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太行山上的鋼鐵城長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西4千米的赤岸村(因在村西有一道紅土嶺,故名赤岸村),由129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129師陳列館三部分組成,佔地340餘畝。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來到129師司令部舊址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中央矗立著6位將帥銅像,銅像基座上赫然題寫的“劉鄧和他的戰友們”八個大字,盡顯豪邁,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從左起分別是蔡樹藩、徐向前、鄧小平、劉伯承、李達、黃鎮。廣場南邊牆上是一組長54米、名為“太行烽火”的石質浮雕,從不同角度和各個側面生動形象地再現了129師將士立足太行,駐涉6年的戰鬥、生產、生活場景。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由前、中、後三個具有北方民族風格的農家四合院和一個防空洞組成。首先來到了“一二九師伙房”。一間普通的四合院,院牆上寫著土地法大綱,院內有一株石榴樹,樹下襬放著幾張小方桌,桌上有一張菜譜,寫著“舊址八路軍伙房菜譜”,桌的四周擺著小方凳。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出了伙房往南行,就是129師司令部舊址和劉鄧故居。門前有5條相連的石砌小坡,當年129師司令部的代號“五加坡”就由此而得名。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一進大門,迎面是“革命舊址分佈圖”。涉縣地形複雜,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秦晉之要衝,燕趙之名邑”。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下院裡設置了司令部會議室、129師辦公室、劉伯承師長宿辦室、李達參謀長宿辦室、警衛員宿舍、機要室、馬棚等,還有當年師首長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親手栽種的丁香和紫荊樹。樹前擺放著有一面鮮紅的黨旗,一個個黨員在樹前向黨旗宣誓,緬懷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上院位於下院西南角上方,門上有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的“劉鄧舊居”匾額。該院設置有129師軍政辦公室,太行區黨委書記、太行軍區政委李雪峰的宿辦室和房東宿舍。後院和上院相通,5間南房為司令部作戰處辦公室。5間北房為劉師長宿舍,3間東房為鄧政委宿舍,3間西房為太行區黨委書記賴若愚宿辦室。穿過後院南小門,有司令部的防空洞,是當年師首長預防敵機轟炸的地方。鄧小平的大女兒鄧琳、二女兒鄧楠就出生在這個小院裡。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將軍嶺位於129師司令部舊址西北約百米處,原名廟坡山,從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何正文、趙子嶽、趙忠、邢崇智等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在靈骨安放處鐫刻了將帥雕像和紀念碑,並建造了劉伯承元帥紀念亭。從此,廟坡山改名“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將軍嶺共有129個臺階,象徵129師之意。山腰間橫纏一條水渠,這就是1944年129師、邊區政府、太行區黨委等機關領導、涉縣幹部群眾修建的“漳南大渠”,1985年在渠旁豎起了“漳南大渠”紀念碑,碑高12.9米,碑上“漳南大渠”四個大字為薄一波同志親筆題寫。渠上有座小橋,名曰“迎賓橋”,橋東側有一影壁,影壁正面是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將軍嶺”三個大字。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129師陳列館:走進陳列館,迎面是頂天立地、多半圓形的聲光電一體化的立體壁畫,氣勢恢宏地表現了劉鄧大軍轉戰太行的情景。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二樓五個展室,展室內共展出圖片185幅,反映戰鬥的示意圖、地圖、圖表37幅,大型沙盤2座,反映戰鬥場面的雕塑4組,革命文物151件。還有文物櫃34個、文物展龕25個、電視2臺、燈箱片10個。展覽內容豐富,展示形式獨特,展示手段先進,參觀路線為一條龍迴環式結構。整個陳列展覽以時間為序,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8年時間,分為6大部分,從不同側面向廣大觀眾形象地再現了129師將士當年在太行山戰鬥和生活的精神風貌;集中展示革命先輩抗擊日頑、軍民團結與大自然搏鬥的情景。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沒參觀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別說走過太行山


129師,中國共產黨前進史上的一個縮影,血與火的征戰已成歷史,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刻在了共和國的旗幟,129師等革命軍隊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我黨在各個時期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這種精神將穿越時空,光照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