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持續兩週的食品宣傳週已經結束,在這段時間內,各個地方的食藥監部門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闢謠是重點工作之一。

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目前,網絡發達,各種謠言是層出不窮,而近乎一半的謠言都與食品相關。一方面,食品安全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另一方面,近些年國內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特別是十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徹底摧毀了大家對國產食品的信任,哪怕現在國內生產的食品安全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信任依然沒有建立起來。

這兩個方面的原因,給了謠言良好的生存空間,導致謠言越闢越多、屢禁不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食品謠言背後的東西。

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並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受眾未被明確或暗示虛構的前提下,被捏造及傳播的與事實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論。

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既然是謠言,那麼就肯定是有人編造的,這個編造者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心的,其中絕大多數的謠言編造者都是有意為之。

他們故意編造謠言的目的是什麼呢?主要有三個:一是為了利益;二是為了逞能;三是為了攪局。我們一個個來舉例說明。

為了利益,這個很好理解,畢竟無利不起早。在自媒體還不發達的時候,出於這個目的的謠言編造者一般都是各種不良商家,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編造出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最成功的的兩個例子,就是酸鹼體質和宿便。

這兩個完全是商家為了推銷產品而編造出來的言論體系,一直到現在還被很多人所相信,甚至行業內一些半路出家的從業人員也對此深信不疑,並向大眾宣傳。當然,這種宣傳必定是為了銷售產品。

酸鹼體質脫胎於食品分類中的酸鹼食物和中醫中的九大體質,這個謠言的編造者據說是一個賣鹼性水的廠家的老總,但目前來說已經不可考證;而得益於這個謠言,很多不靠譜的保健品銷售額也是節節攀升。

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而宿便,更是靠偷換概念拼湊出來的東西。無論是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都沒有這方面的相關理論。最早提出宿便概念的也是一家保健品銷售廠商,銷售的就是刺激排便的產品。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宿便理論竟然越來越豐滿,很多問題都往這上面靠,更神奇的是,大眾竟然相信。

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而現在,網絡、自媒體發達,更多的謠言編造者並不是為了賣產品,而是為了流量,也就是吸粉。粉絲多了有什麼好處,這一點可參考那些演技稀爛、唱歌跑調的藝人,如果不是粉絲多,怎麼會不斷有人找他們出來禍害我們這些路人,而且還得出高價請他們才行。

對於自媒體來說,粉絲都是可以變現的,如何快速的吸粉,是自媒體運營者最關注的事情。而散佈一些謠言,則是一個很好的捷徑,特別是這個謠言既傳播焦慮,又提供解決辦法的時候,閱讀、轉發和關注度都會大幅度提高。遠的不說,就這次的疫苗事件,又有多少自媒體在不斷地散佈不實信息,不斷地吃著人血饅頭。

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為了逞能,這種人真的是很無聊。一般來說,這類謠言多是以純文字的形式在網絡流傳,並且不涉及任何利益,甚至表面上看都是為了大眾著想。以前是QQ群,現在是微信群居多。內容也是多種多樣,但更多地集中在疾病食療、食品安全鑑定以及傳染病防治方面,這類信息估計大家都接觸過。

他們編造這些謠言,並不是為了獲取利益,既不推銷產品,也不吸粉變現,純粹就是為了逞能、耍小聰明,達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效果。

第三個,是為了攪局。這類謠言殺傷力極大,而且編造者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擾亂市場、擾亂社會,以造成大眾恐慌和部分人的巨大經濟損失為主。這類謠言也很多,比如說通過對一些視頻內容的曲解,從而來誤導大眾,最近的一個典型就是塑料大米事件,通過移花積木的手段,引起大眾對大米質量的恐慌和質疑。

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還有打針西瓜、甜蜜素甜瓜、避孕藥黃瓜、屍蟲小龍蝦、激素雞鴨豬等,這些謠言背後,編造者並沒有獲得什麼明顯的利益,甚至我們都找不出來具體的出處。但是這些謠言,都給這些產品甚至相關產品的銷售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我記得有一年,在我老家流傳一個謠言,說有艾滋病患者為了報復社會,抽自己的血稀釋了之後打到西瓜裡面,吃了這樣的西瓜就會得艾滋病,這個謠言導致那一年,老家的西瓜銷量急劇下跌,很多瓜農血本無歸。

這三種目的,以攪局者最為可恨,畢竟前兩個都不想害人,而攪局則是純粹的報復社會。

而對於無心的謠言編造者來說,他們其實是出於好意。只不過是因為自身能力、知識儲備等方面的限制,導致他們對有些事情的認知出現了偏差,從而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怕別人也上當受騙,就積極主動地進行傳播。

這類謠言一直都有,常見的就是食物相剋的言論,很多人缺乏必要的科學思維,把相關當成了因果,從而出現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甚至相互矛盾的言論。去年的棉花肉鬆事件,其實也是兩個大媽出於好意,但是因為自身科學素養不夠,鬧了一個比較大的烏龍。

造謠者,他們是這樣想的

謠言編造出來,只有傳播開來才能達到目的,後面的文章中,我們再來分析,我們為什麼那麼愛“傳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