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張家界,位於湘西北武陵山脈腹地,這裡是我國地勢中第二、三級階梯的交界處,雲貴高原向湘東洞庭湖平原的過渡帶。由於地形複雜、交通閉塞,這裡長期以來都是一片鮮為人知的處女地。它如一位失落於深山之中、遁跡於塵寰之外的隱逸仙人,超然物外,萬千載光陰悄然流轉,它卻只是兀自守候著這一方山林間的朝暉暮色、花開花謝、四時輪迴;它又似一位養在閨閣之中、深藏不露的花季少女,直至今日才撩開其神秘的面紗,展現出其絕世的風華,讓我們有幸目睹她的芳容。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來到張家界之前,我就聽聞“九寨溝看水,張家界看山”一說。能夠與人間仙境九寨溝相提並論,張家界絕非浪得虛名。這裡的山氣象萬千、詭譎奇幻。當我身處黃石寨、天子山,在高處俯瞰群山時,只見一座座石峰從萬丈幽壑之中突兀而起,嶢然屹立,直衝霄漢。億萬年的地質演變,流水的侵蝕與切割作用,以及自然的崩裂,塑造出了舉世無雙的石英砂岩峰林。座座石峰有的似御筆,有的似劍戟,有的似天橋遺墩,有的似定海神針;有的似神龜,有的似孔雀開屏,有的似玉兔望月;有的似神兵聚會,有的似將軍點將,有的似仙女獻花……可謂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行走在狹窄險巇的凌空棧道之上,一側即是幽深莫測、令人膽寒的谷底,其間林海莽莽,古木葳蕤蓊鬱,此刻我們都不敢料想“萬一”,不經意間的失足在這裡都沒有挽回的可能,走在這裡,我們才真正感受到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覺。驚魂甫定之時,只見那一面面巖壁如刀削斧劈一般嵯峨峻峭,其上大都寸草不生,唯有棵棵蒼松遒勁的根系劈開岩層,在峰頂的石罅處頑強地生長著。而那三千奇峰則爭相競秀,或排列成陣,或簇擁成海,蔚為壯觀,大自然在這裡展現出了它最為恢宏的氣魄,這是一種震撼心魂的氣魄,讓我們不禁為之咋舌,為之觸動,從而使襟懷愈發疏朗,一切徒然而不可名狀的鬱悒與憂悶都在無形之間隨著一陣清鮮的山風飄散了。這一切,都是大自然悉心雕鏤而成的,我們不覺忘卻了身處何境,只驚異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當雨後初霽,山澗裡升騰起縷縷嵐煙、薄薄霧靄,匯聚成波瀾起伏的雲海雲濤,如絲如絮,如絹如帛,縈繞山間,座座山峰時隱時現,如蓬萊仙島,似仙山瓊閣。立於雲端,恍若飄飛於平流層之上,映入眼簾的一切如夢如幻。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翌日拂曉,伴著熹微的晨光,我再度進山,溯金鞭溪而上。不經意間,我忽然發現了一塊墓碑,走近一瞧,上面竟然銘刻著漢初三傑之一、高祖皇帝第一謀臣張良的名字。既然有緣偶遇,我也就在碑前靜默拜謁,追思這位兩千多年前的賢士。原來,傳說劉邦入主關中、贏得天下之後,論功行賞之時,他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以為天下已定而國事有人籌劃,自己曾經“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以及“封萬戶、位列侯”的人生目標都已達成,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遂為留侯。張良一向體弱多疾,又目睹種種淋漓的鮮血,參透“兔死狗烹”的道理,為了明哲保身,他選擇了功成身退、消極寡慾、擯棄人間事,得黃石公書後,向劉邦做了“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的表白。晚年的他,前往景色秀美的青巖山(今張家界武陵源)專心修道,在這裡的山水勝景中尋覓到了心靈的慰藉,死後即葬於此。我在墓碑前盤桓良久、閉目凝思:我國多地均有張良墓,而這一處是否是張良真正的歸宿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皇權至尊的專制制度下,功高蓋世的賢臣良將在個人的使命完成之後,在動亂的風塵落定之後,在歷史的大潮平息之後,最終的處境往往變得十分尷尬,正因為他們功勳卓著,才因此成為眾矢之的,蒙受小人的嫉恨、詆譭與離間,遭遇帝王小心翼翼的提防,甚至無情的冷遇與猜忌。他們終將成為穩固皇權或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曾經在秦末亂世的楚漢之爭中居功至偉的第一謀臣張良,他晚年遠避紅塵的選擇,也定然是無可奈何的。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清晨,一切才剛剛從昨夜的睡夢中甦醒,離開張良墓,我在一派相對岑寂與靜謐的氛圍中於林間的石板路上彳亍。溪水由石縫中滲出的涓涓細流匯聚而成,在嶙峋而崢嶸的奇峰異石夾峙出的幽谷中穿梭著。溪水的滋潤與濡養,使溪畔奇花異草豐茂,林木枝葉扶疏。時值春夏之交,沿溪踽踽獨行,滿目皆是蔥蘢的綠意,那是沁人心脾的綠、令人心曠神怡的綠,我貪婪地吮吸著糅合著溼潤水汽與草木清香的純淨空氣,彷彿那空氣亦浸染上了淡淡的綠意,在不知不覺間流入了我的心田。溪面時而柔和平靜,溪水澄澈空明、不染纖塵,水底各色的卵石清晰可見。清晨的陽光溫煦而慵懶,一束束陽光從枝葉的縫隙處斜斜地照進來,傾灑到水底,微風吹來,水面盪漾起絲絲漣紋,留下那斑斑駁駁的金色光斑在波痕中閃爍。耳畔,流水聲時而如清脆悅耳的銅鈴聲,又如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一路歡蹦時吟唱的幸福童謠,音韻明快而歡愉;時而似竹林間的隱士彈撥著古老的琴絃,悠遠而悽婉、清逸而纏綿的樂音從指尖流淌而出;時而像山中的苗家人空曠而奔放的山歌,水聲激越,湍急的水流翻起白色的浪花,激起水霧迷濛……流水聲伴著微風習習,林間的陣陣松濤,不時還有雀聲嘖嘖,鳥語嚦嚦,這無不是大自然最為動聽的天籟。山林間偶有獼猴群出沒,它們的身影為這裡平添了一份野趣。金鞭溪的美,是一種蘊藉而含蓄的大美,是需要我們靜聆、凝視之後細細品鑑,用心感知的大美。它如歌如詩,綿長、款曼而意蘊雋永。昨日立於山巔雲端時心靈莫大的驚悸與震顫,正可以由它慰撫,由它消融,從而讓心靈平靜而安詳地熨帖在密林間、溪水畔、古橋頭。沈從文先生曾將金鞭溪比作“張家界的少女”,不錯,這裡的水確乎如少女一般有著清明婉麗的柔情,它與那壁立千仞的奇峰給人帶來的沖天撼地、渾厚博大的陽剛之氣水乳交融。難怪張良選擇了此地作為了自己垂暮之年的棲居之地、終老之所。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這裡不是黃山,不是九寨,卻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奇山、秀水

張家界是大自然對於人類最為豐厚的恩典之一,舉凡來到這兒的人,哪一個不會發自肺腑地感慨道“茲遊奇絕冠平生”呢?那些歷史悠久、傳統意義上的名山,大都無法與之比肩,不禁相形見絀,難以望其項背。張家界的美,是一種原始的美、野性的美,是一種多元的美、豐富的美,是一種讓你目不暇接、難以喘息的美。它粗獷與清秀共存,它大氣磅礴的非凡氣勢有著攝人心魄的力量,使你不得不為之懾服,對它生出一份發源於崇高的敬畏。還有那一個個動人的傳說,為這裡增益了幾分迷人而神秘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