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吹響富國強軍的進軍號

5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軍事科學院時指出,要堅持開門搞科研,加強協同創新,加強軍民融合。

知識產權:吹響富國強軍的進軍號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提綱挈領,指出了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軍事科學研究及軍民融合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在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看來,強國先強軍,富國先富民,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不但會持續增強和迅速提升我國的國防力量,為科技興軍畫龍點睛;而且也會有力推動和全面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科技富國而花香四季。

近年來,通過自主創新,我國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軍事裝備紛紛“亮劍”,成為保衛國家的堅實力量。從21世紀之初,我國開始投入自主研發,歷經十餘年,終於打造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超音速隱身戰機——殲20戰機。空警500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揹負圓盤式新型數字相控陣雷達,擁有“數字寬帶相控陣雷達變換算法”等一系列中國專利,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夠為我方機群提供預警支持,基本實現了警戒無盲區。在科技興軍的進程中,同樣少不了來自民間的力量。江蘇華淼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的“華淼H-2000”新型環保高效滅火劑,以快速滅火、環保等優勢廣泛應用於我國消防部隊。“眾多民轉軍的高質量知識產權在軍用領域內落地生根,成為科技興軍的重要力量。”陶鑫良評價。

知識產權:吹響富國強軍的進軍號

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於富國強軍的作用,我國已經就此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共同開展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工作,促進更多軍民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服務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有效提高軍民融合整體效益。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知識產權局集中脫密4038件國防專利並向社會發布;位於西安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線上平臺”展示解密國防專利3001件;福建省知識產權局會同國防知識產權局將近2000件解密國防專利彙編成冊並舉辦軍民知識產權融合專題展進行展示……在各方的努力下,以往披著神秘面紗的國防專利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北斗導航、華龍一號等高端軍事技術的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中開花結果,贏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軍民融合及其知識產權運用已經邁出了歷史性的腳步,成績顯著而路程正長,前程輝煌而任重道遠。”陶鑫良建議,當前我國軍民融合還需全面梳理軍用與民用兩方面的知識產權規則及政策,系統總結我國已經積累的知識產權軍民融合典型案例和成熟經驗,積極組織知識產權軍民融合相關人才的培養,軍民同心,吹響富國強軍的進軍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