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讚!雲岡又創紀錄!3D列印的雲岡石窟第12窟前殿通過專家驗收!

超赞!云冈又创纪录!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前殿通过专家验收!

記者從雲岡石窟研究院獲悉,由雲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合作,利用3D打印技術原大複製出的可移動的第12窟“音樂窟”在深圳順利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可移動的雲岡石窟邁出了“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超赞!云冈又创纪录!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前殿通过专家验收!

複製出的第12窟繁複的內容

這座會行走的雲岡石窟音樂窟的前殿在深圳打印完成,高9米、寬11米,複製成功的前殿重量不到5000公斤,與同等體積下“音樂窟”本身幾百噸的重量有著天壤之別,也與去年在青島複製成功的第3窟的最大區別是,這個音樂窟實現了積木式拆裝,5輛標準集裝箱車就可拉運,一週可組裝完成。下一步,還將完成對後室的3D打印,並遵照古代技法用礦物顏料為整個石窟“原汁原味”上色,便可實現在國內外進行巡迴展覽,讓原滋原味的雲岡石窟音樂窟可以出現在世界各地。這個石窟音樂窟與雲岡石窟原窟最大的區別是還配有燈光和音樂,不僅可看還可聆聽。

超赞!云冈又创纪录!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前殿通过专家验收!

複製出的第12窟

雲岡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中西合璧的藝術特色而著稱。雲岡第12窟,又名“音樂窟”“佛籟窟”,分為前殿後室,前殿外壁上方鑿窟簷,窟口列楹柱。前殿北壁最上層天宮伎樂,分別演奏吹指、齊鼓、排簫、琵琶、橫笛、琴、五絃、篳篥、箜篌、腰鼓、義嘴笛、法螺等樂器。門楣上一組舞伎群,動作連貫,氣韻奔放,是人間舞姿的藝術再現。窟頂逆發形伎樂天,體格壯碩,具有北方少數民族性格特點。該窟內樂器雕刻的形制、演奏方式以及樂隊的組合形式,集中體現了北魏宮廷樂隊風貌和社會音樂制度,是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珍貴資料。

據云岡石窟負責人介紹,多年來,雲岡都有把雲岡文化“搬”出去的想法,讓更多的人欣賞到大同雲岡石窟的風采,然而云岡石窟與造像都是不可移動的文物,雖然千呼萬喚,卻難真正走出去。去年在青島複製成功的第3窟,雖創了世界紀錄,屬於大體量仍不可移動,這次對第12窟“音樂窟”的複製,創新性地使用了“積木式”的新技術和製作方法,真正實現了可移動的雲岡。雲岡石窟的後室部分也將於2個月左右打印出來,預計到明年可實現全國巡展。

超赞!云冈又创纪录!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前殿通过专家验收!

雲岡石窟原窟

據瞭解,該窟由深圳美科圖像有限公司在當地運用高精度三維數據採集和3D打印,前殿由48塊兩米見方的“積木塊”組成,誤差控制在兩毫米以內,結構為輕體鋁合金框架,分塊式半自動化安裝。為了完成之前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該公司專門自主研發了20臺3D打印機,克服重重困難,歷時6個月將第12窟前殿順利打製完成。該窟在複製過程中,有諸多關鍵技術突破,已產生了十餘項技術專利。

(記者 崔莉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