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契機

我們看一下國內製造業的現狀。以浙江省為例,規上企業36000家,80%的企業已經完成ERP建設,這些企業大多數使用ERP的財務管理、進銷存管理、採購管理等20%的基礎功能,也就意味著ERP中另外的80%功能尚未部署和使用;僅有小於5%的企業使用了PLM和MES系統;按照工業4.0的定義,完成ERP、WMS、PLM、MES等系統部署作為初步完成信息化建設,那麼,浙江省製造型企業完成信息化建設的企業不足5%。大多數的製造型企業都處在中國製造2025轉型升級的初級階段,因此,需要大量的針對不同行業的信息化、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製造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製造型企業中有90%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絕大多數都沒有實現數字化,ERP的使用也處在初級階段,WMS、PLM和MES等系統基本都沒有安裝實施,企業離數字化轉型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企業,最關注以下幾點:

  • >物聯網系統的實施週期
  • >物聯網系統的實施成功率
  • >物聯網系統的實施效益
  • >物聯網系統的投入產出比
談工業互聯網發展契機

以傳統MES(製造執行系統,生產車間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為例,MES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定製比例高、交付週期長、實施費用高、用戶體驗差等問題。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傳統的MES系統實施方式越來越不被接受。行業急需推出產品化、模塊化程度更高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生產車間的數字化,滿足他們對於交付週期、投入產出比等訴求。

我們再來看一下大型製造型企業數字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談工業互聯網發展契機

大型製造型企業ERP、PLM、WMS、MES、供應商協作平臺都已經具備,但是出現了新的問題,看起來幾大系統都已經部署使用,但是幾大系統之間無法做到真正的互聯互通,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島”。每個系統都是獨立的,企業內部不同的系統就像一個個獨立的煙囪,彼此之間只能做到淺層的互聯互通,大多數數據沒有打通,這就是新時代下的信息孤島,企業數據的價值無法有效發揮。

談工業互聯網發展契機

中國製造2025的實現分三步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體現在數據的互聯互通,其目的是要利用這些數據實現整個製造過程環節的協同,具體體現在PDM,MES,ERP等管理系統的系統功能;網絡化指更好的瞭解用戶需求,企業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型,實現全產業鏈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智能化將實現製造知識的自動化製造/服務,通過深度學習、遷移學習、增強學習等技術的應用,製造數據和信息“自動地”被加工成為知識,即製造業具有了“學習”能力, 從而使製造知識的生產、積累、應用和傳承的效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極大地釋放人類智慧的潛能,顯著提高創新和服務能力。

談工業互聯網發展契機

對照工業4.0的三大集成技術:縱向集成、橫向集成、端對端即成。中國製造2025的數字化對應的是工業4.0的縱向集成,完成企業內部的數據流貫通;網絡化對應工業4.0的橫向集成和端對端集成,實現企業價值鏈的數據互聯,打通企業的上下游和合作夥伴,並且連接客戶,實現C2M(客戶到工廠);而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化,將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來落地實施。

談工業互聯網發展契機

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從兩個方面落地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策略:

  • >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企業內部的各大系統,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 >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沉澱行業知識、經驗、模型,實現智能化

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可以選擇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面向本行業的微服務,實現ERP、MES、WMS等模塊的靈活配置和使用;ERP、MES、WMS等系統,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可進一步分解為獨立並且互相解耦的模塊,通過選擇租用不同的模塊實現中小企業想要的各種功能,按需付費。

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未來的ERP、PLM、WMS、MES、SCM等系統在平臺上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天然避免了新時代下各大系統的信息孤島。在企業數據的支撐下,通過機理模型算法和機器學習算法(含深度學習)對企業及行業的經驗、知識、工藝進行建模,實現類似工業大腦的功能,指導企業更好的進行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等CPS(信息物理系統,中國製造2025關鍵技術,具體見CPS白皮書)閉環。

綜上所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正處在萌芽階段,依託大型的全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各個領域將會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SaaS應用,逐步呈現更多的SaaS應用或APP應用,傳統割裂的ERP、PLM、WMS、MES、SCM等系統將會逐步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形成一站式解決方案,並且在此基礎上結合數據智能技術深度挖掘工業數據價值,發揮工業大腦、製造大腦的優勢。讓我們積極擁抱工業互聯網,把握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