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主辦第六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峯論壇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15日訊(記者 耿玥 通訊員 林釗宇)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中國高鐵實現了從無到有,飛速發展,已躍居世界前列。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用高鐵創造出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而高鐵又成為中國對外合作共享發展的響亮代名詞。10月13日上午,第六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在西南交通大學九里校區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與會代表就中國高鐵行業國際化發展、“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產能合作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論壇由西南交通大學、光明日報社、北京外國語大學、每日經濟新聞主辦。出席本次論壇的領導嘉賓有:全國人大常委、交通運輸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清泉,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軍,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賈德忠,外交部前駐老撾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關華兵,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王東明,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成龍,加拿大駐重慶總領館領事戴傑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國際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博士後管理辦公室主任高非易,成都市博覽局副局長陳鋼、馬澤林,加拿大交通管理局城際交通規劃師馬特凱利,約克大學舒立克商學院培訓中心總監助理、課程設計負責人陳冠奇,加拿大安瑞教育和職業發展基金會主席徐滔。出席論壇的西南交通大學校領導有: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副校長何川。論壇由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周仲榮主持。

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第六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致辭。首先,徐飛對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的歷史和成就作了簡單回顧,他表示,122年來,學校發端於鐵路、發展於軌道、興盛於高鐵,文軌車書作育英才,竢實揚華交通天下,為國家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卓越貢獻。徐飛指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自提出以來,由理論變為行動,由願景化為現實,在世界範圍內風生水起,中國高鐵緊跟“一帶一路”建設步伐積極作為,已成為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引擎。西南交通大學立足自身軌道交通辦學傳統和辦學優勢,構建相關國家實驗室,參援建設國外鐵路學院,培養鐵路人才,以人才帶動鐵路事業的發展,全力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為把論壇打造成有重要影響力的“門戶型”智庫,徐飛建議應在如何按照“一國一研”、“一國一策”原則精準施策,如何最大限度發揮中國高鐵行業的整體優勢和高鐵產業鏈集成實力,如何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市場運作、多方共建、行業聯合的協同機制,如何堅持世界眼光、中國特色,服務大局、當好先行,通過高鐵“走出去”積極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等四類問題上作深入探討。徐飛表示,西南交通大學必將一如既往地和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同仁一道,竭力服務國家戰略部署,持續深化務實合作,為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在致辭中強調了創新和“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智造”的重要性,並指出高鐵作為中國名片和創新標識,能為當前破局提供更多思維維度和信心。從做高端品牌的搭建者、智慧眾籌的組織者、中國品牌的推介者、中國信心的傳遞者四個方面表達了對高鐵發展領域的期待,重點指出高鐵發展應匯聚各方力量、凝聚權威智庫資源提升核心創新力,促進制度層面與市場相結合,相信在風雲變幻的當今,只要咬緊創新不放鬆,穩紮穩打,激發一帶一路的政策活力,中國就能危中取機,開創發展新局面。

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賈德忠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高鐵技術舉世矚目,成為共和國閃亮的外交“名片”,促進了資源流動、貿易往來、人文交流,打開了“一帶一路”建設新局面,有效促進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和發展。他表示,北京外國語大學將充分發揮多語種優勢、區域國別研究優勢和國際化特色,與西南交通大學並肩攜手,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合力發展,通過高鐵+外語,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的落地與實施,共同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論壇主題講話階段,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翁孟勇作了題為“‘一帶一路’交通戰略”的講話。他談到,中國高鐵作為世界“鐵老大”,在我國交通運輸工程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更是中國交通事業發展的里程碑戰略,意義非同小可。關於“怎麼走”,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先進裝備的製造是我國必需的措施,“必須打好組合拳”,不斷完善產業鏈、技術體系,發揮整體優勢。高鐵“走出去”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提升高鐵可靠性和安全性,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去”,讓外界更加了解中國標準。

外交部前駐老撾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關華兵作“中國高鐵走出去: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題講話。他就“一帶一路”核心進行了相關解說,指出中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及中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流通的共同目標。他講述了中老鐵路的建設進程、建設路線,以及該鐵路的巨大意義,並強調了中老鐵路對中國夢的價值和意義。最後,關華兵表示,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全體成員將參與推進中國高鐵工作,共盡一份力。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鳳振華以“交通運輸低排放發展戰略”為主題作講話。鳳振華指出,目前在貨運重載化,客運快速化的趨勢下,在綠色轉型的發展背景下,中國高鐵的發展將在汙染防治空間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鳳振華建議,要把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融入交通運輸發展過程當中,一要強化頂層設計,加強交通運輸綠色發展的戰略部署;二要聚焦到關鍵環節,建設高效、可持續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要構建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綠色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加強制度和標準的建設。鳳振華希望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生態環境的治理水平,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加拿大駐重慶總領事館領事Jeff David在以“中加攜手,助力高鐵走出去”為主題的講話中表示,加拿大和西南交通大學合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中加卓越管理教育中心作為在多倫多和成都同時成立的國際教育平臺,為中加兩國政府、企業、學校教育系統和商業協會提供通用類和專項定製類的管理技能、領導力提升和企業全球化管理培訓,他希望中加雙方能夠持續推進、促進該項目的發展。

論壇主旨演講階段,中國中車副總裁王軍圍繞“高速列車技術發展與創新”這一主題,從國家戰略需求、國際市場需求、國內市場需求、國外科技創新戰略四點介紹了中國高鐵飛速發展的背景,他指出,中國高鐵所取得的成果源於引進、吸收、再創新的思想與理念,並對中國高鐵技術“走出去”的行業技術發展提出一體化、定製化、互聯互通、智能化、人因化、多樣化、多因化等未來展望。王軍最後強調,創新是高鐵發展的源泉,創新將賦予高鐵西鐵新一輪的生命,中車願與各界同仁一道,提升高鐵裝備產品技術水平,推動高鐵裝備走向世界引領之路。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清泉圍繞“軌道交通的發展與展望”這一主題發表了演講。在十九大中明確提出的“交通強國”戰略和將我國從交通大國轉變成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前提下,他指出“交通強國”戰略在滿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在回顧我國由公路、水路、鐵路等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狀的基礎上,他進一步向聽眾們展示“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等軌道交通重點發展項目的內容、現狀和發展趨勢,明確建設軌道交通在推進城鎮化進程,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作用。他指出,“做大做強世界領先技術”是保持我國交通運輸在世界上領跑地位的關鍵,並詳細對比了國際上十分熱門的磁浮交通發展戰略研究。

加拿大交通管理局城際交通規則師Matt Kelly就“軌道交通企業全球化品牌戰略”這一主題進行演講。談到為什麼要打造品牌?“您的品牌是您的商業系統,公司的品牌遠遠大於客戶所能看到的信息。”他首先說道,塑造強有力品牌的公司其業務發展在全球範圍內表現強勁,且成功塑造品牌與否能夠影響公司的商業價值和聲譽。關於什麼是品牌,LEVEL5提出品牌的價值是通過一個持續保持的承諾來建立提高的。而成功塑造品牌的企業能夠為其客戶建立和實現其品牌承諾,並在組織內部、所有客戶接觸點、系統及功能中深化這一承諾。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王東明就“中國高鐵快速發展動因與如何走出去”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從中國高鐵的發展歷史出發,指出中國高鐵發展命運的起伏多舛,講述了2000年的高鐵“爭論”(磁浮與輪軌之爭),並指出這實際上是認知的轉變。他強調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和中國發展戰略,說明了高鐵對中國發展的作用,他說:“高鐵的發展為中國提供了‘引進來’與‘走出去’的交流,為社會的發展創造了交通經濟的條件!”就中國高鐵快速發展的動因,他提出了六大原因,就如何走出去,他提出了五項方法,並指出,‘走出去’不是傳統的,低端的,而是高端領域的相對合作以及各類人才的協調努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就“高鐵‘走出去’要有大視野”發表演講。在強調此次講話側重於修什麼路,走什麼車的問題後,他指出,中國雖然不是貿易強國,但是在局部領域有競爭優勢,高鐵就是一個鮮明的代表,高鐵的發展正帶動軌道交通向世界延伸。白明表示,高鐵走出要有大視野,不應侷限於時間的長短,不僅要往前看,也要往後看我們走過的足跡,我國已經完成了各種難度的鐵路項目。他還指出,高鐵“走出去”要重視品牌效應,不僅看獲得的成功,也看到我們面臨的挑戰;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一定要“接地氣”,結合所在國的情況,量力而行;要有全局觀念,車、路、貨三者緊密關聯,眼下“一帶一路”正在積極推進,也帶動道路建設提上日程,日後高鐵經濟的輻射半徑會更大,產業資源優化配置的半徑也會更大。白明認為,商業競爭是必須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優勢互補,高鐵“走出去”才有可持續性,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博士後管理辦公室主任高非易發表題為“‘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產能合作”的主題演講。他通過一系列數據展示了“一帶一路”政策實行取得的巨大成果,其中政治互信不斷加強,政策環境更加良好;國外民眾和媒體對“一帶一路”的積極情緒不斷攀升;經濟貿易提升迅速;金融合作更加頻繁;留學旅遊人數不斷增加。在政策溝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的前提下,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果尤為耀眼,其中的交通運輸建設又是重中之重。他表示,為加強互聯互通,應該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為重點,通過提高“一帶一路”軟實力的輔助,幫助“一帶一路”政策走得更遠。

論壇最後一個環節,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約克大學舒立克商學院陳冠奇、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黃登仕、加拿大駐重慶總領館領事Jeff David、加拿大安瑞教育和職業發展基金會主席徐滔上臺,共同參與中加卓越管理中心啟動儀式。黃登仕介紹到,中加卓越管理教育中心是由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加拿大舒立克商學院以及加拿大安瑞教育與職業發展基金會,三方發起併成立的國際教育平臺,依託加拿大頂級商學院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紮實的行業培訓經驗,結合西南交大經濟管理學院深厚廣泛的中國本地管理培訓資源,中心將致力於建成一個橫貫中西、產學結合、力求卓越的管理研究中心和高端人才培訓中心,為中加兩國在軌道交通產業鏈、商家與企業搭建商業平臺,互通有無,共謀發展,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實施和西南交通大學國際化作出應有貢獻。文字:劉中梅 羅湘穎 陶玉祥 廖青香 邵明璽 張思宇 侯蓉 譚馨悅 攝影:陳偉傑 郭禮涵 蔣清州 謝鑫淼 龍燕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