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七裏海,一部綠色的書

「美文欣赏」七里海,一部绿色的书

「美文欣赏」七里海,一部绿色的书

這部書寫了幾千年,記載著七里海自古至今曾經發生的一切。

從遠處看,七里海就像是一部巨大的書。潮白河像書軸,兩側的核心區像書頁,那蘆葦蕩的綠葉更像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著七里海的滄桑鉅變,也記錄著那裡發生的一切。

古時,七里海是聞名全國的巨澤。一千五百多年前,酈道元慕名來至七里海,乘著小船穿於水草叢生的粼粼碧水之上,深為眼前那風光旖旎的巨大沼澤窪澱所震撼,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自是水(指鮑丘水,即今薊運河)之南,南極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今武清、寶坻一帶),東極於海,謂之雍奴藪也。”當時雖沒有七里海這個稱謂,但清朝《畿輔通志》等許多古籍都說得明白:“七里海,《水經注》所謂雍奴藪也。”

《水經注》是我國第一部以記載名川大河為主的權威性地理專著。小頭小臉的地方是不會入選的。酈道元特別強調了七里海中的這個“藪'',可見面積之大了。

七里海大面積的蘆葦蕩,戰亂年代被兵家格外青睞。歷史上有幾起大的征戰,都與蘆葦蕩有關。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初期,七里海一帶的天津濱海平原隸屬燕國,齊國、趙國都想爭奪這塊地方。到了戰國末期,燕國、齊國常年交戰,兩敗俱傷,趙國乘虛而入,幾乎攫取了整個燕國的濱海平原。但不久,燕、趙、齊三國被秦國所滅。交戰雙方的主戰場,就在七里海一帶的濱海平原,出沒於七裡海蘆葦蕩是難免的。1974年潮白河施工時,在七里海北岸的大海北、潘莊、桐城發掘出三座戰國古城池,就見證了戰國時期以城割據戍守,燕趙連年征戰的這段歷史。

《寧河縣誌》記載:“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四月,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曾於寧河造甲城、蘆臺南等地安營紮寨。十一月班師。”造甲城位於七里海西岸,至今仍有大面積蘆葦蕩。大軍駐紮在那裡,生火做飯,馬匠草料,都離不開蘆葦。從造甲行軍到蘆臺,也難免要途經蘆葦蕩。

有個民間故事說:唐太宗途經七里海,突然被襲來的潮水圍困,危難之時,無數河蟹從四面八方會聚而來,壘成一道又寬又厚的堤壩,唐太宗揚鞭策馬,一躍登上堤壩,才脫離了險境。河蟹救駕有功,從此背殼上都現出了一個馬蹄印。

故事有點離奇,可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唐太宗來過七里海,不經過蘆葦蕩是不大可能的。

再往近一點說,距今一千餘年前,七里海是宋遼的邊關戰場。楊繼業與楊七郎父子與遼邦作戰,馳騁於七裡海一帶是無疑的。至今在七里海西畔的西塘坨村西仍保留有七郎墓。楊家父子征戰中,是否經過七里海蘆葦蕩呢,或者說,在蘆葦蕩裡埋伏過呢?史書沒有記載,但我想,很大程度上是有這種可能的。

茫茫蘆葦蕩便於隱藏、轉移,進可攻,退可守。清末,一股農民軍被官軍打敗,潰逃到七里海,就是在蘆葦蕩里布下八卦迷魂陣,利用複雜多變的溝溝汊汊同官軍周旋,明打暗防,神出鬼沒,弄得官軍暈頭轉向,有來無回。如今,歷經三百多年滄桑,八卦溝的輪廓仍依稀可見。

七里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些都與蘆葦蕩密不可分。蘆葦旺盛的生命力,綠浪奔湧的浩瀚氣勢,萬稈挺立的颯颯英姿,對於七里海人性格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培育了一大批著名革命家、戰鬥英雄、科學家、作家、詩人。於方舟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於方舟從小就胸懷天下,願做渡人之舟,救民於水火;他積極創辦“新生社'',開展天津學生運動,創建中共天津地委,從事一系列革命活動,有著火一樣的革命熱情;他在領導冀東第二次玉田暴動失敗被俘後,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壯烈犧牲。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精神,最根本的是因為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無疑也受到蘆葦蕩的遼闊氣勢、勃勃生機與無畏精神的啟迪。

周恩來夜泊官溝和盪舟七里海的這些往事,至今在七里海和寧河一帶廣為傳頌。周恩來與於方舟同是天津青年愛國學生運動的領袖。年輕時曾幾次去於方舟家。一次去俵口村,因已天黑,就曾在蘆葦蕩旁邊的官溝上,與擺船老漢在渡船裡住宿。周恩來到於方舟家,為躲避反動軍警的搜捕,就是與方舟一同盪舟去蘆蕩深處,在碧水綠葦間共諜革命大計的。有時,還瞄準蘆蕩上空掠過的飛鳥練習槍法。中午,由於方舟夫人譚芳蓀與族中一位長者划著小船去蘆葦蕩送飯,蘆葦蕩成了這兩位志同道合的戰友革命友誼的見證。

七里海蘆葦蕩還是“游擊戰"的最佳場所。1942年,第一任中共武、寶、寧聯合會辦事處主任韓松領導的武裝鬥爭,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就秘密活動在七里海一帶,潛入蘆葦蕩之中,同敵人做鬥爭。

寧河人民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武宏“火燒敵船"也是因蘆葦而起。1947年秋,偽縣長王紹鵬搶掠百姓大批蘆葦和糧食、雞鴨等物資運往天津。武宏得知後,立即率縣支隊從桐城出發,穿越七里海蘆葦蕩,直奔金鐘河,一舉擊斃王紹鵬,俘敵二百餘人,一百多條裝滿蘆葦的船被點燃,成了連綿二三里的火龍。此仗打得群眾揚眉吐氣,人們編成“火燒敵船”快板、戲劇傳頌……

發生在七里海蘆葦蕩裡的事,說不盡,寫不完。蘆葦蕩經歷的許許多多的往事,見證著七里海數千年來的歷史滄桑,見證著古時敵對雙方刀光劍影、血腥廝殺的硝煙,見證著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也見證著勞動人民世世代代走過來的足跡。

七里海蘆葦蕩實在是一部書,這部書太厚重太深奧了。我站在蘆葦蕩前,閉目遙想,一幕幕往事浮現眼前。然而,這一切又都成了歷史。如今,已不見了古戰場上兩軍對壘戰刀林立的刀光劍影和血腥廝殺,也遠去了征戰雙方催軍殺敵的戰鼓雷鳴和人喊馬嘶。七里海它正以嶄新的姿態書寫著新的輝煌。

但那綠色記載的歷史,卻永遠讓人難忘。

文章來自:《野趣七里海:於增會散文隨筆》

封面圖:《古海岸溼地自然保護區-七里海》任永利/攝

「美文欣赏」七里海,一部绿色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