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小新聞2018.09.15星期六

大盤指數

理財小新聞2018.09.15星期六

【月度收益前十不乏虧損大戶 私募業績高波動難煞投資者】儘管8月的A股市場依舊疲弱,但少數私募產品還是抓住了短暫熱點,取得了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不過,仔細分析收益率月度排名前十的私募榜單,會發現一些榮登排行榜的私募產品淨值其實已經腰斬。此類高波動的私募產品,也對投資者承受力提出了考驗。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不能被私募的短期業績所迷惑,無論是月度冠軍還是年度冠軍,均不能成為投資者選擇私募產品的充分理由。(中國證券網)

【捆綁基金可返租90% 榮盛發展兩地產項目或涉非法集資】四季花語和陽光鑫苑位於廊坊市安次區,均為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開發,有業主購買的是其商鋪項目。根據買房之初時的項目宣傳,交房後返租10年,同時可選擇購買基金,購買後10年共可返還總房款的89.96%,不購買則返25.46%,條件十分誘人。四季花語一位業主表示:“我們事先並不知道這些是違規的,後來才明白,但他們之前的宣傳確實是這樣。”對於以上違規行為,記者採訪了廊坊市房管局執法大隊,其工作人員表示,早在幾個月前就有業主提供違規銷售的相關材料,他們目前正在介入調查並等待榮盛方面提供相關資料,如果查出問題將按規定處罰。(華夏時報)

【聯通混改一年:員工流動成趨勢 工資總額限定遭詬病】在2017年曾經損失多員“大將”的中國聯通,2018年仍然沒有止住高管離職風潮。在中國聯通引入阿里巴巴、百度、京東、騰訊這些戰略投資者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際,還是不斷有人離職,選擇去這些互聯網巨頭企業。據記者獲悉,工資總額限定,職業經理人等政策仍在協調摸索之中。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表示,工資總額的限定與職業經理人的引入,需要一個政策之間的協調。高薪是對人才的激勵,但是政策協調還不到位。(中國經營報)

理財小新聞2018.09.15星期六

宏觀經濟

【北京公積金結餘現金資金120億元 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難仍可提取】按照公積金新政,貸款額度跟繳存年限掛鉤,一些網友質疑這個政策打擊了剛需,許多剛工作沒多久的年輕人貸款額度一下從120萬降到了幾十萬,導致了“剛需退出市場”。對此,北京住房公積金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從實際情況看,申請北京公積金貸款的人群一直是以70後、80後為主體,90後貸款佔比並不大。若繳存職工因大病確實造成生活困難,依然可以申請大病提取,公積金管理中心在向單位和醫院進行核實後,依然會支持提取。(北京青年報)

【央行“削峰填谷”思路不變】整體來看,央行在“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時暫停逆回購操作回籠流動性,隨著資金面邊際收斂,又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而重啟逆回購操作,延續了公開市場操作“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央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並未改變。如中信證券所言,若美聯儲9月加息,央行大概率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5BP,但隨後可能會以增加資金供應量等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放鬆,以維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總的來看,投資者對季末流動性無需擔憂。(中證網)

【新華微評:該“離場”的是謬論】新華社9月14日發表評論指出,有人拋出“私營經濟應離場”這種奇談怪論,於法無據、於實不符、於理不通。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是改革開放取得的主要成果之一,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會離場、不能離場也從未離場。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雷人雷語博不來好名聲,專業人士要有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有辱“專業”二字的名聲。

理財小新聞2018.09.15星期六

頭條新聞

【人民日報:滴滴重啟夜間服務,它會更好嗎?】脆弱,源自“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內部體系提升跟不上規模擴張,就像靈魂跟不上腳步”,滴滴要度過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與其用公關頻頻刷屏,不如用整改好好刷心,放下浮躁,擁抱合規,投入安全,徹底補課。否則,等來的不只是法規的懲罰,還有用戶的用腳投票。需要強調的是,人們批評滴滴,揭露其存在的問題,不是要徹底否定滴滴存在的價值,而是為了鞭策滴滴守住底線,不斷改進服務,為用戶帶來更安全、更便利的消費體驗。滴滴的教訓,是網約車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啟示:滿足用戶便捷、高效的需求,堅守民眾安全、放心的底線,才是永恆的主題。只有形成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模式,我們的互聯網行業才能更加健康繁榮。

理財小新聞2018.09.15星期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