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諾獎得主、52名中外院士,齊聚南京落地科研成果項目!

2018年9月12日,諾貝爾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攜其精準醫療項目落戶江寧開發區,通過搭建全球先進精準醫療研究、轉化和交流平臺,促進神經領域細胞治療技術發展臨床轉化。愛德華·莫索爾也是江寧開發區諾獎小鎮成立兩年來的第8位榮譽市民。

人才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關鍵要素。今年,南京聚焦“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出臺市委“一號文”及45個配套文件,強化“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賢才”的鮮明導向。今年以來,已吸引3名諾獎科學家、1名圖靈獎科學家和52名國內外院士來寧“持大股”建設新型研發機構,落地科研成果項目,成為南京“產業合夥人”。最鼓勵人才創新創業、最適合人才創新創業、最具人才創新創業活力——“1號文件”正釋放強大磁力,中外英才齊聚石城。

3位諾獎得主、52名中外院士,齊聚南京落地科研成果項目!

堅持“高精尖缺”,集聚一流產業領軍人才

今年4月,世界計算機領域頂尖科學家、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唯一亞裔得主姚期智率隊組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戶棲霞區。短短兩個月,研究院孵化的一個項目估值已過億,總額10億元的圖靈科技創投基金也已啟動。

南京科教資源豐厚,但創新成果轉化動力不足。尤其是與新興產業緊密結合、科研成果直接可轉化的“高精尖缺”人才,反而是“短板”。基於這種理性分析,“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應勢而動,新型研發機構成為撬動大院大所創新源頭的“金鑰匙”。市“兩落地一融合”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組建的168家新型研發機構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軟件與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累計集聚科研和管理人才近3000名,大批領先國際水平、策源未來產業的技術成果隨之走出實驗室、走進高新園、走向產業鏈。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激發產業高端聚才活力,“一號文”對年收入50萬元以上高層次人才實施獎補;針對小微科企初創壓力,政策允許3年內所作貢獻全部獎勵返還企業,並在加計扣除基礎上再給予中小科企研發投入10%獎勵。這3條均為國內首創,目的就是瞄準人才結構金字塔尖,讓用人主體降低引才成本,增進留才黏性,更具創新發展競爭力。

推出引才新政,讓更多大學生安家南京

作為“一號文”的配套文件,南京青年大學生“寧聚計劃”推出一系列引才新政。

外地高校畢業生只要來寧參加面試,未就業前都可以申請面試補貼,標準為1000元。面試補貼自今年3月底上線以來,截至8月底,共有1.9萬人申請,3—7月通過0.97萬人,發放金額累計975萬元。

高校畢業生住房租賃補貼政策擴大範圍、降低門檻:補貼期限由兩年延長至3年,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由技師放寬到高級工及以上,將與父母共有家庭唯一住房、在寧部省屬單位就業或提供住房租賃備案材料的本市和外地戶籍大學生均納入補貼範圍。租房補貼政策的出臺,讓更多人將夢想安放在南京。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計為6.51萬人發放補貼3.77億元。

在市委“一號文”及其配套文件的強力支持下,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學歷型青年人才首選南京。市人社局近日發佈1—7月全市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相關數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1—7月全市新增就業參保人數達30.67萬,為歷史同期數值之最,同比增長52.1%。新吸納的就業人群不僅數量持續增加,而且整體學歷結構不斷優化,大專學歷以上人數佔比超七成,學歷型青年人才成“新南京人”主力軍。

今年1—7月,全市留學人員數量增加近1800人,同期增幅首次超過蘇州。

營造一流創新生態,讓人才近悅遠來

今年5月起,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佔江多了一個新身份:首屆高層次人才舉薦委員會委員。和另外26位委員一起,他將為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發掘舉薦優秀人才。這是南京市打破唯資歷、唯帽子等人才評價方式,建立市場化社會化人才認定機制的重要嘗試。

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創業南京”英才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推動下,高端聚才效應不斷凸顯。去年,南京市4人入選創業類“千人”,佔全國的1/10,居同類城市第二;17名企業人才入選“萬人”,連續兩年居同類城市和省內首位。作為市委“一號文”配套文件的創新舉措,“舉薦制”是今年南京市堅持人才由市場評價、定價,在多元識才、破格用才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對被舉薦人才的年齡、資歷等一律不作要求,舉薦後直接獲得相應人才認定和政策支持,讓更多專才、偏才和“新秀人才”得益受惠、脫穎而出、用當其時。

人才近悅遠來離不開一流創新生態。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南京市繼續完善促進人才宜居宜業的各項配套服務政策,營造有利於用才留才的一流創新生態。比如,對重大產業和創新項目,可在項目用地自建人才公寓,或就近就地建設共有產權房定向供應;高層次人才需要購房的,可不參加社會統一“搖號”,籌集商品房源定向供應;高層次人才子女需就讀義務階段學校的,由居住地所在區納入政策照顧對象,安排區內公辦學校入學;推出“人才優診證”,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在本市26家定點醫療機構享受就診綠色通道,還可享受每年一次免費健康體檢以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期療養等醫療待遇,為人才安居樂業免除後顧之憂。

文章轉自:南京日報

圖片來源: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園區發佈群:43406906

更多精彩,歡迎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