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伯納:萬念俱灰與躊躇滿志,都是悲劇

蕭伯納講:"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人生來並無很大差別,由於成長環境和所受教育等後天因素的影響,讓人有了不同的關注點,比如理想與追求,比如貪圖享樂,比如執著埋頭苦幹...

每個人都像海底的沙石,看似平靜的滯留,其實是暗自期待某一天的翻盤,面對大千世界,誰不想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實現最大的夢想?

於是,有人說,急功近利與捷徑不可取,腳踏實地最現實,人們開始躊躇滿志,將自己放在鴻鵠的位置,取笑著燕雀不懂自己的志向...

還有一些人,努力了一點點,就感覺已經拼了命,他的世界幾近崩塌,再後來,就只剩萬念俱灰,想當然的過著自己焦慮不安又不得不接受的日子...

正如蕭老所言,世間的悲劇,莫過於躊躇滿志和萬念俱灰。
蕭伯納:萬念俱灰與躊躇滿志,都是悲劇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它們是事情的兩個極端,或許只有這樣想,才會將其定義為悲哀,面對凡事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一說,假如沒有歷史數次沉澱,我們怎能輕易揪著"悲哀"不放?

人的一生,都在探索中度過,所以,沒有誰可以驕傲的說,已經瞭解了這世界。

有時候,你以為的拼盡全力其實只是別人的冰山一角,你以為的萬念俱灰也只是生活的最淺層面,像有些人,失去雙腿雙腳,甚至一生與輪椅為伴,還時時因為科研廢寢忘食,還有一些人,面對癌症,將生死看淡不說,還要努力給別人帶去能量...

有時候,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的,哪怕你親眼所見,都不足以證明什麼。
蕭伯納:萬念俱灰與躊躇滿志,都是悲劇

如何巧妙結合"萬念俱灰"與"躊躇滿志",我們一直在摸索,所謂成功者,我想大概應該明白它們之間的關係,懂得把握平衡罷了。

人之所以成功,靠的不是說,是做,是無言的堅持,是帶著滿滿的正能量。

因此,就算你天天高調不去行動,一樣可以與成功失之交臂,而前行路上,切記萬念俱灰,你認為的跌落低谷就會反彈其實是個謊言,好多人在跌入低谷的那一刻,便坦然接受,而放棄了呼救。

成敗固然重要,但奮鬥的過程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又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

想起了柴靜在《看見》裡寫的一句話:"別在生活裡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裡發生的東西。 "

其實,哪種態度,或者悲不悲哀,假如你自己永不放棄,誰又能奈何你?

生活裡的悲劇或者喜劇,你是評委!
蕭伯納:萬念俱灰與躊躇滿志,都是悲劇

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