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他,也許是因爲鄧麗君;而沒有他,也許就沒有鄧麗君

華人圈曾盛傳過一句話:“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而鄧麗君自己說:“沒有莊奴,也就沒有我。” 這句話其實不假。那麼成就鄧麗君的莊奴,是何許人也?作為華語歌曲的“詞壇泰斗”,鄧麗君大半的經典作品,如《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等,都出自他手。

可以說,鄧麗君一生中所唱過的歌,有一半以上都是莊奴寫的。而不光是鄧麗君,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的當紅歌手,都以唱得到莊奴的作詞為榮,比如費翔、齊秦、鳳飛飛等等。當時很多歌手的代表作均出自他手。雖說鄧麗君和莊奴彼此成就,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生平只見過一面。此後數年,鄧麗君從未親自找過莊奴寫詞。莊奴稱彼此為“見面無緣,心靈有緣 ” 的朋友。

我們知道他,也許是因為鄧麗君;而沒有他,也許就沒有鄧麗君

鄧麗君這首最廣為人知的《甜蜜蜜》,也是莊奴所作。據說有一天,有人來請莊奴填詞。莊奴問是誰唱,來人告訴他演唱者是鄧麗君。鄧麗君人甜美,聲甜美,歌甜美,莊奴看著旋律,不到5分鐘,就寫出了傳唱至今的《甜蜜蜜》。

而鄧麗君在在1979年錄製完《甜蜜蜜》後,寫給莊奴:“《甜蜜蜜》這首歌,是我錄唱得最快的,也是我最滿意的。我這樣講,不是誇大我自己、吹噓我自己。我另外的含意,是在表彰您的詞填得太好、太完美,顯而易見,您寫詞、填詞的功力,已到了極高的境界。”

我們知道他,也許是因為鄧麗君;而沒有他,也許就沒有鄧麗君

而莊奴卻謙虛的說:“我這是瞎貓碰到死耗子,這首歌別人填也會填得很好,讓我這個瞎貓給碰上了。”其實這並不是幸運,而是多年積累的結果。一直以來,莊奴從寫日記、寫散文、小說,到寫歌詞,從未停過筆,他的床前一直放著唐詩宋詞,早已翻得面目全非。

我們知道他,也許是因為鄧麗君;而沒有他,也許就沒有鄧麗君

有人說,鄧麗君之所以這麼紅,是因為莊奴的詞寫得好,而莊奴說:“應該是沒有鄧麗君就沒有莊奴。”上世紀70年代是莊奴的黃金時代,只要是他寫的歌,基本都會紅。當時臺灣歌壇、影壇正在崛起,歌曲需求量很大,他和古月經常在賓館租一間房創作,只告訴太太房間的電話號碼,以躲避各種從香港、印尼、馬來西亞來的唱片、影視製作公司的邀約。最忙的時候,他一天能寫上五六首。

我們知道他,也許是因為鄧麗君;而沒有他,也許就沒有鄧麗君

莊奴大紅,很多明星邀請他吃飯,而他卻很少答應。晚年生活也過得非常樸素清貧,他定居重慶數年,沒買下一處房產,一直靠稿費為生。斯人已逝,如果今天他還在,已是97歲高齡。我們知道他,也許是因為鄧麗君;而沒有他,也許就沒有鄧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