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文:我的父亲母亲

感人至深的文: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文:阿琪

今年的清明节,是母亲去逝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母亲过世以后,我发现原本就言辞不多的父亲愈发变得沉默了。没事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似乎沉浸在一种冥想亦或是回忆之中。我知道父亲是在想母亲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做子女的都不忍心去打扰他。我总在想,或许他正跟母亲说着知心话呢。

从儿时起,母亲给我的印象就是贤惠、聪颖、美丽,一直是父亲的主心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母亲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只要是母亲拿定的事情,父亲都毫不犹豫地赞同。在父亲的眼里,母亲永远是对的,因为他深深爱着母亲。我感觉得到,母亲的离去对父亲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沉重打击。似乎一夜之间,父亲苍老了许多,他的头发完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走起路来也显得细碎和蹒跚。每每于此,我总想说几句安慰父亲的话,却什么也说不出,只得转过身去,眼里就忍不住湿润起来。

虽然父亲沉默少语,但他却总对我说:孩子,你妈走的太早,我对不起她啊!说着说着两行老泪就止不住落下来。而后,就一脸凄然地坐在那不再说话。

见父亲如此自责,我常想,岁月的无情不曾击倒这位老人,而母亲的离去却是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我仍旧想安慰父亲几句,却仍旧什么也说不出,因为我心里明白父亲在想什么,我知道父亲想说什么……

那是一九五八年的盛夏。就像那个火红的年代一样,父亲那颗年轻的心燃烧着无法抑制的激情。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父亲抛开了生活优越的大都市上海,义无反顾地选择到边远贫困的湖南去工作。童工出生的父亲一直在上海机床厂工作,那时刚刚二十出头,瞒着家人和自己热恋中的恋人——我的母亲,悄然来到了核工业部所属的712矿,参加绝密的、极具国防意义的建矿工作。

父亲绝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整整半个世纪。父亲绝没想到,刚到选定的矿址,竟是一片穷山瘦水的不毛之地。当然,父亲更知道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下面蕴藏着我们国家急需要制造原子弹的铀矿石。当时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想把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中,这是中国人民决不答应的!我们要用原子弹来回击他们的狼子野心。

就这样,父亲怀着一颗质朴的拳拳爱国之心,和他的同事们风餐露宿,架起工棚,打起钻井,点燃篝火,甩开膀子,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祖国的国防建设之中。

远在上海的亲人们终于盼来了父亲的来信。这才知道,父亲去了湖南。由于当时建铀矿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父亲不得向任何人说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因此,信里信外除了说他一切都好以外,只字没提他究竟去的是一个什么单位。通过信纸函头上的一排红色的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号单位”似乎可以猜测到,父亲一定是去了一个非常神秘的单位,而且是国家的机密单位。亲人们又惊又喜,觉得这是国家给予父亲的无尚光荣,家里人脸上也有光。虽然不知道父亲究竟在干什么,但亲人们都跟着兴奋不已。当然,信封的落款“衡阳市20号信箱”还是暴露了父亲的踪迹。

忍受了半年相思之苦的母亲,请了五天假,终于踏上了开往湖南的列车,她那颗年轻的芳心一直在牵挂着父亲。虽然父亲在信中说他一切都好,可母亲就是放心不下,她必须亲自看到父亲一切都好才作数。经过近三十个小时的颠簸,母亲终于来到了极为陌生的衡阳。茫茫人海,举目无亲,伊人何在?那时的母亲还是一个扎着两条长辫,不到二十岁的青春少女,为了找到父亲,她不知疲劳地穿行在衡阳的街头,不知问过多少路人,却始终没有人知道“国务院2号单位”究竟在哪里。母亲急了,夜晚,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她忍不住流下泪来。但母亲从没想过要放弃。第二天,母亲来到邮政局,一打听,才知道“衡阳市20号信箱”这个单位根本不在衡阳市,而是在远离衡阳市的衡东县大浦镇。终于有了线索,母亲一扫旅途的劳顿和内心的焦急,风尘仆仆地赶到大浦,在长途车上,她一直在想像见到父亲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可下了车,四处一打听,母亲再一次失望了,仍旧没有人知道这附近有个叫“国务院2号”的单位。那一刻,母亲是欲哭无泪,显得无助,甚至绝望,她觉得,父亲连着国家机密离自己是越来越远。

不过,一个长得洋气说话又好听的上海姑娘千里寻亲的事情,很快在封闭的当地不胫而走。真是苍天有眼,母亲终于遇到了矿上的职工,是他们把她带到了父亲的身边。

在简易的宿舍里,母亲终于见到了黝黑和消瘦了许多的父亲,心里好痛啊,这就是那个在信中说自己一切都好的父亲?父亲的话不多,望着母亲,自始至终都在笑着。母亲似乎从那笑意中读懂了什么。她对父亲说:要不我也调过来吧,在这边,没人照顾,你一个人太苦了。

父亲摇摇头说:这边的情况确实艰苦,跟上海没得比,你就别过来了,还是在上海找个好人家,别耽误了自己。

母亲不相信这是父亲的真心话。她很生气,说:难道你不爱我了吗?为了这次相见,我用了整整三天两夜,几乎是在颠沛流离中找到你的,难道换来的竟是你这么一句不冷不热的话?

父亲低下头,沉默了。其实,父亲何尝不爱母亲?何尝不想母亲调到自己的身边来。可他不希望母亲来到这大山的深处,跟自己过这种与世隔绝的艰苦生活。正是因为爱,父亲希望母亲能留在上海。

因为假期的限制,母亲仅仅呆了一晚,就踏上了返程的列车。临别时,她对父亲说:这辈子你别想丢下我不管!

半年后,为了爱情,母亲也离开了上海的亲人,追随父亲调到了湖南,并且在湖南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风雨雨,走过了半个世纪。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正是我们的父辈们无怨无悔,舍弃小我,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之躯为祖国的核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写下了庄严而隆重的一笔!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升上了戈壁荒漠的上空,震惊了世界!帝国主义企图封锁和扼杀中国的美梦从此破灭了。

1988年秋,为了表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了三十年的母亲,核工业部给她颁发了一枚奖章。虽然这枚奖章只是用薄薄的铝片制成,但母亲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觉得自己的一生就浓缩在这枚小小的奖章里了,所以一直分外小心地珍藏在身边。

2009年5月22日2时40分,在与病魔的殊死抗争中,无情的癌症终还是夺去了母亲的生命。让父亲一直无法释怀的是,他知道,母亲之所以患癌症,与她长年从事核工作,长期受到铀矿石的辐射有关。有时,沉默不语的父亲会突然对我说:当初,你母亲要是留在上海就好了,是我对不起她。

我轻轻地拍怕父亲的肩膀,仍然无言以对。我在想,那个火红的年代是属于我们父辈的,但却传承着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屈,一种凛然不可犯的爱国精神。

母亲去世时,工资仅仅968元/月,她身前也没留下什么财产,下葬时,父亲将那枚奖章放在母亲的骨灰盒上……

谨以本文献给我已逝去的母亲!

感人至深的文:我的父亲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