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逃出絕命鎮》(Get Out)是喬丹·皮爾(Jordan Peele)的導演處女作。原是喜劇小品演員的他為何要轉行?皮爾表示,和《表情奇幻冒險》有關。這是一部評價糟透的動畫片,他們讓皮爾為裡面的一個角色——大便——配音。皮爾認為很荒唐,很牴觸,還但是考慮了一下,就在這檔口,劇組已經為角色找好人了。於是皮爾萌生了當導演的念頭。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表情奇幻冒險》

說回這部電影本身,也許是所有奧斯卡提名影片中,最讓我驚喜的。皮爾此前的演員生涯,沒有什麼特別牛逼的作品,比較有名的有劇集《基和皮爾》(Key and Peele),和他擔任編劇及主演的喜劇《基努貓》(Keanu)。但拿種族主義做文章,他有才能,並且有獨特的觀點。事實證明,他為《逃出絕命鎮》找到了恰當的嘲諷視角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基和皮爾》第五季

和許多黑人導演相同,此片也是種族主義題材。黑人小哥克里斯陷入女友一家的陰謀中,他們使用某種不足為外人道的醫學技術,將白人的腦子移植到黑人身體,取而代之。影片中的白人皆是冷血虛偽的,影片中的黑人則是受害者和援助者(克里斯的死黨羅德)。這麼看來,影片很明顯又是一部指責美國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主義的平庸之作,但真是如此嗎?

皮爾的與眾不同的視角就在於“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的選題角度。表面上是白人對黑人的迫害,實際上則指出了當前美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對黑人的刻板偏見以及由此而來的區別對待。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表面上,影片中的白人讚美黑人的強健體魄和運動天賦,甚至不惜“換身”成為黑人,實際上,是白人群體對黑人的刻板偏見。從前他們一看到黑人,就想到暴力,就想到犯罪。現在,不(允許)存在這種偏見,(連奧巴馬都能當總統的時代,還會有歧視嘛)於是他們一看到黑人,就想到體格,就想到運動天賦,想到性功能。而除了身體上的強項,他們的腦子則毫無用處,如果用白人之腦取而代之,則是最佳組合。

這是虛偽的種族平等,是畸形的種族歧視。因為我讚美你的身體,卻唾棄你的靈魂。

其實這種歧視,或曰偏見,在任何人身上都能見到。我們習慣給自身群體之外的人貼標籤,我們喜歡歸納他們的共性,而對個體的複雜性視而不見。

反觀其他優秀的種族歧視題材電影,如《為所應為》、《撞車》,仍是以黑人之間的衝突作為看點。無疑,《逃出絕命鎮》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歧視問題。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與出彩的主題相比,此片的形式技巧方面,算是中規中矩,始終沒有超出類型片的範疇。值得一提的,也是網友津津樂道的,是影片鋪墊的大量細節,從情節到道具,讓人覺得導演真的很用心。

僅舉幾個我認為很巧妙的例子,因為實在太多了,而且網上已經總結的很全面。

開頭羅斯駕車帶克里斯去父母家,在路上撞死一隻鹿。警察想查看克里斯的ID但是羅斯不讓。從觀眾和克里斯的角度看,羅斯是在保護他。到後面我們才知道,羅斯是不想讓克里斯在警察那裡留下印象或記錄。

兩個黑人奴僕,我們後來知道是已換腦的爺爺奶奶,前面部分這二人的不協調感也就可以解釋了。比如奶奶喜歡照鏡子,是在欣賞自己年輕的嶄新的面孔。爺爺夜跑,是因為他從前在運動會上輸給了黑人,對黑人的身體有執念,到現在仍堅持跑步鍛鍊。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父親介紹兩個黑人時說:We hired them to take care of my parents. After my parents gone, I can't let them go。當時覺得是父親對他們顧念舊情,但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一些巧妙的暗示也很有意思。父親帶克里斯參觀房子,介紹兩個巴厘島帶回來的裝飾,表示“體驗另一個人的文化”是一種無上的榮幸。他說的並不是另一種文化,而是“另一個人的文化”。像寄生蟲一樣鑽入他人體內,去體驗寄主的文化,不正是他們一家人正在做的事嗎?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線索:鹿。影片中多處出現鹿,不免令人遐想鹿與換腦的關係。有人猜測父親用鹿做動物實驗,將黑人的腦子換到鹿身上,羅斯開車撞到的那一頭有可能就是一個黑人。這個猜測沒有足夠的依據,不過鹿作為黑人群體的隱喻還是很明顯的。

兩人到家以後談到撞鹿之事,父親表示鹿又多又煩,破壞生態,撞死活該。看到這裡克里斯和銀幕前的我們都不太舒服,父親把生命分成三六九等,如果把他話語中的“鹿”換成“黑人”,那他就是赤裸裸地說出了很多種族主義者的心聲。

克里斯被關進地下室後,和掛在牆上的鹿頭對視,像是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自己。鹿與黑人,都同為這家人的狩獵對象,而不被當做生命對待。克里斯最後正是用鹿角叉死了父親,代表著對種族主義者的反抗。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前半部分情緒渲染出彩,後半部分暴力復仇酣暢淋漓。看完一遍回頭想想前面的情節,不由得驚覺,這麼多暗示和鋪墊!於是很多看起來怪異的東西都說得通了。

原因是,導演設計了大量的主觀鏡頭。觀眾和克里斯共享視點,觀眾所知道的和克里斯是一樣的。將克里斯設定成攝影師也很巧妙,作為攝影師,克里斯是一個觀察力敏銳的人。藉助他的眼睛,他的攝影機,我們對羅斯一家做各種觀察,和克里斯一樣感到詭異、不舒服,並對真相充滿好奇。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當懸疑達到高峰,我們已經隱隱發覺真相的時候,恰恰是克里斯被催眠關進地下室的時間。死黨羅德以他的陰謀論揭開了陰謀,這個時候,懸疑解開,我們已經知道一切了。羅德的視點開始主導觀眾。他和觀眾一樣,都是局外人,他所懷疑的就是我們所懷疑的,他為救朋友做的那些努力也正是我們想做的。通過使角色和觀眾之間建立聯繫,影片牢牢抓住了我們的心。

白人的腦子+黑人的身體,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

再看克里斯和女友的親密段落,就顯得很虛假、鬆散。不管她是演技低劣,還是故意演得拙劣僵硬,聯繫後來的劇情走向,都可以得到解釋。

《逃出絕命鎮》雖然走的是類型片的老路,但確實提出了一些新問題。影片上映後引發了關於種族文化的爭論。喬丹·皮爾表示:“這樣挺好的,我覺得過去十年我們討論的種族文化是殘缺的,變得更加複雜和不自然,我認為需要我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電影引發了一些很棒的對話和討論,這也能促進一些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