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的3大早期症狀和5大高危人羣,早期識別,讓大腸癌無處可逃


排便習慣的改變。在沒有任何感染的情況下,持續出現一天排便多次的情況,就要高度懷疑腸黏膜是否出了問題。反之,一向排便通暢的人在沒有任何誘因 (如飲水、活動減少)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排便困難時,也應該考慮腸道出現佔位性病變的可能。

糞便突然變細。糞便突然變細也是腸癌早期徵兆之一。早期的腸癌往往侷限於腸黏膜和黏膜下層。隨著病程的進展,腫塊漸漸向腸腔內凸起,腸管直徑開始縮小,糞便經過時就會受到壓縮,從而出現糞便變細的情況。專家建議如果持續發生這種情況,應當及時就醫。

伴有少量出血。如果發現糞便中夾雜著少量血跡,則就要高度重視,千萬不能姑息養奸,更不能當成痔瘡自行處理。腫瘤會逐漸形成向腸腔內凸起的腫塊,在受到糞便摩擦時,難免會有小的潰破,發生少量流血,這也是早期腸癌的症狀表現。


腸癌的高危險人群。50歲以上人群:一般人50歲開始可考慮進行篩查,比如結腸鏡檢查,如無異常,10年後複查。既往有息肉的人群:如息肉小於1釐米,數目小於2個,並且是較為低危的息肉如管狀腺瘤,則可以在內鏡切除息肉後5-10年複查。如息肉數量超過3個或者有高危息肉,則建議每3年複查腸鏡。

既往有炎症性腸病的人群:在出現症狀後8-10年需要開始腸鏡篩查。直系親屬相關人群:有一個直系親屬在60歲前發現腸癌,或者2個直系親屬均有腸癌的,應在40歲或者其直系親屬發現腸癌時年齡減去10歲時開始進行腸鏡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