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


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



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假日裡閒來無事,朋友打來電話說想小聚一下,當討論去哪裡的時候,幾個人不約而同地說:“好幾天沒去吳莊吃驢肉了,嘴裡怪饞得慌……”於是一班人馬直奔許昌西郊而去。

吳莊在許昌西郊,說是西郊,早就沒有了鄉村的影子。街兩旁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大道又寬又亮。大家走進一家名叫“中原香”的驢肉店,只見廳堂裡窗明几淨,纖塵不染,牆壁上幾幅國畫格外引人注目。走近細看,畫上描繪的全是驢子,有低頭啃草的,有昂首鳴叫的,有相互啃癢的,有閉目養神的……真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店主人介紹說,這是俺專門去北京重金請來的,畫家是黃胄的入室弟子。怪不得畫得這樣好呢!

驢肉是不少人喜愛的美食,富含人體必需的蛋白質、鈣、磷、鐵及多種氨基酸,具有低脂肪、低熱量、高蛋白、高鐵等特點。有專家曾專門做過測試,說每百克驢肉含蛋白質18.6克、脂肪0.7克、鈣10毫克、磷144毫克、鐵 13.6毫克,不知確否?

《本草綱目》第五十卷裡有這樣一段記載:“驢肉味甘、無毒、解心煩、止風狂、能安心氣、補血益氣、治遠年勞損。”

店主人說,作為脾虛腎虧和貧血症患者的輔助食品,經常食用驢肉有一定的補益食療作用。


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


許昌是中原地區農耕歷史悠久的地方,農人養殖和役使毛驢是流傳千年的鄉俗,鄉下有句俗語,叫做“銅驢鐵騾紙紮的馬”,意思是驢子可以耕田,可以拉車,可以馱運,可以代步,耐力持久,少有病疫。

史書上曾記載,三國時,曹操兒子曹丕為悼念離世好友王粲帶領眾臣學驢叫,說明那時候驢子已經在這裡廣泛養殖和使用了。

說起吳莊,不得不說灞陵橋。吳莊地處許昌城西郊,緊鄰三國時關公辭曹的著名景點灞陵橋(八里橋),橋西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築群落——灞陵橋關帝廟。《許昌縣誌》載,自三國以來,關羽忠義故事千古流傳,後人追念關羽功德,多方資助而建成此廟。關帝廟山門楹聯曰: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騁時勿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廟東為桃園,塑有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塑像,這裡一年四季鮮花如霞,遊人如燕,情趣盎然。這裡是從許昌西去的交通咽喉要道,自古以來車輛人馬來往不息,商賈眾多。

吳莊的驢肉製作技藝源於清代光緒年間,代代相傳,到現在已有130多年了。


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


清代末年,吳莊有一個名叫吳松的人,家裡原先經營豆腐生意,因為拉磨的毛驢受傷,想賣沒人要,養著又沒啥用,就嘗試宰殺後進行滷製販賣。

當地人原來沒吃過驢肉,不知道能不能吃,這一吃味道還真是不一般,買者眾多。吳松見賣驢肉比賣豆腐掙錢多,遂外出購買毛驢,專以宰殺滷製驢肉為業,就這樣世代相傳下來。

時間久了,前來品嚐驢肉的顧客就會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見,吳家根據顧客的意見,對驢肉的滷製技藝不斷革新。比如說在配料中去除了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芒硝等,使其營養成分更豐富,口味更適合各類顧客需求。

到第三代傳人吳玉堂執掌店鋪的時候,農業耕作技術有了較大提高,大部分農家不再使用毛驢進行田間勞作了,許昌本地的毛驢資源越來越少。怎麼辦?吳玉堂不辭勞苦,遠赴新疆、內蒙、甘肅等地採購驢子,再僱用車輛拉回來,保證了原料正宗,供應及時。

現在執掌店鋪的是吳家第四代傳人吳志勇夫婦,兩口子也費了不少心思,對祖傳技藝進行革新。

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

他們在原有配料八角、花椒、良姜、草寇、香砂的基礎上,又在老湯中加入白芷、蓽茇、小茴香、香葉、草果、白蔻、砂仁、桂丁、桂皮、丁香、梔子等20多種名貴中草藥,以燉、燜、燒等不同的烹飪方法,製作成了各種風味獨特,味香色美的佳餚,深受四方遊人讚賞,曾有“路過許昌不去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沒到過長城一樣”之說,許昌本地人也有“三天不吃吳莊驢肉,嘴裡吃啥都不香”的口頭禪。吳志勇還打破“祖傳技藝秘不外傳”的傳統習俗,收徒傳授驢肉製作技藝。

當我們開玩笑地問起“經營秘訣”時,店主人遮遮掩掩地說,秘訣當然有,不過我不能全說出來。比方說原材選購,專門派人去新疆、內蒙、甘肅定西、平涼、天水等地採購農戶散養毛驢,因為這些地區土質、氣候等原因,出產的驢子肉質格外細嫩。再者購買時要仔細看牲畜牙口,一般選兩到三年生驢子。宰殺後肉塊的清洗也很重要,特別是驢腸等內臟,需要反覆搓洗,颳去油脂,用鹹鹽細細塗抹,全部消除其腥臭味才行。

當然,驢肉好吃不好吃,最關鍵的是怎樣滷製。先說老湯,俺家祖傳已經有上百年了。入鍋滷製時,先下料,再將鮮肉入老湯鍋中,大火煮,再用小火燜,中間適當翻鍋,讓肉受熱均勻,時間不少於8—9小時。


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


“至於那些配料的秘方嘛,那可是俺的傳家寶,不能隨便對外人說的。”說到這兒,店主人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因為在煮制時加入了幾十種草藥組成的調料,再配以各種香料、佐料,吳家驢肉色澤鮮豔,醇香可口,獨特的風味傾倒了無數慕名而來的“美食家”。因為吃驢肉的好處太多,所以有人編了不少順口溜,到處流傳,比方說“天上有龍肉,地下有驢肉”,比方說“常吃驢肉,健康長壽”,比方說“常喝驢湯,身體健康”等等。吳莊驢肉現在已成為許昌著名的地方特產,來許昌的人除了現身品嚐外,走時都要帶走一些給親戚朋友做禮品……

說話之間,幾盤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驢肉端上了桌,夥計們再也不顧平時的紳士淑女風度了,一個個操起筷子,迫不及待大快朵頤起來。也真是的,看你們那樣子,多久沒有解過嘴饞了?丟不丟人啊?


來許昌不到吳莊吃驢肉,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太遺憾了!


(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葛國楨,常用筆名柯崢、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鄉村教師、基層通訊員、企業政工師等,現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飛來》等個人文集,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獎、首屆“茅山杯”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