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樹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樹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唐] 虞世南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今日處暑。

書上說:“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長日午後,挪一張椅,簷下獨坐,牆外的一棵梧桐樹枝繁葉茂,一縷縷清澈的蟬聲自枝葉間響起。炎夏時節,最尋常的便是這綠蔭如蓋的梧桐樹和樹上不歇的蟬聲了……

小時候,我家院子裡北屋門前也有一棵這樣的粗壯的梧桐樹,那時我張開雙臂都環抱不過來。我是極喜歡我家這棵梧桐樹的。春來,滿樹風鈴一樣的淺紫色的梧桐花擁擁簇簇,甜香浸透了整個農家小院。夏日,一樹鬱鬱蔥蔥密密匝匝的葉子,將似火的驕陽擋了個嚴嚴實實,大半個天井都成了蔭涼,連吹來的風都清涼如水了。太陽大,暑熱難耐,若出去玩能曬脫掉層皮,那知了也躲在梧桐的枝葉間叫得聲嘶力竭,所以我這時總愛在樹蔭下與鄰家小姐姐玩“拾石子”的遊戲。這時若趕巧了娘和麵做面飯最好了,便央求娘給一小塊面洗了麵筋去粘梧桐樹上的知了,但洗面筋的時候最怕被奶奶撞見了,因為奶奶見了準會踮著小腳緊跑過來,戳著我的腦袋說:“哎喲喲,你這黃毛,糟蹋糧食可是有罪的!”奶奶說著話的時候,我早一溜煙兒跑到了大門口。於是奶奶就會一邊彎腰端起盆裡洗面筋的水一邊嘟囔著:“真是敗壞呀,倒給雞喝了吧,白白瞎了這麼多面。”然後就挪著小腳端著盆向雞園子那裡走去。而我呢,早拿著麵筋跑去鄰居大娘家找我小姐姐粘知了去了。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悶悶的熱了幾天之後,總是會有一場雷雨的。午後,天忽然就暗了下來,一道閃電之後,便有轟隆隆的雷聲響起,雨一會兒就傾盆而下。我是最怕打雷打閃的,嚇得躲在屋裡不敢出來,娘笑著說:“你是聽話的好孩子,不用怕的。那不孝順的孩子才怕打雷呢。”然後娘就把屋門關住,我便賴皮地膩進娘懷裡,娘笑著攬住我,那時風雨雷電都被關在門外,我就真什麼都不怕了。雨過天晴,梧桐樹被洗得格外乾淨,我就去樹下找知了狗,溼溼的地面上,知了狗正迫不及待想破土而出,它會用前爪將地面上的土撓開,這時地面就會出現一個很小的洞,用手一摳土,知了狗就挖出來了。有時會有藏的比較深的,便拿了水來往裡灌,但通常掏出來的時候知了狗已被嗆死了。最喜歡的是夏天的夜晚,梧桐樹下的地面上也總會鑽出許多的知了狗,每天吃過晚飯後,我只需拿著手電筒在梧桐樹底下轉兩遭,地上樹上總會找到一二十個胖乎乎肉嘟嘟的知了狗。晚上睡覺時拿一個放在蚊帳裡,第二天早上再看,那知了狗早已蛻了皮,身體變得黃黃的,一夜之間,竟長出了一雙透明的翅膀來。 奶奶是最喜歡這棵梧桐樹的,但我篤定她卻決不像我一樣是因為樹下能找知了狗才喜歡梧桐樹的。因為那時爺爺奶奶坐在樹下喝著茶乘涼時,奶奶常常一邊搖著手裡的芭蕉扇,一邊唸叨:“這梧桐樹真是好,乾乾淨淨的,什麼蟲子都不生,春天能看花,夏天能乘涼,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這家裡啊,是一定要栽棵梧桐樹的。”奶奶說這話的時候,很認真的神情。那時我尚不明白這是奶奶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樸素的希望。但奶奶的話我是信的,倒不是信梧桐能引鳳凰來,而是深信梧桐樹是乾乾淨淨的樹。因為那時,每到夏天,奶奶住的老家院裡的榆樹上總會生出一種色彩豔麗的毛毛蟲,一身軟軟的細細的長毛,有時把榆樹葉都吃光了。還常常會吐著長長的絲從樹下墜落下來,我們小孩子總愛叫這些毛毛蟲“吊死鬼兒”,因為它們真的讓人害怕又討厭。那棗樹上也會生出一種通體顏色碧綠且渾身是刺的我們叫做“扒夾子”的蟲子,不時的也會落到地上,這種蟲子更討厭,若不小心胳膊上腿上粘上了它的毛刺,疼得鑽心,還得奶奶和了硬硬的黃泥往下粘。我是不止一次吃過這種苦頭的。所以即便春日的榆錢入口清甜,秋後的棗兒脆生生的好吃,這類樹卻依然不討我喜歡。而梧桐樹不同,雖然並不曾結下什麼果實,但它素素淨淨的什麼蟲子都不生,我可以在它的綠蔭下和小夥伴寫作業,玩遊戲,鋪張涼蓆睡午覺,全不必提心吊膽怕受皮肉之苦。等到愈長大些後,又些許看些“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之類的詩與詞,更應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心緒,對梧桐的喜愛,便更是不同了。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我想娘也是喜歡我家的梧桐樹的。因為暑天時,娘總愛在樹蔭下做針線活,也總愛跟我說:“大熱的天,別四處瘋跑了,樹蔭下涼快涼快,多好。”伏天歇暑,正是農村的閒暇時節,娘愛乾淨,每天都把院子仔仔細細打掃一遍。然後在梧桐樹蔭下鋪了竹蓆開始拆洗一家人的被褥棉衣。娘脾氣好,從不與人交惡。所以娘在我們村的人緣是極好的。鄰家嬸子大娘總愛到我家來串門,有時也抱著需拆洗的棉衣或拿著正納著的鞋底鞋墊來,嬸子大娘們手都巧,七彩絲線繡成的鞋墊上,蝴蝶飛牡丹開大紅的雙喜吉祥。娘總是沏了茶放在小桌子上,嬸子大娘們便一邊喝茶一邊忙著手裡的針線活一邊嘰嘰喳喳張家長李家短的拉著呱,拉到高興處,她們還會笑得前仰後合。現在想來,娘應該是她們中最安靜的,因為那時,娘總是一邊聽著她們說話,一邊低頭忙著手裡的活,偶爾的會隨著她們的說笑抿嘴輕輕的笑一下,不多言不多語也不說是非。那時的娘是年輕又漂亮又心靈手巧的,針線活也是村裡拔尖的。記得那時做鞋要有紙做的鞋樣的。娘用手約摸量一下我或弟弟腳的大小,然後從舊書本上撕下一張紙,拿起剪刀在手裡一轉,多餘的紙便散落下來,一個鞋底或鞋幫的樣子娘就拿在手裡了。鄰家嬸子拿一塊花布來,讓娘幫忙裁剪小弟弟小妹妹穿的棉衣棉褲,娘把花布鋪平在竹蓆上,不用尺子只用手比量著長短肥瘦便能裁得合身可體。孃的巧手總是引得嬸子大娘嘖嘖稱讚。聽著那些話,我那時也是極驕傲的。至今仍清晰的記得娘做的棉衣被褥棉花鋪得厚薄均勻,針腳也縫得大小勻稱。而且娘把做好的被褥棉衣搭在晾衣繩上在太陽下曬著的時候,我和弟弟愛在被褥間鑽來鑽去,那被褥棉衣被曬得摸上去暄軟暄軟的,那棉布漿洗後乾淨的暖暖的太陽的味道讓人今生永遠回味,那是娘飛針走線,針腳密密縫就的愛的味道。 娘在梧桐樹下忙著手裡針線活的時候,梧桐樹上清澈的蟬聲正此起彼伏。那時我們是把蟬叫做“知了”的,抬頭看時,便會看到它們伏在枝上葉間正叫著起勁。但那時的我,當然不會只坐在樹下靜聽蟬鳴。因為那些年頭家裡若非來了客人,是難得吃魚吃肉的,所以油煎知了對我而言是便是可以開葷的美味了。於是便央求父親和了面洗成麵筋去粘樹上的知了。麵筋並不難洗,但要有耐心,洗一塊麵筋要換很多次水反覆洗,等洗到揪一小塊面用拇指與食指捏住,拉開的時候有點粘粘的便好了。這時父親便讓我揪一片籬笆上的絲瓜葉把麵筋包起來,他便去拿竹竿了。粘知了是不能爬樹的,因為知了很靈醒,身子又輕捷,只要樹枝稍微一振動,它就會被驚得飛起來,轉眼便不見了蹤影。粘知了父親是很內行的,不能去太高的樹上粘,因為竹竿不能太長,太長的竿子不好掌握,所以家裡的梧桐樹和灣邊的大柳樹最好。不管去哪裡,那時我和弟弟總是極聽話的,老老實實屏住呼吸站在樹下,生怕一出聲便把知了驚飛了。開始粘知了了,父親就著我的手從絲瓜葉中揪下一小塊麵筋纏在竹杆的最頂端,然後抬起竹竿慢慢伸向樹上的枝杈間,那時節知了真多啊,有時竟會在樹枝上面排成一排趴著。父親看準其中一個,慢慢舉起杆子,輕輕接近,在靠近知了的一剎那,迅速向知了的翅膀一觸,“撲稜稜”的聲音響起,一隻知了便被粘住了。父親把粘著知了的竹竿伸向高興的手舞足蹈的我和弟弟,那知了黑黑的身子,亮鼓鼓的眼泡,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用力忽扇著,在竹竿頂上“吱吱”叫著卻又飛不走。我用手捏住它拿下來掐了翅膀放在一個鼓肚子的陶瓷小油罐裡。便眼巴巴再等父親去粘下一個。通常只消一箇中午的時間,便可以粘滿一小油罐或多半油罐呢。滿載而歸的我和弟弟總是先顛顛地跑回家來,娘就把知了放在盆裡先用開水燙了,再撒了鹽醃上。到了晚上,娘點上柴火爐子,用鐵鍋化開白白的豬油一煎,卷在娘攤的煎餅裡,弟弟的小肚子吃的滾圓滾圓的呢。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依稀昨日,還是惱人的膩膩粘粘地悶熱。今日晨起,竟已覺淡淡地涼。當真是光陰如水,倏忽遠去,任誰也無計相留。儘管此刻,牆外的梧桐依舊綠葉蔥鬱,蟬聲依舊流水般清澈流淌。可這一季暑熱,就如那些好的不好的所有的過去的日子,已變成了我們的記憶。但你卻不必擔心這些記憶會慢慢消失,因為那所有美好的一切,我們的心都會將它們悉數溫柔地保存起來。多年以後,當行色匆匆的我們在人生的某個路口站定,靜靜回首凝望,就會有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往事,湧上心頭,美好生動而溫暖。就如此刻,當我想起小院裡的那棵梧桐樹,才發現,原來它就一直那麼安安靜靜地,守在我記憶深處的農家小院裡,只等我來,便為我捧出一樹擁擁簇簇,甜香美麗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