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穀人的「背搭手兒」

論“背搭手兒”

文 | 李鵬

背搭手兒是河東方言,揹著雙手走路的意思,背搭手兒這個詞,形象,生動,幽默,給人許多聯想。

有的人走路為啥背搭手兒?


甘谷人的“背搭手兒”


從醫學角度講,人年紀大了,健康狀況下降,脊柱彎曲,身子前傾,為了保持平衡,所以背搭手兒。那麼有的人年紀不大,身體很好,為何也背搭手兒?看來問題沒這麼簡單,不然怎麼把揹著雙手走路叫背搭手兒呢。

有個說法,說背搭手兒與大槐樹移民有關。明初從山西移民,移民是強制的,官吏擔心有人中途逃跑,將他們綁著押解,拉屎拉尿的時候才解開繩子,以致現在把上廁所還叫“解手”。如此行走數月,就形成了背搭手兒的習慣。這只是個傳說,捆綁數月成了背搭手兒,這個道理講得通嗎?


甘谷人的“背搭手兒”


我是甘谷鄉下長大的,那時候的印象,背搭手兒是男人,是老者,是走上坡路的人,用甘谷方言說,看起來威滴很。長大後離開家鄉,到了天南海北,發現背搭手兒大多是漢人,是北方人,最典型的是眼睛向上、揹著雙手、挺著大肚皮的權貴,這時我認為,背搭手兒是漢人的專利,與傳統文化有關,與地位有關。後來到過幾個國家,在國際都市一瞅,哇塞,滿街都是中國人,背搭手兒的都是中國人,這時我才知道,背搭手兒是中國人標誌性的動作。現在經的多了,琢磨出一種相人術,不是吹牛,哪個背搭手兒往我跟前一站,即使不吭聲我也能看透他的五臟六腑。

背搭手兒是體檢報告,反映著你的健康狀況;背搭手兒是個人簡歷,記錄著你的基本情況;背搭手兒是思想彙報,訴說著你內心的一切。


甘谷人的“背搭手兒”


有天家裡來了客人,帶著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我發現這丫丫有時背搭手兒,感到很奇怪。“小朋友,你為什麼揹著手走路?”“老師教的呀!”第二天我到幼兒園,確實是這樣。我問阿姨:“為什麼讓孩子揹著手讀漢語拼音?”她的回答很簡單:“揹著手整齊呀,手在前面不老實。”前天路過一家酒店,見服務生站立兩排,管理員站在前面,“立正!”“稍息!”接著點名。我發現稍息後他們都揹著手。原來有一種規定動作叫背搭手兒,這是個新發現,和我以前理解的不一樣。

背搭手兒不是大槐樹移民的產物,它伴隨著人類的生產生活而來,穿越了漫長的時空。作為一種習慣動作,後來摻雜進大男子主義、大漢族主義、官僚主義等稀奇古怪的東西,被庸俗化,這是它的大不幸。大男子主義、大漢族主義、官僚主義的本質,是唯我獨尊、目空一切、蔑視群眾、光說不幹、脫離實際,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格不入。


甘谷人的“背搭手兒”


記得有一個動作叫“作揖”,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表示向人敬禮。大概先人也意識到背搭手兒實在不雅觀,於是反其道而行之,創造了這個禮節,可惜的是,作揖被人漸漸遺忘,而背搭手兒還在我行我素。

李鵬,筆名爛柯人,甘谷縣大莊鎮白土峴人。作品散見於網報雜誌,以詩歌、散文為主。現在嘉峪關市工作、生活。為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謳歌,在尋常巷陌間窮極人生。


甘谷人的“背搭手兒”

來源;甘谷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