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隆年间开始269年来,元宵节这个村都是这么过的


2月17日傍晚,走进抚宁县留守营镇樊各北村常家胡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式灯笼,红艳艳的灯笼在暮色中的村庄里更显得喜庆万分,这就是常家胡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灯会。

樊各庄挂灯笼的习俗要追溯到清乾隆十四年,从那个时候起,村里就开始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在自家的大门口挂上大红的灯笼,以祈盼吉祥如意,并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

元宵节,古代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这一天,人们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彩灯为主要活动内容,因此又被称为“灯节”。

今年已经七十岁的常志华老人站在门前的一株大树下说:“常家胡同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都要举办灯会,家家门口挂上自扎的灯笼,十里八村的都来我们这条街上逛灯。大人小孩、老少爷们,加上卖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各样小吃的,那才叫个热闹呢。”

常志华老人对村史如数家珍,他说:“樊各庄历史上号称有七十二胡同、八十二眼井、三十二座庙,虽然这样的说法并非实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樊各庄过去的繁盛。除了我居住的常家胡同,还有冯家胡同、金家胡同、李家胡同赵家胡同等等。”图为常志华老人做灯笼。


“每年我们常家胡同都会组织灯会,因为这条街人太多,整条街就划分东西两会,每个会设会长一名。会长每年都会提前张罗村民制作灯笼,等到正月十四一到,每家每户就会在大门前横挂一串灯笼,每串四只。”

常家胡同的灯笼大多为自制,手工扎糊的灯笼外面往往画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古代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像、以及花鸟鱼虫、梅兰竹菊,或者将剪纸直接粘贴在灯笼上,免去绘制之烦。

陆有智正在进行灯面绘制。

常振华正在制作走马灯。

常家胡同由北到南70个大门,要全部悬挂串灯,每家4盏,也要100多盏。灯的样式就有六种:四面灯、四面出沿灯、四面上下加框灯、六角灯、菱形灯、六角上下布沿灯。

常家胡同由北到南70个大门,要全部悬挂串灯,每家4盏,也要100多盏。灯的样式就有六种:四面灯、四面出沿灯、四面上下加框灯、六角灯、菱形灯、六角上下布沿灯。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 作者,第一时间为您带来后续报道。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谢绝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