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說起上面的這個人物,南陽人一定不會陌生。對,他就是咱們的老鄉——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張衡。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然而,近日網上的一則消息卻讓不少人揪心,更讓南陽人無比氣憤。消息稱: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而且,竟然還有不少網友力挺!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一些人認為,我們初中課本上的地動儀插圖,是歷史學家王振鐸先生於1951年復原的模型,並不是真正的地動儀,存在原理性錯誤,歷史課本應該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事實真的就這麼簡單?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南陽的吃瓜群眾坐不住了!諸葛亮的躬耕地,你曾把南陽改成襄陽,如今,你又要把南陽人引以為豪的張衡從課本上刪除,人教社,你這是怎麼了?南陽的歷史,難道能是泥巴捏的?

我們還是先看看張衡在國內國際中的地位和影響吧。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1964年10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一顆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將月球上的一個座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以此紀念張衡在國際天文學中的突出貢獻。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參觀中國歷史博物館,專門參觀張衡地動儀。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2018年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這顆重要的電磁監測衛星被命名為“張衡一號”,是致敬和紀念古代地震學家張衡,也是表達像張衡一樣積極探索地震活動規律,傳承張衡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群體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內質。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就在南陽人準備抗議時,昨天,也就是2018年10月10日,人教社終於做出回應:地動儀相關內容確從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材上撤下,不過是改編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

人教社表示,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兩漢科技與文化”一課中專門設計了活動,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東漢張衡發明創制出世界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但是,這個地動儀早已毀損失傳。後來,人們根據《後漢書》的記載,結合自己的研究,作出了各不相同的地動儀復原模型。請蒐集不同的復原模型,並嘗試理解這件古老的驗震器的設計原理。”

人教社指出,希望通過這些要求,引導學生以實踐探索的方式,更好地瞭解張衡及地動儀的相關知識,體會中國古人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據介紹,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設置“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一課,介紹了中國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其中,專門講述了張衡的故事:張衡生活的時代,頻繁的地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張衡決心製作一架能測定地震的儀器,以便及時掌握全國各地地震情況。經過孜孜不倦研究,張衡終於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教材中同時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追求真理,獻身科技,提出“要像張衡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做一個有心人。”教材中還設置相關欄目,介紹國際上用張衡、祖沖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環形山。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人教社的回應,多少給了南陽吃瓜群眾一些安慰。老徐覺得,部分網民認為王振鐸設計的地動儀模型不能工作,沒有實際意義的說法沒道理。王振鐸設計的地動儀模型雖然與張衡地動儀原型有差別,但是根據現有歷史材料設計出來的,相比抽象的文字內容來講,能夠更形象地讓人理解,特別是更易讓中小學生理解。

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張衡的故事,也是讓學生學習傳承優秀文化,其歷史意義不可忽視。

徐道勝:課本上刪除張衡,真相在這裡

說到張衡,老徐忽然異想天開:南陽能否圍繞兩漢文化,專門打造一個黃金旅遊線路?

眾所周知,兩漢時期,是南陽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1989年,國家有關科研部門對全國各城市歷代“人才產出”情況進行多年定量定級分析研究之後排列名次,南陽作為地級市,人才數量佔據第18位,其中大部分出於漢代。這些歷史人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研、醫療等各個方面,諸如劉秀、杜召、張衡、張仲景、張釋之等等,他們無不是令人景仰的人物。

在現有景點上,已有漢畫館、醫聖祠、漢冶鐵遺址、漢宛城遺址、張衡博物館等,如果把這些景點串聯起來,豈不是形成一個獨特的文化優勢?如若那樣,南陽的兩漢文化,一定會成為一顆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輝。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老徐深知,南陽的能人多,有此想法的肯定不止老徐一人,權當是一個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