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微博往事

作者 | 指鹿

來源|媒通研究院

胡錫進微博往事



中秋節前一天,《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到影院看了部電影——《江湖兒女》——導演賈樟柯的新作。

中秋節凌晨,胡錫進發了條微博,吐槽《江湖兒女》看得讓人難受。無論是“臭豆腐”、“灰暗鏡頭”,還是“好人不得好報的平庸故事”,都是頗為苛刻的指責。

一天之後,他收到了賈樟柯的回應。後者的答卷分條縷析,語調冷靜詼諧,不僅綿裡藏針地回敬了胡錫進,還順道給《江湖兒女》帶來了新一波流量。有網友戲稱為“耿直boy遇到了心機boy”,這場隔空對壘,胡錫進似乎落了下風。


胡錫進微博往事



但這並不妨礙老胡繼續發聲,今天中午,他跟進評論,又是一段長文,可見對此事的重視。


胡錫進微博往事


其實,只要多關注一下胡錫進的微博,就會發現,在社交媒體發表意見,特別是發表能引起討論的意見,他是專業的。

賈樟柯在回應中所提到的“複雜中國的報道者”,是胡錫進寫在微博的個人簡介。七年來,他以微博為新媒體據點,源源不斷地輸出著自己對世界、對國家、對社會的看法,每一條微博字數都不少。其中感懷有之、痛惜有之、讚歎有之,批評和炮轟也並不稀奇。這一次交戰,放入胡錫進的微博記錄史,可能也只是一片小小的水花。

2011年2月,胡錫進在新浪微博發出他的第一條公開動態:

“我是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當過11年兵,作為記者,在前線報道過波黑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熱愛祖國,懂得這個國家的艱難。作為總編輯,我希望環球時報說真話,不迴避敏感問題,用我們所有報道的總和,展現複雜的世界和一個真實、複雜的中國。”

那時候的他,像一個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在社交媒體進行了一番頗有些理想主義色彩的自我介紹。

在開通微博之前,他已在《環球時報》擔任了六年的總編,四個月之後是他的51歲生日。如他所言,當時的胡錫進已經深耕新聞界多年,足跡遍佈中東、美國、日本、臺灣,學過俄語當過兵,寫過鉅作,也策劃了無數重大新聞活動。資源、見歷、思考,似乎都不缺。

第一條微博發出之後,胡錫進獲得了兩千餘次轉發,大家紛紛鼓掌歡迎這位姍姍來遲的媒體人。作為回應,第二天凌晨,他更新動態補充道:“我希望微博是個能夠有效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地方。”

就數量而言,他的確在這麼做。平均一天3-6條微博,多年來雷打不動,到現在已攢下了六千餘條。剛開始時編輯文字不太熟練,偶爾發出亂碼,轉發失敗。後來則駕輕就熟。有時候,如果遇上爭論,需要進一步做出解釋,一天十餘條也不在話下。

胡錫進的微博內容,有的是回憶舊日時光,有的是走訪各國的見聞,也有的是轉述《環球時報》所登社評和採訪活動。記得在2011年,兩位《環球時報》的記者在班加西反政府武裝大本營失聯,他連發三條微博表示擔心。

當然,絕大多數時間,胡錫進的微博都是在評論時事熱點。

他曾感慨微博的網友生態:“無論我說什麼,多麼懇切,都會有人對我‘拍板磚’。”這字裡行間的情緒,他其實是覺得這很有趣。

或許,胡錫進享受著在成千上萬的網民目光下晝夜不歇地闡述見解,與之一起探討所謂“複雜中國”的進程。新浪微博2週年的那天,他發博祝賀,稱微博是“一箇中國民主的大胖小子”。

胡錫進的微博史,同時也暗含著一部鬥爭史。

2011年11月,胡錫進發微博稱解決北京打車困難,應適當調高價格。結果在當天引來了姚晨回覆:“調高打車費,不如先降低司機每月要繳納的份子錢。”兩人由此互掐起來。

胡錫進回覆姚晨的評論:這很像一句臺詞。微博定個調調,大家一起背誦,多舒服呀!姚晨則不甘示弱,馬上回擊道:“您想貶損我,別扯上大家啊。‘定調’我們真不懂,這方面您是行家。”

這是胡錫進第一次在微博上與名人產生口角。

之後,胡錫進的主頁上便常有硝煙。而且多是以被“點名”的形式展開。他激進的觀點、批量的輸出和廣泛的批評範圍,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

有人覺得他立場搖擺。2013年,任志強接受《壹讀》採訪時說,胡錫進沒有自己的思想,經常說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也從沒覺得他在討論愛國問題。“胡錫進曾讓潘石屹給我遞話,不要老在微博上罵他。我說我沒罵他,只是認為你不要像牆頭草。”

有人批評他言辭極端。比如前駐法大使吳建民,2016年在外交學院的一次演講中,他認為《環球時報》經常刊發極端文章,總編輯“很有學問,但總搞不清楚狀況”。胡錫進隨後發表回應,認為吳建民是典型鴿派,並讓他想起了受了委屈還總想息事寧人的駐外大使。二人爭端至今仍偶爾被人提起。

有人則對他的評論大發雷霆。今年4月,就美國宣佈對中興禁止出口芯片一事,胡錫進發博表示:前段時間國家的確有些高調,客觀上強化了美國和西方對中國崛起的警惕。做一些調整很有必要。隨著對外摩擦增多,必要的妥協公眾可以理解。

此說法被清華教授孫志平痛批:認慫的漢奸、缺少人格、尊嚴、獨立的思想。這不是孫志平與胡錫進第一次交手,兩年前他就曾經被胡錫進公開嗆聲。

但這一次,胡錫進卻沒有回以更猛烈的言辭,而是換用了一種平和的戲謔:“能感覺到你渾身哆嗦的樣子,消消氣吧。都60幾了,彆氣背過去。”

他們是異見者,是胡錫進微博往事中富含衝突的那一部分。在浩如煙海的評論和報道中,和胡錫進意見相左的人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時不時在網絡上掀弄起一波浪潮。胡錫進以微博為陣地,有時忿忿地回擊,有時一笑泯恩仇,有時則裝作不知任其消散。

但這都沒有妨礙胡錫進每天繼續發著微博,編輯著數百文字,擴充著他已經十分龐大的意見庫。


9月24日凌晨,在胡錫進開通微博的第七個年頭,這部鬥爭史又添了精彩一筆。

中秋佳節,他難得輕鬆,純粹被豪氣如虹的片名吸引,想要進影院一睹為快。

他可能期待著看到那個在波黑戰場奔波的自己,或者軍營中提起槍托意氣風發的自己,卻沒想到影片內容“充滿了負能量”,看得心裡發堵,一下子點燃了他的批評欲。這一晚,老胡發了一條微博。哪知,又成了大眾焦點。

但對他來說,這想必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太陽昇起,一切如常。他還是那個熟悉的《環球時報》總編輯,在傳統大V紛紛退場的年代,胡錫進坐擁千萬粉絲,樂此不疲、日復一日地更新著他的微博。

胡錫進對微博的期望,和七年前沒有什麼改變:不能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地溝”,流出的信息應當有大河出川的氣魄;也不能像地溝油一樣,以不正常的香氣讓人流連忘返。他覺得社交媒體雖不全面但有信息的“真金白銀”,氣場豁達,能容下他這樣的“異質思維”。微博是他的最愛之一。

當初,剛來到這片天地時,胡錫進信誓旦旦地寫下:“碎片化的信息,最終會堆積起大的真實。”那麼,到如今,他想要的真實又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