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清源

晚上在線上統計LCP7班的班長競選名單,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全班64人,有23人自己提名要當班長。

如果再鼓動兩句的話,估計全班會有將近一半人自薦當班長,這簡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偏偏在神奇的LCP7班發生了。

周老師常常說在一個課堂中是有場域的,意思是在一個課堂中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白的氛圍,這種氛圍會決定是調動在這個場域中所有人的情感。

你是積極還是消極,是主動還是被動,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而是由氛圍決定的。

很顯然,在咱們這個小小的班集體內,已經流動著屬於這個群體的文化、氛圍,或者說是場域.

無論我們怎麼去描述它,這其實就是一種非常清晰的能量導向,引領著我們所有人快速的成長。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清源

01

過去我們常常以為,一個人成功,要歸於這個人的努力,但是我們忽略了環境的因素。

人們發現抓住計算機紅利的那些人的出生年月非常接近,比如說喬布斯、比爾蓋茨等人,都是在1955年左右出生,而1975年1月被認為是個人計算機時代的起點。

也就是說在1975年1月,這些人剛好在20歲左右,精力充沛,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最重要的時,當時在美國興起了股對計算機的研究風,年輕人都願意將時間投入到這個領域,以至於大批年輕人藉著這個勢頭迅速崛起,最終成就了許多今天的巨頭。

當然我在這裡強調環境的因素並非要忽視或弱化個人的努力,個人的努力是一個前提,據說喬布斯在20歲之前就已經在計算機領域積累了10000個小時的練習。如果沒有這些準備,蘋果不會砸到他的頭上。

但是在那個年代也有許許多多比他們更努力的人,即沒能夠獲得成功,區別就在於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而由環境帶來的機遇也不同。

就拿比爾蓋茨來說,他的成功有他努力的因素,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由他身處的環境給他帶來的運氣和機遇,這裡提到的環境包括他良好的家境,以及當時的整個社會大背景。

假如沒有這樣的環境,假如比爾蓋茨出生的某個貧民聚集地,當然也有可能會有出息,但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當然,最大的可能是成為一個貧民,繼續著父輩的生活。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清源

02

在LCP課堂上,周老師提到一個人要完成業績,能力僅佔了25%的影響,而環境卻佔了75%。

所以成為教練,比起提升一個人的個人能力,最重要的其實是要營造一個利於他人成長的環境,使其在這個環境中獲得足夠的支持和挑戰,最後帶來快速成長的結果。

比起讓一個人孤獨的成長,協同培養顯然更高效更持續。

所謂的協同培養,其實就是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比如說一個新員工入職,首先提供支持和幫助的是HR,然後是部門內的主管和同事,最後可能還有像匯華教練這樣的第三方。

當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都實現全方位的合作,一起打造一個讓員工成長的場域時,成長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好像一顆樹的成長,最重要的是為它找到合適的土壤、溫度、水分……,營造一個有利於它成長的環境,那它長大就是順其自然的的結果。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清源

03

今天偶然間與一個同學聊天,說起公司的近況。

她說公司的管理者們沒幾個做實事的,有高階管理者半年不上班,還照樣拿著工資;有員工入職後短短几年,工資由月薪3千到年薪70萬,問說這個人做出了什麼特殊的貢獻嗎?回答說是其實並沒有。

身為總經理的她急於找一個HR負責人過來,期待這個HR過來以後,能夠幫助自己從0到1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機制,能夠改變這種混亂的現狀。

匆忙當中,她物色了一個目標對象,這個人在大型企業幹了15年,她認為此人有豐富的經驗,有非常好的知識結構,也非常的積極,唯一不好的是,對方說準備要生二胎,需要配一個助手。

聽完她說的話,我不禁陷入思考中,她們公司制度混亂沒錯,急需HR也不錯,但是她的公司面臨的問題真的是引進這樣的一個人能解決的嗎?

別說這個目標對象一直在大型企業裡工作,做的都是優化的工作,並沒有從0到1建立體系、機制的經驗和能力。

即便有這樣的經驗,也具備這樣的能力,仍然需要100%的全情投入才有一定的成功概率。

而作為一個準備做二胎媽媽的人來講,我很懷疑這個目標對象全情投入到工作中的可能性。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公司的問題,除了本身的基礎制度不完善以外,其實就是環境的問題,而營造一個環境,是一個新入職的HR負責人能夠搞定的事情嗎?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清源

04

所謂的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清源,重點其實是在一個“養”字,如果說“水”代表了環境,“養”則代表了一個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有時候我們急於要解決問題,還沒有清楚問題的根源便已經出了手,最後反而引發出更多的問題,以至於問題變得越來越錯綜複雜,以至於陷入問題的迷霧當中,無法自拔。

深陷問題中,我們內心會急躁不安,以至於失去了冷靜,做出更多錯誤的決策。

所以,與其匆促之下出手,不如先靜下心來,所謂靜能生定,定能生慧,心一定,不會情緒干擾,智慧便自然誕生了。

面對這樣的一個案例,小匯的觀點你認同嗎?如果不認同,或許有更多的觀點,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哦。關於怎麼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大家也可以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