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博弈中,最大的威脅從來不是對手,而是……

如今特朗普發動的經濟戰營銷到不只是中國,而是全球的諸多國家,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到2020年全球GDP總量將達100萬億美元,而貿易戰屆時將導致全球經濟損失近5000億美元。

這其中,美國自身的農業、製造業等多類公司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多企業甚至不得不“出逃”才能最大程度保全自身。對於一家在行業中較有競爭力的公司而言,發展自身的同時,很多都投注在競爭對手身上。但如今真正威脅到企業生存的,往往不是那些看得見的競爭對手,而是風雲不定的市場走向,還有跨界領域裡殺出來的一支支冷箭。

行業博弈中,最大的威脅從來不是對手,而是……

美國對外貿易際形勢不定,股票市場忽高忽低,就連十多年一路飄紅的房地產,最近也屢報冷門:王健林、李嘉誠出售大量地產;北京一業主低於市場價20%出售41套房產;房價調控政策接連出臺……

以上這些市場變化下的行業和公司,就像6500萬年前的因適應不了氣候變化而滅絕的恐龍一樣,岌岌可危。我們身在這些行業其中的人都能明顯感受得到每個月都會新的變化發生。比如,房產一線城市趨冷,中介公司和開發商就盯住二三線城市的潛力股;貨代軟件服務商對傳統貨代軟件開發幾乎是最大程度了,如今就又開始推出一系類更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雲貨代軟件。

美國對華高稅率,我國為了保證進出口業務正常運作,把對做進出口的貿易公司和工廠負面影響降到最小,我國暫時對很多國家很多產品都採取低關稅來激活市場。

行業博弈中,最大的威脅從來不是對手,而是……

除了市場風向標的動態變化,會影響公司和個人的發展外,還有就是跨界的影響,現在也愈發明顯。方便麵做的越來越精緻好吃,品類也變得越來越多。可最近這些年我國方便麵銷量直線下滑。為什麼會這樣,正是因為很多外賣品牌的崛起,這些新領域的出現,能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滴滴對出租車;品牌電商對線下店鋪;自媒體對紙質媒介……

這種“我幹掉你,與你無關”的跨領域打擊,往往會讓人還沒反應過來就倒地,再起來可就難了。

這種降維打擊,即便是原領域中的大公司或是行業精英都難以應對,往往只能通過繼續創新並曲線救國,才能最大程度緩解競爭壓力。

那麼,如果我們是創業者或是在行業前端那些頂風冒雨的先行者,又該怎麼應對這些“暗中飛來的冷箭”呢?

《孟子》中有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麼說來,那些原本在明處看得見的對手,或許反而是種好的象徵,他們不僅敦促我們繼續成長進步,也說明這個行業暫時還是一個其他領域水潑不進的圈子。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時刻有憂患意識,在危難中成長,才不至於行業風暴突然來臨時候,手忙腳亂不堪一擊。

行業博弈中,最大的威脅從來不是對手,而是……

別以為行業變革離你很遠。現在無需駕駛員,卻更安全平穩的智能汽車已經出現,這就意味著,不久的將來有大批司機失業,即便是滴滴也要適應這種變化才能生存下來。如今工廠類的小作坊也越來越少,大家都在用機器和設備完成更復雜標準的產品加工。去年青島港就實現了無人港口,全港口僅二十餘技術員維護設備正常運行即可裝卸每天的所有貨物。雲貨代操作系統出現後,貨代公司的操作員也數量銳減。而今後,智能設備還將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就要求,你想要成為行業精英,站在行業的前端,不被風雨打倒,就要不斷思考出路。

行業博弈中,最大的威脅從來不是對手,而是……

一個強大的企業裡最累的是誰?

是老闆,別看他最晚到公司,辦公室裡喝喝茶,聽聽彙報,好像很輕鬆,其實不然。他要不斷去學習最先進的技術和營銷手段,保證自己儘量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保持團隊的競爭力,不被行業所淘汰。

企業如此,個人亦然。只有儘可能掌握行業中更多的技術和手段,才能不被淘汰。

之前網上有片熱文《為什麼有些人能吃生活的苦,吃不了學習的苦》,這篇文章中,除了主動被動的關係外,其實我們也能看得出,無論處在什麼位置上,想要獲得更多就要給自己加壓,讓自己進步,這樣自己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