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洋 眼 遊 黃 山 逍 遙 仙 域 行”

玩出別樣Style

4月22日-23日,由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驢媽媽旅遊網共同策劃組織的“洋眼遊黃山”活動在安徽黃山舉行啦!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花山謎窟

下面小編就帶寶寶們一睹洋仙們不一樣的黃山之旅吧!

↓↓↓

活動以“仙山、仙境、仙域、仙人”為主題,共有來自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法國、墨西哥、巴西、泰國、印度尼西亞、肯尼亞等13個不同國家的二十多位外籍遊客參與了為期兩天的黃山體驗之旅,讓他們在仙山中感受黃山旅遊的獨特魅力。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北大門

探秘花山謎窟

4月22日,外籍遊客們前往花山謎窟景區遊覽體驗。在這個集青山、綠水、千年謎窟、奇峰怪石於一體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開啟了屬於他們的“仙窟探秘”之旅。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洞聽音樂會”

來自澳大利亞的Thomas用吉他深情彈奏,在窟內上演了一場獨特的“洞聽音樂會”,輕快的節奏,讓人沉醉;美妙的旋律在洞中迴盪!讓人感受到一種餘音繚繞的美!在場的遊客們紛紛加入,感受這美好時刻。

~音樂小王子請收下我的膝蓋~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花山謎窟2號窟

“古墓探險”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泛舟進入水洞,進行了一場刺激的“古墓探險”~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花山謎窟24號窟

娛悅黃山美景

藍天配白雲,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賞玩別樣黃山美景,共同體驗風箏、騎馬、射箭等互動項目。

~騎馬時英姿颯爽~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射起箭來有模有樣~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和美麗孔雀的有趣互動~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特色DIY”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晚上,外籍遊客們在黃山國際大酒店廚師的帶領下,學習了包粽子、做糕點;同時還品嚐了獨具特色的黃山燒餅;觀賞了臭鱖魚的烹飪過程,增進了對中華傳統徽文化的瞭解。

~認真聽講的樣子很迷人~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聽完老師講解實踐更能出真知~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DIY我是認真的~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光明頂太極”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4月23日,前往黃山風景區遊覽,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際!用相機定格每一個美好的瞬間!

~領到太極服時滿足的大笑~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攀爬西海大峽谷~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學起太極來更是有板有眼~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在太極老師的帶領下於仙山之上感受博大精深的太極文化~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遇見

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

精彩的活動花絮

我是你的眼帶你看遍黃山美

↓↓↓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來自德國的網紅達人Sara表示,第一次來黃山體驗就被它深深吸引,整個遊覽過程心情非常激動。網友們通過她的直播中在千里之外感受黃山美景、觀看粽子和黃山臭鱖魚的製作過程之後,對中國的美食和美景非常感興趣,表示將來有機會一定來中國親身體驗。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來自德國的網紅Sara全程直播此次體驗“洋眼遊黃山”活動)

來自肯尼亞的Noah告訴我們:“非常感謝你們的精心組織,本次活動組織非常完美。震撼的黃山美景、豪華的住宿體驗和獨特的太極體驗課程,讓我們感到非常開心。我已經無法用更多的語言表達這個美好而又愉快的體驗,如果你們還沒去過黃山,那麼今後一定要來。”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左一:來自肯尼亞的Noah)

“洋眼”照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帶你換個角度看黃山

現場採用無人機航拍了一組創意“洋眼”照,景區現場遊客積極加入,和外籍遊客們一起在黃山迎客松旁留下了最“洋眼”的照片。記錄在黃山美景下的美好時刻。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黃山美景下的美好的時光

讓人難以忘懷

在美景中相遇美好的你們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小驢也沉醉在黃山美景裡不能自拔了~

國有界,景無疆,黃山之美美不勝收!

國有界,景無疆;本次“洋眼遊黃山 逍遙仙域行”活動作為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驢媽媽旅遊網2017年全年戰略合作的“首秀”,是我國旅遊景區與OTA合作在國際化研學旅遊產品打造上的一次全新嘗試,相信未來必將有更多的海外遊客來黃山旅遊,感受中國黃山的別樣美。

快來關注驢媽媽門票,加入「週週送門票」的神秘組織吧!

-END-

(影像支持:黃山登雲文化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