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10月11日,俄羅斯運載火箭在發射時出了嚴重故障,在千鈞一髮之際,聯盟號飛船兩名宇航員啟動緊急逃生系統,成功逃生。

太空探索是人類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人類甘願付出生命的代價。最早的太空探索發生在中國,一個名叫陶成天的中國人為了探索藍天而發明了一種火箭。這種火箭是把一排炮仗綁在一起。陶成道被後人稱為萬戶,是因為他因為擅長火器製造而被朱元璋封為萬戶。本來他錦衣玉食,生活富 足,卻時常仰望星空,渴望著進行太空旅行。他坐在凳子上,把47支火箭綁在凳子上。手裡拿著幾隻大風箏。僕人們覺得他太瘋狂,幾經勸阻無效。萬戶將火箭引信點燃,一聲巨響,萬戶隨著凳子衝上了天空。

人們在山腳下找到了萬戶的屍體。他為了人類的航天事業獻出了生命。他成為航天始祖。為了記念他,月球上有一座環行山被命名為萬戶山。

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萬戶飛天

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美國挑戰者號與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接連失事,是人類航天事業的重大損失。這兩起事故中,宇航員全部犧牲,慘痛的事實讓人們清醒。逃生系統因此成為飛船的標配。

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

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

這次俄羅斯聯盟號飛船搭載了兩名宇航員,俄羅斯宇航員阿列克謝·奧夫奇寧(前)和美國宇航員尼克·黑格。

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美國是花了大價錢請俄羅斯幫助運送宇航員上空間站。自從2002年哥倫比亞航天飛機發生事故後,俄羅斯的飛船就承擔了美國歐盟等國家載人去往空間站的重任。不過這是要花錢的。對美國而言,這已經發生了一共8次,2018年票價高達8000萬美元。這一次發射失敗,俄羅斯損失不小。好在已經為發射投保,如果發射失敗,保險公司將賠付46億盧布。

“聯盟”號飛船是蘇聯時期科羅廖夫設計局(現在的能源集團)研製的載人飛船。經過多次技術升級,導航控制系統不斷升級,並實現了全數字化,飛船重量得到減輕,精度和可靠性也持續提高。由於壟斷了西方國家前往空間站的發射任務,俄羅斯在大量的發射經驗上,不斷吸取經驗,使逃生系統越作作完善。因為在太空中進行逃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難度極大。任何一個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逃生失敗。

本次事故的事發地點是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

“聯盟號”火箭第一階段分離後,第二階段在運作中出現故障。兩名宇航員得以在這生死繫於一髮的緊急時刻逃得性命,實在多虧了逃逸系統。

自從載人航天開始後,逃逸系統就一直受到格外重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逃逸塔”。 是安裝在載人火箭最前端的那個小小尖尖的逃逸塔,它直接與下面的載人飛船相連接。逃逸塔上分佈著多個小型發動機,能夠滿足不同高度的逃逸需求,並且直接連著宇航員的座椅。

與以往逃逸塔逃生不同的是,這次屬於典型的“無塔逃逸”案例,也就是在火箭發生第一級分離,位於火箭頂端的整流罩被拋下之後實現的。

探索太空危機重重,聯盟號飛船發生的可怕事故給了人類更多信心

聯盟號飛船發射現場

一旦火箭在發射後發生故障,逃逸塔將會立刻自動啟動發動機,帶著飛船逃離火箭。飛到一個安全的地點。宇航員再跳傘逃生。如果逃逸沒能自動啟動,飛船內也有手動控制系統,宇航員只要按動按紐,就能啟動緊急逃生系統,與飛船一起逃離火箭。宇航員著陸的地點距哈薩克斯坦中部城市傑茲卡茲甘約20公里,俄一個空降兵小組率先乘飛機抵達,並在傘降後找到飛船乘員艙。目前兩人已經出艙,經初步檢查均沒有受傷,狀況良好。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次逃逸系統挽救宇航員生命。早在1983年9月27日聯盟7K-ST 16號發射過程中,逃逸系統就發揮了作用。這也是航天史上第一次實現飛船主動逃生的成功案例。

這場事故相當驚險。火箭升空僅90秒即爆炸解體。萬幸的是,爆炸前逃生裝置自動啟動,飛船在1000米高空從火箭上成功逃離,到達安全區後宇航員打開降落傘落地,全部安全獲救。

在這次事故之後,俄羅斯航天局對逃生系統作了更大的改良,升級了自動啟動系統。使安全係數更高,確保萬無一失。

所以這次聯盟號飛船宇航員在事故中逃生,並不算意外。

在航天事業中,設備的損毀其實只是小事,對航天事業的打擊不會太大。設備的損毀不會打擊人類航天的信心,唯有宇航員的犧牲會極大的打擊航天事業。因為人都是愛惜生命的,都不願意死亡。如果當了宇航員就有很大的概率去死,那還有誰願意去當宇航員呢?宇航員將不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工作,而是一個催命符。

所以在聽到宇航員安全返回後,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十分高興,說:“謝天謝地,他們終於安全了。”

中國神舟號飛船系統的逃生系統十分完善,可以確保飛行員在飛船出現故障時成功逃生。迄今為止,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順利,還未出現過一起航天員失事事故。這是令我們自豪的成就。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