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第一次聽到“三俗”這個詞,是在郭德綱的相聲中:庸俗、低俗、媚俗,即為“三俗”。筆者一直覺得這個詞很有意思,畢竟郭德綱那個關於“反三俗”的現象很逗。而筆者對“三俗”的最初理解,也就僅限於“很逗”了。可是這麼多年走過來,筆者才知道,“三俗”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對於其他的行業和圈子,筆者沒資格說什麼。但是對於網絡文學界,筆者是混這個圈子的,對於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筆者還是要說一說的,畢竟這個圈子健康發展了,筆者自己也能受益。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有人問了,網絡文學界也有“三俗”嗎?就是一群寫小說的罷了,提什麼俗不俗的,是不是太上綱上線了?筆者最初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網絡小說本就來源於生活,就如郭德綱的相聲那樣。而生活本就是俗的多,雅的少,網絡小說多取材於生活,哪裡就能那麼脫離“三俗”?而且網絡小說不寫得俗一些,讀者誰又會讀呢?很多作者倒想把網絡小說寫得雅一些呢,可街撲得一塌糊塗,那教訓可是“血淋淋”的!於是,從編輯到作者,也就一路“俗”了下來,而且“俗”得很有道理的樣子。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那麼,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究竟是怎麼樣子?其實,筆者可以分條給大家解釋一下:比如,第一“庸俗”,所謂網絡小說中的庸俗,就是不求創新,一種套路文成名,追風而來的套路文一大堆,比如天蠶土豆的《鬥破蒼穹》火了,同類型的打臉、退婚流作品有多少,甚至有人專門成立工作室、寫作群傳授這類寫作技巧;月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火了,穿越回明的作品一大堆;忘語的《凡人修仙傳》火了,又是一大堆凡人修仙的作品,好像人人都能“成仙”,如同蘿蔔白菜似的,能把讀者都看吐了。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還有第二“低俗”,這類作品讓筆者更沒法說了。以前網絡小說中充斥的暴力、色情就不用多說了,當年網絡小說因為限制沒那麼多,“清網專項行動”也沒有展開過,於是,但凡當年一本網絡小說,如果不寫點兒暴力、色情,就別想火。即便現在“清網專項行動”已展開多年,現在網絡小說中的暴力、色情類的情節描寫,仍然不少。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不讓寫這類情節,可我小說中自然而然過渡到這樣的情節了,我沒直接描寫啊!我小說中這樣的情節都是“被動”發生的,你不能說我宣揚色情、暴力吧?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很多作者都是帶有這樣的心理,於是,暴力、色情,以及眾多挑戰人們道德觀底線,或者刺激人們感官的低俗的東西,也就這樣堂而皇之、明目張膽再次出現在網絡小說中了!沒錯,你是沒直接描寫這類情節,可你卻給這類情節披上了道德、善良的虛偽外衣,更讓這種不正常變成一種正常,變相傳遞給讀者,這可比那些直接、明目張膽去寫這類情節的手段,更加可惡、可恨。如果說過去那種直接寫這類情節的行為是犯罪,那麼現在這種把“暴力”“色情”及挑戰人們道德觀底線的東西,包裝一下寫出來,那就是低俗文化道德侵略、同化,危害更大,因為這種包裝出來的偽道德“低俗”小說內容的輸出,是在變相改變讀者的道德觀、認知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如果讓那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再讀了去,可就是在直接構造他們“低俗”的價值觀了,那危害就更大了。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最後就是第三“媚俗”了。現代網絡小說界的媚俗現象,更是紮根、來源於生活。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可精神生活卻相對貧乏,甚至扭曲,也或者說流於表面。娛樂圈“小鮮肉”們的興起,“哈韓”文化的湧來,使得現代這個年代更成了一個看臉的年代。哪個明星老婆出軌了,被綠了,發個微博,能引來社會的廣泛同情,甚至引起軒然大波;哪個明星想不開,突然間死了,於是網絡中一片悼念,一片哀悼,甚至比自己死了親爹、親媽還難受,對待明星比對待父母還“孝順”。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可是,那些真正的國家大事,真正為大眾做出貢獻,付出辛勞,甚至是生命的人,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注,甚至是尊重。我忘了是誰說過這麼一句話,“當一個民族的民眾關注戲子,關注娛樂,多於關注英雄,關注那些為大眾真正付出的學者、警察、軍人、清潔工及所有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無名英雄之時,這是這個民族的悲哀”,這不就是當下的社會現象嗎?而人們更多的話題,也是“明星”啊,“娛樂”啊!更多應有的精神追求卻不見了,而現在網絡小說的內容不也多是這類話題嗎?那些小說的主題也都在傳遞給讀者,怎麼去當網紅,怎麼去當明星,怎麼去多利己,至於是不是損人就不管了,反正是看臉的時代,英雄可掙不了MOney,可來不了名氣!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這也就是網文界的“三俗”,在如今大IP、全版權運營的時代,一部網絡小說成功了,就會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漫畫、遊戲和音頻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同主題產品,可以說網絡文學就是這些文化產品的源頭,若不能及時管控,那麼網絡三俗可就真如病毒一般,汙染影響的是整個文化體系受眾。就拿網絡小說中的“媚俗”而言,這部網絡小說被改編成為電視劇,本來很有主題的作品,可卻選了個“小鮮肉”來當主角,而那原本就是“媚俗”的主題,一個“小鮮肉”不看演技,只看臉,最終能傳遞給觀眾、讀者的又會是什麼呢?說他一粒耗子屎壞了一鍋粥都是抬舉他了,因為這鍋粥本就是臭的,“小鮮肉”這粒“耗子屎”進來不過是讓這鍋粥更臭了!

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你知道嗎?是該改改了吧

所以嗎?網絡文學界的“三俗”現象,應該改改了!響應國家文化部門的文化政策同時,我們網絡文學從業者更應自覺抵制“三俗”現象,網絡文學市場應該是一個健康的文化市場,不是憑藉“小鮮肉”,不是看臉的“媚俗”,也不是明面或掩蓋的暴力、色情文化的“低俗”,更不是套路化、一成不變,可以速成的“庸俗”,更應該多些精神、道德和積極正能量文化層面的雅量高致,網絡文學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最終造福的是你、我、他,還有大眾,最終為我們的社會、民族和國家貢獻力量,這也才是最終的和最大的期盼吧!各位以為呢?好了,筆者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