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清系列·长凳

蒋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知道一切难舍,最终还是要舍得;即使多么舍不得,还是留不住,也一定要舍得。无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

——蒋勋《舍得,舍不得》

舍得,舍不得,

似乎是一个哲学命题,

可是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着。

设计师似乎一直也在做这样的功课,

哪些需要舍,哪些需要得。

有一个设计品牌,

名为“吾舍”。

它的创立者任鸿飞说,

“吾舍”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我家”,

另一个,便是“我舍得

”。

设计是一个平衡造型、材料、工艺、色彩等各方因素的过程。设计师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取舍,而‘舍’有时候比‘得’更有意义。

——任鸿飞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他在设计的过程中劈去丛生的“枝杈”,

让作品的“主干”茁壮生长,

愈加厚实、有力。

任鸿飞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当你细细欣赏,就会感受到这些器物中透出的生活气息,是那么让人感到舒服、和谐。

木椅圆润的靠背、扶手,椅面符合人体工学的内凹,书桌抽屉倾斜的面板为的是避免碰撞,桌面半包围的挡板防止物件的滑落……

一切精心考量的细节,最终决定它们会长久地陪伴使用的人,让人感到舒适和称心。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清系列·扶手椅

任鸿飞的“舍得”标准,也许就是让产品“日常化”,去除那些无谓的“设计”,让家具和谐、自然地融合到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便是最理想的状态。

这对家具提出了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家具本身的质量、使用寿命,二是审美的持久性。为了确保审美的持久性,任鸿飞舍弃了“流行”,不盲目追随潮流。因为“流行”恰恰意味着将要过时,这种有时效性的元素不应当被放置在家具这种需要长期使用的器物中。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仁系列·书桌

如何让家具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任鸿飞把眼光投向经受了岁月考验的传统文化,并将经过了时光淘洗的传统的形式美感视作设计的一个切入点。

他力图将传统的东方生活美学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但这种结合并非刻意的,而是潜移默化,乃至与生俱来的。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庸系列·书柜

长期以来的生活哲学决定了人们的审美倾向,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形成各自的审美标准,如日本的审美倾向于“孤寂”,也就是他们口中的“侘寂”,这种风格给人一种萧瑟感。

而中国人更倾向于“鲜活”,更喜爱吉祥、和谐、生动的感受。设计师秉持的审美标准自然地受到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这一点在任鸿飞的创作中表现得很明显,他的系列作品以“”“”“”“”等富于传统气息的字眼命名,其表现形式也往往脱胎于传统家具。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逸系列·圆几

但是传统也并非是任鸿飞全部所“得”,他的视野是开阔的。

平淡的日常、旅行,或是偶然发生的事件,都有可能为任鸿飞带来启发。

闲暇时,他将木头打磨成石头的形状,本是纯属娱乐,不抱任何目的,却因此发现木纹在异形曲面上有更美的呈现,“木心”系列由此诞生。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木心系列·储物盒

“逸”系列的茶几则出于圆形叶片落于仙人柱上这一巧合,这发生在办公室门前的一幕恰好被任鸿飞看在眼里,激发了他的设计灵感……

传统文化、当代设计、日常生活,这三者在任鸿飞的设计中交叉并存,让他的“舍”与“得”更有自己的感悟,也使他的作品在岁月抚摸中呈现更耐人寻味的味道。

QA 生活周刊 × 任鸿飞

Q:你们的作品大多是实木制作的,能说说你对木头这种材质的感受吗?

A:我们的作品在材料上的确是以木材为主,但我们不会局限在木材,皮革、石材、金属都会用到一些。这些材料在我看来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是有生命力的,特别是木材。

每一块木头因为生长环境、阳光照射的角度、取料的位置等因素的不同,纹理也会随之自然变化。当木头被制成器物,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与使用者的互动发生变化,在潜移默化间变得更加厚重、更加独一无二。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木心系列·置物架

Q:在你各个系列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个系列,为什么?

A:说不上最喜欢哪个。如果说作品也有性格,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安静的,而不是处处都透着设计感,这不符合“日常”的标准,所以我没法给它们排次序。

而且,要知道设计师永远会觉得下一个作品一定更好。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庸系列·衣架

Q:你们的作品都简约而实用,你是如何让自己的设计符合这样的要求,同时又不流于平庸?

A:其实做家具设计是件既容易又很难的事,而且这件事几乎贯穿了人类的历史。

容易在于两块石头一块木板就可以拼一个桌子,满足需求,而且这个架构长久以来几乎不变。难的是在几千年来不变的架构下寻求变化,使设计符合品牌的价值观,符合市场的审美与目标客户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的取舍和平衡,考验设计师的造诣。

就像我们中国的书法,同样一个字,不同水平的人写出来的美感会差很多,不同书法家写出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清系列·沙发

Q:岁月的流逝能让作品更加富有魅力,时光又在你的身上留下了什么?

A:大学以前我是一心想做一名艺术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大学的工作室,发现产品设计也是一个很酷的行业。它算是一门实用艺术,特别是家具设计,实用性很强。

我认为产品设计是离艺术最近的一个门类,它和艺术一样是通过作品传达的氛围感染人,我认为它可能会更适合我。我的职业生涯就此改变了。

在从业的这十年里,我还是需要不断地考察学习,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视野高度。欧洲、日本的一些高端的品牌工厂我深度考察了很多次,米兰展、科隆展也会定期前往。对我来说,这些经历都是积累,我希望能慢慢消化、沉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