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的壽山田黃石雕擺件(鑑賞)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簡稱“田黃”,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壽山石優良品種。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廣義的田黃石是指其化學成分相同的一類印章石石材的統稱。

田黃究竟從何而得名?簡而言之,在稻田裡發現的黃色彩石。田黃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數里狹長的水田底下砂層才有。且經過數百年來的連續掘採,壽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無數次,如今已開採殆盡,上乘的田黃早已是無價之寶。古時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而今已該是“兩”對“斤”了,故田黃的價格漲勢迅猛。

古之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的壽山田黃石雕擺件(鑑賞)

壽山烏鴉皮田黃石松鼠葫蘆擺件

成交價:RMB 7,475,000

尺寸:6cm*9cm*10.8cm ;重587.5g

北京匡時 2017-12-03

這件田黃擺件依原石形態雕琢而成,不僅體積克重均屬罕有,質地、色澤也屬上佳之選,其肌理蘿蔔絲紋若隱若現,且有兩層石皮,表層為烏鴉皮,淺表為黃皮,濃淡過渡自然,分佈不一,為田黃於溪田滾落侵染的自然特徵。就其質、色而言,於大塊田黃中已屬非常難得之物。與此同時,這枚田黃石形飽滿,且有峰有嶺,怪而不妖,作者依石形而制,雕刻藤蔓纏繞,藤蔓間幾顆葫蘆,已有老熟之相,幾隻松鼠嬉鬧其中,構圖動靜有致,俏色運用得當,勾勒一派田園小景,可謂樂在其中。

古之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的壽山田黃石雕擺件(鑑賞)

郭懋介 壽山田黃石“十六應真”薄意擺件

成交價:RMB 9,430,000

尺寸:6cm*9.5cm*11cm;重759.5g

北京匡時 2017-12-03

這件田黃體積碩大,質地上乘,作者用淺浮雕結合薄意的高超技法,將十六應真分別排布在幾個相對獨立的場景中,使得石材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仿如生動的傳統工筆山水畫,也使得石材在畫面的襯托下,更為鮮亮明豔,水準之高令人嘖嘖稱奇。

古之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的壽山田黃石雕擺件(鑑賞)

郭懋介 壽山田黃石薄意“漁樵耕讀”擺件

成交價:RMB 8,050,000

尺寸:6cm*6.7cm*8.8cm ;重 498.6g

北京匡時 2017-12-03

本品為體量碩大的黃金黃田黃凍石,質地通靈,顏色鮮豔,蘿蔔絲紋清晰細密,是田黃中的上品。一代巨匠石卿清新打造,畫面構圖利用粗大的樹木、山石分割為四個主體,分別表現“漁樵耕讀”的場景,刻畫精細入微,極之傳神。

古之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的壽山田黃石雕擺件(鑑賞)

郭懋介 田黃石 春江水暖薄意擺件

成交價:RMB 6,440,000

尺寸:高9.3cm

福建東南 2017-10-28

這枚田黃石薄意隨形章渾圓凝潤,六德兼備,質地熟而色清正,為上世紀末出產“田黃出產潮”時出產的田黃之一。近年來田黃出產日稀,亦只有二三十年前,方有這類重達543g的田黃大材問世。此件當為郭懋介早期作品,手法尚受“東門派”高浮雕手法影響較大,薄意人物的塑造上甚至有其圓雕造型的影子,但整體氣質、構圖已有個人獨特的面目。郭懋介最擅表達動感性強的場面,此作中游人以柳枝戲鵝的場面,表達的甚為搶眼,戲鵝者俯身前探,群鵝仰望柳枝、老者於遊人背後負手張望,柳梢隨風而動,處處皆有呼應,趣味十足。

古之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的壽山田黃石雕擺件(鑑賞)

陳達 壽山田黃凍石薄意擺件

成交價:RMB 4,140,000

尺寸:8.3cm*5.6cm*3cm;重183g

北京匡時 2017-06-04

這件藏品為上品田黃,不僅材大厚實,而且色如橘皮,其質地更是如脂凝凍,潤透通靈。且在半透肌理之中,均勻密緻的蘿蔔絲紋若隱若現,這等品相的橘皮黃田黃凍石,已堪稱極致。

這枚田黃雕有薄意與書法,作者為陳達。當代眾多壽山石雕名家當中,陳達無疑是非常獨特的一位。陳達對自身的定義是“傳統藝術家”,因為他不僅在書畫、篆刻等藝術上功力深厚,還在竹刻、壽山石雕等工藝美術門類中有精深造詣。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可以將這些藝術形式和工藝技法融會貫通,能以立足於傳統,又從不拘泥於傳統;可熔鍊詩、書、畫、印於一體,卻不囿於形式和技法;內容能夠做到文備實足,而表達又不失靈活生動;這樣一位涉獵廣泛、多才多藝又善於運用多種藝術語言的藝術家,的確很難對他作單一的定位。

在這件藏品的創作中,作者摘老子名言集句做對,並作篆書,文曰“自古及今,有名萬物母;慎終如始,不為天下先”,原文散於《道德經》各章當中,錄於一處,對偶渾成,竟是一副佳聯。道家思想常常給人回返自然的出世印象,在審美上,道家美學也對樸素、質樸有格外偏好,核心的觀點講求“復歸於樸”,儘可能保持、恢復、描摹原始樣貌。這種審美思想在這枚田黃的薄意主題中也得到體現:構圖上作者做了大面積的留白,著重突出材質本身厚、潤、凝、靈的天然美感;畫面頂部作者略作勾勒,以示煙雲蒸騰,底部卻詳加刻畫,海中飛象、鰲魚、螭龍等奇獸踏浪逐波,細節豐富而生動,其描繪的正是上古先民想象當中天地初開宇宙洪荒的原始景象。

整件作品以道家審美思想為精髓,通過留白上的對比、內容上的指代等表達技巧,使得薄意畫面充盈朴茂遒健的氣息,而在這股氣息的映襯下,田黃也愈發通潤可人,可謂外昭其勢,內彰其質,實乃神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