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別走……

哥哥,你別走……

今天氣溫較低,但戶外空氣溼潤,洋溢著秋天的氣息。我帶著恆恆在戶外玩。有一個小哥哥不離恆恆左右,想和恆恆玩。

恆恆已經2歲3個月了。小男孩十分照顧他,看他騎著小車到拐彎處或前方有障礙物時,小男孩都會加快步伐搶先跑到危險的地方。當恆恆停下車,要去玩其他設施時,小哥哥問他:“我可以玩你的小車嗎?”

恆恆一巴掌打在小男孩臉上!小男孩難受地“哎”了一聲。我立刻告訴恆恆:“這是粗俗粗野的行為,請你向小哥哥道歉。”恆恆:“對不起。”我說:“如果不想給小哥哥玩,你可以說‘不’。”

哥哥,你別走……

過了一會兒,恆恆又騎上小車,回頭一看小哥哥沒追上來,就停下來看著小哥哥。

小哥哥早已原諒了恆恆。他剛向恆恆跑了兩步,其他的小朋友叫他了,他立刻轉身跑向其他小朋友的地方。恆恆追了幾步小哥哥,發現追不上,坐在地上傷心得哇哇大哭。

我跑過去抱起他,他傷心地用小拳頭打著我。我給他解釋了小哥哥走的原因,並說:“小哥哥喜歡你,老師也喜歡你,你的心情不好,想哭就哭吧!”然後抱著他走來走去,過了好久他才慢慢安靜下來,離開老師的懷抱,又去騎小車了。

哥哥,你別走……

老師:

正常兒童有兩個優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顧小孩子,不打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還手,不記仇。還不是教育出的道德品質,而是生命成長之後的正常狀態, 好像一個走過來的生命,轉身再看身後尚未走來的生命而自然產生的全然的理解。所以讓生命自然地成長,是最高的道德。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看到一系列正常的心理狀態:小小孩受到關愛和幫助還沒有什麼感覺,但他簡單地建立起一種安全感和秩序感;他不願意時就用打對方來表達;在很短的時間裡他對大小孩產生了一種朦朧的依戀;他對大小孩的離去感到痛苦,這個痛苦的消解需要時間。

大小孩自然地照顧小小孩,同時試著去滿足自己的願望;被小小孩打時他並不生氣;受到小小孩拒絕時也並不難過;事實上,大小孩在這個過程中能得到的發展和果實正在後面,可惜被其他小朋友意外地打斷了。

其他小朋友叫孩子時很少先觀察一下孩子正在幹什麼,誰知道有多少個寶貴的瞬間就被打斷了?

哥哥,你別走……

哥哥,你別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