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期成語故事——自不量力 鑿空指鹿 鑿破渾沌

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打磨,變得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達事理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每天更新三個成語故事,下面一起來學習吧!


138期成語故事——自不量力 鑿空指鹿 鑿破渾沌




自不量力

zì bù liàng lì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分析人士認為自不量力的息國即將被消滅,原因是他不考慮自己的德行,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出處】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戰國策·齊策三》

【釋義】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沒有自知之明

【相近詞】蚍蜉憾樹、螳臂當車、以卵擊石

【反義詞】量力而行、力所能及、自知之明



138期成語故事——自不量力 鑿空指鹿 鑿破渾沌


鑿空指鹿

záo kōng zhǐ lù

【成語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故後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鹿,只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出處】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史記·秦始皇本紀》

【解釋】指憑空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近義詞】指鹿為馬

【成語舉例】上怒下詔,自旬日三貶公至循州長史,鑿空指鹿,四海之士盛冤之。 唐·李鈺《唐丞相太子少師贈太尉牛公神道碑銘序》



138期成語故事——自不量力 鑿空指鹿 鑿破渾沌


鑿破渾沌

záo pò hùn dùn

【成語故事】傳說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約好去渾沌之地,渾沌十分友善招待他們。倏與忽計劃回報渾沌的好處說:“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於是幫渾沌鑿一孔,七日後渾沌就死了。

【出處】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是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戰國·宋·莊周《莊子·應帝王》

【解釋】渾沌:傳說中的中央之帝。指違反自然,致成禍害。也指開通耳目,增長人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