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班門弄斧

我國古來建造業的名工、巧匠、藝師等,無不宣稱自己是魯班爺的弟子。魯班,在這些匠師們的心目中是傳奇,是神仙,是品牌,是要建祠立廟設靈位虔誠供奉的行業祖師!

常言道,名師出高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魯班的徒弟,自然無弱者。他們各個身懷絕技,人人都有一套看家本領,他們憑著真本事吃飯,闖蕩九州,把一個大中華構建得山舉閣、水映殿;雲繞宮、林遮苑,雄偉壯麗賽天庭,令一衣帶水的日本工匠豔羨非常,常常冒險跨海東來,借相互交流之機,以求學得魯門真諦。大凡東來的日本工匠,都崇敬我國建造業供奉的祖神魯班,在中國藝匠面前十分謙虛誠懇,常說不敢“班門弄斧”。這可不是空話,是頗有些來由的。

早年間,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坐上了金鑾,驕縱狂妄得不行,天地都包不住他那膨脹的野心了,總覺得啥稱號都不能彰顯他的豐功偉業。於是眾大臣就閱典查籍,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挑出的字眼兒哪個都不合嬴政的心,氣得他直想罵娘,開殺戒。窘急中有人提及“古有三皇”,嬴政靈感所至,就想到“上古五帝”,當即合“皇”“帝”二字為“皇帝”,就自稱了大秦“始皇帝”,意欲國祚代代相傳,萬世不絕。

說來可笑,秦始皇既知自己終歸難逃一死,必有傳位的一天,卻又夢想長生不老,永遠享受登峰造極的統治權力和富貴至極的享樂日子。於是他就頒詔,派人變方兒打聽神仙的居處,四下尋找不死之方藥。如此一來,可就歡實了一幫投機巫師、裝神弄鬼的騙子。瞎話還不好編呀!有人就向秦始皇進言了,煽惑得有鼻子有眼兒的,說什麼東瀛大海有個蓬萊仙島,島上長有長生不老的仙草,吃了能成仙,永遠不死……歡喜得個秦始皇無可無不可的,當下就派了其中一個叫徐福的最先進言的積極分子,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坐著滿載什物的大船出海尋仙草去了。徐福多精明的能耐梗呀!仙島、仙人、仙草,誰見過?跟皇上吹咱修煉得了道,實際上咱掉海里也得淹死!徐福心下說,你皇上不想死,我就願意死呀!得了唄,大秦始皇帝,我有這些人和錢糧財寶,找塊地兒,咱也建國當王去嘍!結果還真讓他找到了一群海島,就住下來,繁衍生息,成了一個四面都是海的國家。這兒的人覺著自己靠近太陽昇起的地方,就把國名叫成了日本。

多少年以後,船來人往地通了氣兒,東邊大海里有個日本國的事傳回了大陸,可巧當年徐福走時,有一對被逼上船的童男童女,這家人姓趙,有一個兒子叫趙巧,是魯班很得意的徒弟。如今有了點兒消息,趙家人就惦記上了杳無音訊的兩個孩子,商量著想讓趙巧走一趟,好打聽打聽孩子的下落和情況,只是覺得大海茫茫,遙遙萬里,可怎麼去呢?趙巧就跟家人說:“這事難是難,想成,非得我師傅拿主意不可。”

家人自然不反對,就叫趙巧去了師傅家。

魯班爺見徒弟趙巧來了,並未起身離座,只是捋著不知長了幾百許年月的刷白鬚髯,皓眉下細目精光一閃,示意徒弟有話儘管細說,不用拘謹。

趙巧道完了本末根由,在師傅跟前一個勁兒地唉聲嘆氣,只恨自己一個肉身凡胎,無能踏浪泛海,去探詢親人。

魯班爺瞧著趙巧一籌莫展的熊相,雖說一時沒有表態,心下倒是贊成徒弟能有此想法,去海那邊探看探看,與那裡的親人通通信息,嘮嘮他們的日子、光景,一衣帶水嘛,以後也好有個相幫,便於勤走動,常來往。不過魯班也考慮到,大海無情,風濤千里,心志不誠,膽氣不壯,是很難成行的……想到這兒,他站起身,拍著徒弟的肩膀肅然道:“趙巧呀,你可知道,水火無情啊!你要去,就要絕對聽師傅的,萬不能心生雜念,要有赴湯蹈火的膽量,萬難不懼,縱死不辭!你能做得到嗎?”

趙巧心眼兒多活泛,一聽魯班這話有門,當即信誓旦旦道:“師傅的話,徒弟怎敢不聽?您老怎麼說,徒弟就怎麼做!只要師傅指出明路,劃出道道,大海,我跳!風浪,我闖!皺一皺眉,就不是您老人家的徒弟!”

魯班爺這才笑了笑,釋然歸坐,吩咐道:“這事,你容我再細細思量思量。你先回去好好打點打點。我籌劃一定,你就可以上路。”

趙巧連聲答應著,興沖沖地走了。

魯班爺可不含糊,說動就動,須知,他老人家可是所有工匠的祖師,在仙籍的主兒,神通大著呢!他知道海島大都荒僻孤零,貧瘠多石,物產不阜,加之四圍海波漭漭,人們多靠漁獵為生,白天還算好過,一到黑價就只好摸瞎了,缺燈少蠟的,沒亮啊!他決定叫趙巧帶一隻燈臺過去,送給那邊的人們做禮物。那邊的人有了燈臺,熬些魚油倒進去,捻個燈芯,點上就不愁度夜晚了。

魯班爺上心地做了一隻精美的新燈臺,又將自家的一箇舊燈臺洗淨擦亮,叫來徒弟趙巧,交代道:“你帶上這兩個燈臺上路,到了海邊,舉著這個舊燈臺只管往大海里跳,一路無論遇到什麼險惡,千萬別回頭,放膽朝前走,保你能到達那邊海島。這隻新燈臺是送給島上人的禮物,舊燈臺你還得給我捎回來。記住為師的話,萬萬不可忘了!事關你的性命,決不能有半點兒戲!”

趙巧倒也乖巧,忙應著接過燈臺,略略掃了一眼,心裡話:“這燈臺,很平常嘛!除做工還帶點兒師傅的技藝,有啥出奇的?再說這麼個舊燈臺,黑不溜秋的,就能送我出海……”不過嘴上卻說:“師傅只管把心放肚子裡好了。徒弟保證照您說的去做。”

趙巧回到家,收拾停當,辭別了家人和師傅魯班爺就上了路。

這天,趙巧到了東海邊,只見海天相連,沒個盡頭,過海,哪有人下腳的道喲?他找了個淺灘,剛邁進一隻腳,一個浪頭打來,掀了他個腚墩子。他忙護住包袱,一下觸到了燈臺,猛地想起師傅的話,即刻掏出舊燈臺,高高舉起,他立時驚呆了,只見海浪驟然向兩邊分開,讓出了一條通道。趙巧這才明白,原來師傅交給自己的竟是神燈寶物,自己先還嗔怪師傅弄倆俗物帶著怪累贅呢,不想妙處卻在這兒。他當即走了下去。他前腳走,身後的海浪立馬合上,像一堵牆推著他箭一般地向東奔去。他不敢回頭,此刻完全信服了師傅的話。即使鯊魚在身邊竄,蛟龍在腦後舞,他也絲毫不理會,只管放膽行進,數日後,終於踏上了島國日本。

在島國,趙巧多方奔走,幾經打聽,還別說,真找到了趙姓家族。親人相聚,格外親熱,互道相思,備敘別情,尤其言及神州熱土、華夏故地,無不涕淚俱下,痛斷肝腸,只恨不能肋生雙翅,飛歸鄉里……盤桓日久,趙巧萌生歸思,在和親族人等商定了歸期後,便決定向族人贈送燈臺。在送禮的時候,趙巧的轉軸腦瓜子走了私,覺得師傅的舊燈臺是個寶貝,有分水穿海之神奇,那這新燈臺,可是師傅的上心製作,造型雖說一般,做工卻精巧無比,肯定更為神通廣大!是寶貝中的寶貝……我要是把這隻新的帶回去,懇求師傅賞了我,再纏磨著師傅把這門神技傳給我,嘻嘻……我可就是……

這麼一想,趙巧就沒捨得拿出新燈臺,卻將舊燈臺送了禮。結果他返回時,舉了新燈臺下了海,這下可壞了,海浪卻沒動靜,差點兒沒把他淹死,幸虧送行的人救得快,把他撈了上來。趙巧這才醒悟,新燈臺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凡物!他必須把舊燈臺換回來!他不好意思再向族人張嘴討要,就趁夜深人靜時溜到族人家,找到擱置舊燈臺的地方,當擺上新燈臺時,舊燈臺卻不翼而飛了……

故事說到這兒,聽的人可想而知,趙巧是回不了中華大陸了,只好在日本留了下來。或許是為了餬口生存,也許是懊悔自己違背了師言,總之,從此趙巧操持起舊業,把魯班爺教給自己的技藝傳給了島國,也就有了東來工匠不敢“班門弄斧”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