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奇人王伯順,傳奇的習武經歷,徒手吸圓球,佩服得五體投地


每個少年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每個武俠夢裡自己都是英雄。少年時代的王伯順也不例外。而激發起王伯順武俠夢的,卻是一個隱藏在他心中多年的秘密,和一個家族的傳奇。王伯順從小生長在皖南名鎮祁門縣縣城。1971年夏天的一個夜晚,14歲的王伯順同小夥伴們玩耍後夜晚獨自歸來,路上經過一個較為偏僻的衚衕時,突然聽到有個女孩的聲音在喊“救命”。

王伯順雖然未曾拜師學過武術,但也是個經常喜歡“瞎擺弄”的壯實的大小夥子,再加上他骨子裡自小就有的那股俠氣,就絲毫未猶豫地循聲跑了過去。夜色中,他看見一個大漢正在將一個連哭帶喊的姑娘摁在地上,女孩還在拼命掙扎。王伯順大喝一聲“住手”!壯漢見有人來壞他的好事,罵了一句便向王伯順撲來。王伯順毫不膽怯與他對打起來,哪曾想打了不到兩分鐘,王伯順反被那位大漢打倒在地。幸運的是女孩在兩人廝打混亂之際得以逃脫。

看見女孩跑掉了,那個壯漢轉過頭來又朝倒在地上的王伯順身上踹了一腳。回到家裡,王伯順是又氣又恨又欣慰,氣的是自己不會武術反被壞人羞辱,恨的是那位壞蛋,自己倒在地上了還被踹了一腳,稍感欣慰的是那位素不相識的姑娘得救了。從那時起,王伯順心中開始埋下了習武行俠的種子。這件事被王伯順深深的埋在心底,幾十年了,他很少向人提起。


後來,王伯順得家族真傳。然而正當其習武正酣時,卻被下放到農場。告別縣城,來到偏遠的農場後,王伯順發現那裡的條件很是艱苦,想找個器械練武基本是做夢,但這個夢他沒有放棄。為了能有一個舉重的啞鈴,王伯順辛苦了數月蒐集水泥、木棍、細鐵絲等材料,終於做成了一個水泥墩子用來練習基本功。“水泥墩子塑造的太笨重,但是很少有人能舉起來,說起這事,我現在都不好意思說。

回縣城後,王伯順又因工作調動來到了阜陽,從此成了阜陽人,一直成家立業生活到現在。然而自打來阜陽後因為工作太忙,加上瑣事纏身,漸漸“冷落”了修煉多年的武術。 王伯順回憶說,“這些年工作之餘我又拾起來當年習武的那些拳腳功夫。”這10餘年間,王伯順習武為的只是強身健體,根本沒有想到會成為氣功大師。“說起練氣功這件事,還得從母親說起”採訪中,王伯順告訴熱線,他的祖輩世代習武,王伯順的的內功受父輩傳承。

老母諄諄教誨傳授家族內功心學。伯順感覺到每次習武時,雙手之間隱隱有一種“吸引力”,家中啤酒瓶、易拉罐、玻璃燈罩等均可以在他習武時充當趁手的練功道具,如此,日子久了他便練就了神奇的氣功絕活。“幾年前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退休之後的生活更加閒適,我便將練功的場地搬到了公園裡,誰曾想,我的絕活被人偷偷拍成視頻發到了網上,再後來就有人請我去表演,我一開始都給拒絕了,後來有人請我說是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


我就沒法拒絕了”回憶起自己一不小心成名的過程,王伯順說“我練功不是為了出名,也不是為了謀利,但後來想如果能讓更多人的人喜歡上武術,強身健體,也是一件好事啊”,就這樣,隨著在公眾面前表演的次數越來越多,王伯順的名氣越來越大了。編後語:每一個人的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希望有夢想的朋友們都腳踏實地的奮鬥,只要全力以赴努力了,都會有你想要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