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考公務員?揭祕體制內的好處與壞處

編者按:要不要考公務員?進入體制是意味著“鐵飯碗”,還是“牢籠”。很多年輕人對於公務員這一行業一直心存疑慮。臨近2019年國考報名啟動,本文轉發了一位老公務員揭秘體制內的好壞!並給還在糾結要不要考的人一些建議。

以下為正文:

在我們的父母眼裡,公務員是鐵飯碗。因此,經歷過飢餓年代和國企下崗潮的他們十分看重穩定性。在他們眼裡動盪和風險是幸福的反義詞。同時,他們認為公務員工作輕鬆待遇高,不怕下崗不怕炒,不交社保退休金高,婚姻市場都愛要。子女考上公務員對父母來說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就像我爸,雖然這輩子事業上不是很如意,就因為我考上了公務員,瞬間成了他朋友圈裡的成功人士。

然而,社會上特別是以年輕人為主的新媒體裡,又有另外一種聲音,說體制是牢籠,進了體制就過著一眼能望到頭的人生。感覺進入體制是背叛了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從此不再有創造力和激情,過的是混吃等死的人生,從進入體制那天就死了,等到80歲才埋。因此有些人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想考公務員。明明很認真地在看著《行測》和《申論》,別人問起來還要說:“我媽逼我考公務員。”這個鍋媽媽不背。

這兩種說法都太偏激。

要不要考公務員?揭秘體制內的好處與壞處

如果你不瞭解體制內的情況,很容易被這樣的言論帶跑偏。作為一個在體制裡已經呆了4年的“老”公務員,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體制不是伊甸園,喝茶看報過不了一生;但體制也不是牢籠,你若真有夢想它也束縛不住你。它和其他工作一樣,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壞處。

一、體制的壞處

既然網絡上“年輕人不該進體制”的呼聲這麼高,那麼我先來講講大家喜聞樂見的體制的壞處吧。

1、進體制毀專業

雖然報考的時候對專業有諸多要求和限制,但是進入體制後你可能幹的是跟專業八竿子打不著的工作。之前有網友反映報考的崗位要求英語研究生學歷,入職後,沒幹過一天跟英語有關的工作。為數不多的幾次翻譯都是在給別人義務幫忙。其結果是英語水平還不如讀書的時候。其實單位大部分人從事的都是跟自己專業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工作,唯有財務部門例外。

當然,並不是每個單位都這樣。同樣是體制,不同單位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也有很多單位是對口招人。這就需要你報考之前有所瞭解。

2、體制裡很多工作缺乏成就感。

因為是體制,所以難以避免地要做一些根正苗紅的事,比如及時學習上級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各項規定。時不時地寫個分析總結匯報,經常性地批評與自我批評。平時要記錄各種工作臺賬,每年總有幾次監督檢查,還有比大姨媽還準時的各種工作例會、月度計劃、月度總結、數據上報。如果從價值觀上不認同這些工作,很可能覺得這些活又累又煩。

3、窮!跟父母的期待恰恰相反,進體制不但沒有高收入,還特別地窮。

要不要考公務員?揭秘體制內的好處與壞處

想賺大錢就別進體制了。之前李克強說得很清楚了,為官發財,應當兩道。像我們單位,大家都是很好的學校畢業的,所以跟同學比收入是件很心塞的事情,可能別人納的稅都比我們收入高。有個同事說,他決定跟所有納稅金額超過他工資的人絕交,於是發現身邊只剩下他媽了。當然這個窮也要看跟誰比了,跟我們的同學比算窮的,但你非要拿我們的收入跟掃地大媽、拾荒大爺比,我還真不好意思說窮。公務員工資基本與地方經濟水平相掛鉤,靠這份工資生活下去不太有問題,但是要活的很精緻是不太可能的。同一個地方不同單位的收入也不一樣,基本上越難考的單位工資越高。灰色收入大家就不要想了,這個真沒有。去年我們單位連年終獎都沒有。

4、上升空間有限。

公務員單位上升空間是比價小的,最少也要三年才能升一級。這個也是因單位而異。有的單位滿三年就可以按期晉升,有的不可以。像我所在的單位工作十幾年的科員多的是,即將以科員身份退休的也不少。但是我們的工資跟職位沒有關係,工作10年的科長和工作十年的科員是一樣的,比剛入職的小青年也多不了多少錢。

5、缺乏長期的安全感。

公務員不再是鐵飯碗,很可能過十幾二十年,會像當年國企一樣有一次下崗潮。我們在體制裡掌握的這些工作能力,大部分在企業裡是用不著的。有朝一日下崗了,可能真的不知道怎麼再就業。

要不要考公務員?揭秘體制內的好處與壞處

二、體制的好處

說了體制這麼多壞話,再不說說它的好處就有失公允了。

1、體制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

要不要考公務員?揭秘體制內的好處與壞處

雖說體制不能給人長期的安全感,但短期的穩定還是有的。

在企業裡,老闆說的算,一言不合可以讓你走人。比如之前某企業因為幾個月餅就把人fire了,還有的企業因為你34歲人老色衰就讓你回家。很多在企業裡工作的女性生孩子前會很默契地找老闆辭職。

而體制裡的人是有制度保障的,除非你真的有重大過失,否則領導就算看你再不順眼也不能隨便開除你。這一點對於女性十分重要。不管體制內工作有多少缺點,至少我在四個月的產假裡可以十分安心地調養身體、帶娃子,不用擔心工作崗位流失,也不因為失去收入仰老公鼻息。

當然,根據網絡雞湯的觀點,如果你在企業裡有很高的不可替代性,那你也不用擔心工作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女性生孩子的時候畢業還沒幾年,工作都沒有非常上手,要產生非她不可的重要性是很難的,很多人一輩子也修煉不出這樣的重要性。

2、婚姻市場的青睞。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體制的身份在婚姻市場上就是能給人一定的優勢。對於校園情侶,有沒有體制工作沒有影響,但是如果走上了相親的不歸路,體制身份能讓你自帶光環。曾經我有個朋友還沒畢業時去相親,事後介紹人說,男方對她挺滿意的,但由於男方家庭條件比較好,得等女方找了公務員或是老師這樣的穩定工作才會開始追她。雖然我那個朋友霸氣回應:老孃是不是公務員都輪不到你。但這確實反映出某種社會偏好,就像女孩長得漂亮男人有錢會受青睞一樣。社會就是這麼操蛋,你拿它沒辦法。

3、時間保障。

首先強調,公務員並不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工作,也不是喝茶看報過一天的工作。那些喝茶看報的大部分是還有一兩年就退休的老同志,對於年輕人,體制依然是個揮灑汗水的地方。

雖然我們工作也很忙,也經常加班,但不至於像某些工作那樣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二點。上班的時候時間管理做得好,基本能完成任務。單位也不會有加班文化,能在八小時裡完成的工作不會有人刻意拖到工作外。這樣,下班後的時間我們還是有保障的,可以照顧家庭或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比如我有個熱愛健身的同事,每天早上一小時,晚上下班後一小時,加上週末時間,一身肌肉堪比模特;有個愛讀書的妹子,下班後年讀100本書;有個媽媽為自己的孩子開了公眾號,記錄孩子的成長;不學無術如我,在這些的榜樣的召(ya)喚(li)下,開始混跡於簡書,幾個月下來也累積了一些成就。

再次強調,工作量這種東西也是因單位、因部門而異的。像有些單位的基層、警察、法院等一些單位,我所瞭解到他們的勞動強度一點都不亞於企業,甚至遠遠高於企業,當然也會有一些單位工作量相對較少。

要不要考公務員?揭秘體制內的好處與壞處

三、給還在糾結的人一些建議

1、不要讓別人的觀念影響你要不要考公務員的決定。

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樣,體制工作有好處也有壞處,綜合分析自己是否適合體制。一般說來,如果你性格平穩、厭惡風險、對錢沒有太高要求,公務員對你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天生愛折騰,充滿創造力,為夢想不顧一切,那我建議你不要考公,去創業公司。如果你既想穩定、又想賺錢還希望輕鬆,那我建議你去認馬雲做爸爸。

2、不要把考公務員當做唯一選擇。

畢業前不要把所有時間花在備考公務員上,這件事畢竟概率太低,而且上不上運氣的成分很大。如果畢業前除了備考沒有找其他工作,會錯過畢業招聘的高峰期。

3、報考之前,認真研究單位。

很多人在報考之前,覺得只要能考上就好,進入單位後又諸多怨言。之前提到過,不同單位的工作內容、勞動強度、工資待遇都是不一樣的。並且有很多市單位在各縣是有分支機構的,你報了市單位,很有可能被分到縣分支機構去,並且分到哪裡去基本是沒有選擇的。比如我們單位的舟山局,報考的時候以為是在本島的市局,進去以後發現,舟山還有一堆外島,被分到那些島上去放個幾年都是很正常的。所以,這些情況在報考前要了解清楚。可以上這個單位的主頁,上面一般有這個單位的電話,提前問一下沒有壞處。

4、哪怕是隨便報個崗位練練手,也要挑好地方。

有些人覺得反正考不上,隨便報個崗位練練手,於是報了新疆某偏僻崗位。結果坑爹,考上了。這樣的工作去吧,離家太遠環境差;不去吧,又很可惜。一般公務員入職之後是要幹滿五年才能走的,過了這五年,很多人孩子都生了。

總而言之,公務員沒有像父母說得那麼好,也沒有一些人抱怨得那麼壞。就算進了體制發現世界這麼大你想去看看,公務員也有辭職的自由,只不過出去了想再進來就不容易了。在職業選擇上,不管怎麼選都有入錯行的風險,你要做的是知己知彼,然後買定離手,無怨無悔。

要不要考公務員?揭秘體制內的好處與壞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