正,這樣的特性註定了一個不能逾越的鴻溝:融資。找錢是第一道關,無論是從業務市場還是從資本市場,這個節點一直伴隨;第二個節點就是定位。因為是是新興行業,沒有參照對象,所以只能邊摸索邊調整,這個成本的代價十分大,但無法避免;第三個節點是發展。做好投融資及梳理準確定位後,發展的第一要義就是人才儲備,團隊建設在一個全新的行業領域尤為複雜和艱難。網眼的網絡評論類節目,主要是為了配套網絡研究,儲備網絡案例的視頻資料。娛樂生活節目,主要是做和女性網絡有關的資訊以及關注城市的弱勢群體。網絡影視主要是聚焦網絡生態,解構解剖網絡的本質,普及網絡的認知。


媒通社:您是中國網絡原創視頻節目的開創者,獨創並主持了《網絡大破解》《網眼八分齋》《輿情觀察室》等網絡視頻節目,可以說是每一步都走在了浪潮之前,請問您認為網絡原創視頻類節目的前景如何?

八分齋:網絡信息的傳播記錄方式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文字時代,第二個階段是圖文時代,第三個階段是視像時代,目前正處於第三個階段的高速增長期。基於這個傳播環境,原創視頻節目的需求很大,但目前基於知識付費、資本控制得各類產品,逐利大於責任,問題也很大。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十分利好,從網絡監管的角度看推動困難,但我個人的經驗是隻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責任感、同理心,這類產品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喋喋不休“八分齋”:為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鐵血仁心?

媒通社:您在視頻節目《網眼八分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開場白:“也許可能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見得”,請問這些詞的意涵是什麼,與“從這裡讀懂網絡”有什麼關係?

八分齋:互聯網文化產業也是文化產業,是文化的一種。我們的傳統文化特性和網絡信息的特性有一個共性,我2005年在論壇總結為:“也許可能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見得。之乎者也若夫何,其諸而乃且籲哉!”這個總結的意思,是告訴大家網絡信息往往“模稜兩可、似是而非、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傳統文化也有這個特點,但我的意思不是說傳統文化和網絡文化一樣,完全不一樣。中庸之道綜述起來的感覺也是這幾句話想要表達的感受。“從這裡讀懂網絡”是為了開宗明義,告知觀眾和讀者網眼是做網絡的,看了網眼就看明白了網絡。


媒通社:作為中國民間慈善界的領軍人物,您一直在呼籲讓民間慈善走進公共視野,自2005年至今已有13年光景,您覺得目前中國民間慈善環境是否已取得一些建設性的改變?

八分齋:領軍人物愧不敢當,話題人物當之無愧。網絡是個工具,在社會建設如此,在慈善公益也如此,用好則兩利,用不好則多輸。2005年至今,最大的建設是《慈善法》得以頒佈執行,公眾的慈善參與也因網絡的愈發發達變得更加活躍和多元。民間慈善得益於網絡,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各類慈善項目經由網絡平臺孵化,成了讓各類人士直接受益的慈善項目。之前乃至現在,民間慈善存在的兩大問題仍然是:慈善法律不完善,慈善觀念有錯位。發展有了,監督還不夠,所以問題仍然普遍存在,這需要長期的淘汰更新建設,但大的方面發展是看得到的,也是應該被大家支持和鼓勵的。

喋喋不休“八分齋”:為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鐵血仁心?

媒通社:關於網絡,網眼傳媒有很多研究成果《中國網絡通史》《網絡大破解》等,這些著作基本可概中國網絡之全貌,請您簡單的介紹一下《中國網絡通史》這本書,並給“網絡”下一個定義?

八分齋:《中國網絡通史》是一套網絡案例史,主要是配套視像網絡案例資料的文字版網絡案例史料,從編撰開始就是為了改編投拍成結構網絡生態的影視劇做準備。這套書也為理論研究儲備基礎,主要是網絡生態學、網絡犯罪學、網絡心理學、網絡宗教學等,也為我們系統性的進行網絡研究提供了參考視角。至於“網絡”的定義,從我們研究的角度,我覺得就是個工具,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工具,信息的本質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只是傳播的工具發生了變化。


媒通社:您是第一代網民,在互聯網江湖摸爬滾打多年,請問您對年輕人投身入互聯網或新媒體創業持何種態度;能否給他們一些建議。

八分齋:這樣一答就顯得老了,而且是為老不尊倚老賣老。個人覺得無論是從事互聯網或新媒體,還是從事

其它行業,都要持之以恆腳踏實地。我在二十出頭時賠了個淨光,回老家時還想裝門面,我的爺爺沒念過書,和我說了句話;“你在外面有一塊錢不要吃八毛錢的飯,有八毛錢不要吃一塊錢的飯。”另一位長者是我們縣裡的領導,他和我講:“人這一輩子,讀好一兩本書,交好一兩個朋友,做好一兩件事情就可以了。”我把影響我一生的這兩句話給朋友們,他們一個告訴我量力而行,一個告訴我知足常樂。網絡和現實不是割裂的,從事網絡行業和從事其它行業一樣,做人是第一要務,人做好了事才能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