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律遇上了科技,不是律师与人工智能的简单PK?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谁都不能独善其身。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上海百事通承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法律+科技·大规模定制化纠纷解决论坛”在京举行,探讨互联网新时代的法律科技又能创新哪些新实践?


当法律遇上了科技,不是律师与人工智能的简单PK?

法律科技

  • 把“语义智能”注入法律行业

深度好奇创始人吕正东说:

我们想做的事情是把“语义智能”注入一些像法律这样的传统行业。

当法律遇上了科技,不是律师与人工智能的简单PK?

深度好奇创始人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这样的成熟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法律智能领域。但是我觉得现在的人工智能系统还有很多方面的欠缺,尤其是对人类语言理解的欠缺,对背后各种逻辑、常识理解的欠缺。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关键一环,同时又是极度困难的事情,比阿尔法狗困难很多倍。我们可以做很小的封闭领域的事情,但是我们对巨大领域的语义理解仍然一筹莫展。简单一句话,这里面的“他”是指特朗普而不是普京,让机器实现这样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

这样一个欠缺会导致人工智能相当长时间内无法真正去替代人类的工作。

还有,我们并没有看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方向一流技术团队进入这个(法律)领域,除了我们之外。这是蛮关键的一个点,我们需要把真正牛的人从金融,从其他有钱的赛道吸引过来。

  • 把法律服务和纠纷现场连接起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肖建华说:

当法律遇上了科技,不是律师与人工智能的简单PK?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兴的且越来越普遍的证据,怎么提取、怎么固定、如何防止篡改等,都涉及到技术问题。现在刑事案件中,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而民事案件量很大,不可能每个都由司法机关提供直接帮助,而依靠当事人自己则可靠性不太理想。


利用科技打造一个能够贯通企业、个人、律师等法律服务提供者各个方面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使得“法律服务和纠纷现场连接起来”,将是多方受益的

尤其是对于类型案件较多的领域来说,多元化智能化地法律服务,对我们不断提高纠纷解决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 让法律服务科技化

百事通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夏振海博士说:

当法律遇上了科技,不是律师与人工智能的简单PK?

百事通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

在今天来看,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人和法律服务的连接还很低,整个服务的效率非常低下,信息化的程度非常低。我们市场能够提供的法律服务的产品非常少,渗透率非常低。我们企业、民众的司法接近权(access to justice)水平比较低。在科技方面表现出了信息不对称,服务过程不透明,缺乏一个评价的体系。

当法律遇上了科技,我们能够做些什么?通过用科技降低法律服务门槛、提升法律服务效率,由百事通承接运营的广东省12348公共法律热线,全年服务量由此前的十几万大幅提升到今年的近百万人次。我们还在全国范围内为数百家集团型企业提供大规模定制化的纠纷解决服务。百事通在2015年率先将企业级SaaS服务技术利用企业纠纷化解,现在一年为电商企业调处数千乃至上万件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纠纷,同时显著帮助企业降低单案处理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技术不断优化流程,将海量案件的数据沉淀为“系统智慧”,目前这个多角色协同法律服务SaaS系统的案件处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相信科技能够为法律服务带来数字化、规模化、定制化和低门槛的巨大改变。“事后救济”型的法律服务,其成本总是高的、服务的覆盖面总是窄的。这些变化将推动法律服务从“事后救济”,跟多地延伸为事前的监测,事前的防控,事前的普法,事中的控制,能够在事前多元去解决纠纷。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叶向阳庭长认为,科技的介入,特别是大规模去定制纠纷系统以后,会让规则变得简单易懂且可视化、透明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纠纷解决的去中间化。 我们法官、律师也是中间人,我们在道交一体化中间,我们已经把中间环节往前移了,移到行业,社会自治。

蚂蚁金服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认为,科技给法律带来的影响一定是超过我们预期的,但是我是一个很谨慎乐观的态度。科技和法律结合之后,会让法律人从很多基础性的法律工作中解脱,一定意义上是让未来法律行业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专业性更强了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延来认为,我们传统律师接下来思考的不是再在传统领域怎么和人工智能去PK,而是去开拓自己新的业务空间。现在这个工业革命时期的这套法律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再次飞跃的时候,就会有一次新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