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中國糧食重金屬汙染概況

據第十一屆中國經濟法律論壇披露,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受土壤重金屬汙染,造成損失每年可達200億元。

重金屬到底是啥?

重金屬一般是指“密度大於4.5g/cm3”的金屬,日常接觸到的重金屬主要有5種:

鎘(48Cd):主要蓄積於腎和肝中,影響骨骼形成,引發骨質疏鬆、萎縮、變形。

鉛(82Pb):累積在肝、腎、腦、胰,嚴重危害中樞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可明顯致癌。

汞(80Hg): 別稱水銀,大部分蓄積在肝、腎和腦組織中,可引發知覺異常、步行障礙、發音障礙。

鉻(24Cr): 可引發口角糜爛、噁心、嘔吐、腹瀉、潰瘍等病變,六價鉻的化合物還可致癌、致畸和誘發基因突變。

砷(33As):別稱砒,可導致皮膚癌、肺癌、腸胃癌等。

土壤是重金屬“入侵”糧食的重要途徑。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汙水灌溉”在中國非常普遍,不合理的汙水灌溉是糧食受到重金屬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其中,西安某典型汙灌區的土壤中有鎘、鉛、鉻、鎳等7種重金屬富集,其中鎘和汞汙染最為嚴重。

西藏汙水中砷含量達190.97mg/L

數據來源:湯森路透《中國的重金屬汙染》,2014年

糧食難逃重金屬的“魔爪”

中國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情況:湖南第一 河南第二

全國每年1200萬噸糧食受到重金屬汙染,損失約為200億人民幣。

湖南和河南的糧食受重金屬汙染最為嚴重,而這兩省分別為南部和中部的重要糧食產區。

湖南是中國的“有色金屬之鄉”,2013年的鎘大米事件讓人“談鎘色變”,然而除了鎘以外,鉛和砷的汙染也十分嚴重。

湖南郴州砷汙染區的土壤含砷量平均為63.9mg/kg,

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為 0.24mg/kg,

蔬菜可食用部分砷平均為 0.74mg/kg(其中葉菜類,包括生菜、菠菜,最大砷含量超標5倍)。

每年1200萬噸糧食受到重金屬汙染,造成損失可達200億。汙染來源:土壤及水源。受重金屬汙染耕地面積高於總量的16%,鎘汙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部分礦區附近的重金屬含量超標明顯;汙灌在國內十分普遍,且用於灌溉的汙水得不到合理處理,會造成重金屬在作物內富集,湖南省汙水中的鎘和鉛的含量全國最高,砷含量僅次於西藏;河南省的鎘汙染嚴重。就全國來看,湖南省糧食受重金屬影響最嚴重,其次是河南省。

內容來源:新浪財經(2016.11.30)、湯森路透,新華網、《土壤重金屬汙染與人體健康》、Impact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on Food Safety in China.


無毒先鋒

“無毒先鋒”致力於抗擊“隱形汙染”,消除有毒化學品對中國人群的健康影響。目前工作聚焦於二噁英、鉛、鎘、毒塑料的汙染防治上,並主要通過科普傳播、政策研究、獨立檢測、社區互動、多元協作的方式,努力提升化學品環境管理在環保體系中的重要性。

願“無毒中國”—中國再無有毒化學品汙染受害者。

微 博:@無毒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