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活得有尊嚴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

教師節是教師最榮光的節日,這一天,他們應該心安理得地享受和接受來自社會各方的真誠祝福和祝賀。隨著教師節的到來,各大商家也打出“教師節”的牌子,羅列了不少“教師節的禮物”,但凡自己貨架上有的,無不緊扣“教師節”這個主題。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通過教師節來增加商品的銷量。相信鮮花一類的商品是備受矚目的,今年的教師節也離中秋節不遠,也不乏拿月餅送教師的。但是這些來源於物質的禮物,是不是教師們想要的呢?

就目前而言,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家長、教師和社會,這三者關係存在一定的矛盾。有的學生不尊重教師,而有的教師過分體罰學生;有的家長不理解教師,認為教師都存在私利意識;社會則在少數的不良師德新聞中,將教師行業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大部分愛崗敬業的教師躺槍。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缺乏對教師的理解和尊重。

首先,要給予教師敢說真話的寬容。現在很多家長建了微信群,老師會在微信群裡通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這已經成為延伸教學的一部分,然而,這項工作是極大地家中了老師的負擔的,因為除了要經常關注家長的提問以外,還要經常顧慮說話的方式方法,以免造成某些家長的情緒化反應。這就使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了過多的羈絆,事實上,老師的教育方法可以商榷,只要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框架下運行就不會出現差錯,過度放任學生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後患無窮,因此,家長應該給予老師足夠的寬容,嚴師才能出高徒。

其次,要讓教師活得有尊嚴。教師,這個曾經與“天地君親”一道,在中國享受膜拜的職業,如今已成為一個普通的職業。從教育的平民化、世俗化和社會分工的細化來講,這並非壞事。但是,教師這個職業面臨著為投入與產出的不對等而苦惱,為付出與回報的不匹配而糾結。備課時,他們病重的父母也許正沒錢看病;上課時,他們的妻子可能正在外勞累奔波;批改作業時,他們的孩子可能還前途未卜……柴米油鹽醬醋茶,同你我一樣,教師也是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普通人,也要面對生老病死、成家立業等問題。雖然在課堂上、在校園裡,他們願意放下煩惱、奉獻自己,但在生活中,他們有著很多無奈。民族前途繫於今日學子,今日學子的狀態則取決於教師。多關心、關愛我們的教師吧,讓他們活得自信、自尊,快樂、幸福,學生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我們的民族才會有更長遠的未來。

讓教師活得有尊嚴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