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美國教育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

科學巨擘愛因斯坦會意味深長地告誡世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

著名的教育學家盧梭有一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正因如此,深受法國教育思想影響的美國人始終在竭力保護著孩子的童真。美國《公民權法》明確規定幼兒在學校擁有兩項權利:第一,玩的權利;第二,問為什麼的權利。美國中小學學生的輕鬆是舉世聞名的。學校充分考慮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育的特點,根據他們好奇和好動的天性,較多采用邊玩邊學的教學方法,著重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世界上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一半產生在美國,每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差不多有一半在美國。美國科技的發達自然與其發達的教育有關。

為什麼說美國教育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或許多少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中國留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這位曾接受過美式教育的偉大科學家肯定是兩相對比,有感而發的。

美國人深深明白創新能力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世界上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一半歸於美國,其領跑全球科技創新的地位舉世公認。為了繼續鞏固這種領袖地位,2010年剛一開年,美國便啟動了“為了創新的教育”運動,旨在進一步強化理工人才的培養。奧巴馬參加了在白宮東廳的發佈儀式。他說“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捍衛美國作為世界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引擎的地位。“而明日的領導地位,取決於今日我們如何教育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在數學、科學、技術和工程這幾個學科。”同時,奧巴馬政府也開始利用“力爭上游”計劃來推動各州對理工科教育改革的投入。

除了在理論和政策層面凸顯對創新的重視,美國更注重的是從點點滴滴的教學實踐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什麼說美國教育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

美國學校無論是在授課方法、作業還是考試環節,貫徹始終的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批判性思考。截然不同於中國式的應試教育,美國老師在課堂上總是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學生,鼓勵學生,以期學生在已知基礎上或已經解決的問題上提出非常有挑戰性的新問題,然後自己投身其中,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創造;而中國呢?老師上課的主要目標就是去一一解答學生的疑問直至學生再也提不出問題來。這才是中國人認為的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或許,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錢學森之問”吧。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來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事實上,我們媒體也很少會報道美國“國家年度教師”的榮譽頌獎,和2018年8月川普對美國教育部的改革,過於放大別人的缺點,而忽略他們長遠的規劃,只能我國的宣傳和教育體制實在過於僵化了。

為什麼說美國教育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