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戀愛成癮:停止不停約會的五個理由


當戀愛成癮:停止不停約會的五個理由

用生命影響生命 · 一杯咖啡公益團隊招新貼@上海

婚戀兩性專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的第174篇文章

作者 | Grant Hilary Brenner, M.D. 精神分析學家。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Allison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Jane Zhang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助理 企鵝

愛情可以成為個人成長和伴侶間共享滿足感的源泉。當我們共同成長的時候,愛情就會讓我們展現出最好的一面。即使是在困難時期,一段穩固的、彼此忠誠的親密關係也可以成為力量的來源和共同成長的機會。也有些時候,親密關係是帶有破壞性的,它會帶來更多的是傷害而不是有益的改變。不良的親密關係甚至類似於成癮行為。

那些沒有充分處理成長過程中創傷的人可能會表現出一種(糟糕的)關係模式,這種模式重複了童年時期虐待和被忽視的經歷,使伴侶雙方共同創造出一種不健康的關係狀態(即假性親密關係),這阻礙了伴侶雙方的進步。就像成癮行為一樣,愛情會使那些不能忍受拒絕和分離的人上癮,他們經常表現出憤怒、痛苦和讓關係停滯不前的矛盾。極度悲傷和孤獨的時刻會迫使我們意識到那些一直被忽視的嚴重問題,可能會促使我們去嘗試用不熟悉的、最終會帶來積極影響的方式去改變。

即使看到戀愛成癮中內在的關係模式,人們也很難改變剛結束一段關係就進入另一段關係,嘗試“一夫一妻制”的模式。單身甚至看起來像一個可怕的、無法忍受的、甚至是可恥的狀態,會讓人不惜一切代價去避免。讓戀愛成癮者去放棄浪漫和親密,堅持友誼,甚至從容地尋求一段關係,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面,離開一個我們已經形成聯結的人並不等同於簡單地離開一段關係。這段關係是否值得挽救取決於已經付出的投入、伴侶之間的關係有多深刻,以及從長遠來看有多大的可能性進入另一段健康而令人滿足的關係。

人們有時不能容忍獨處,即使這是一個好主意。這其中有許多原因,與童年經歷、依戀類型(attachment style)、行為習慣、性別差異等有關。不能忍受孤獨的人有時候會通過關係去拯救自己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對於被拋棄和拒絕的恐懼、抑鬱的情緒和與此相關的焦慮和憂愁。然而,一直停在關係中的心智模式也會導致無止境的爭吵,而非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

以下是為什麼停止約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其他問題的原因,這樣當我們回到親密關係中的時候會有機會收穫更好的愛情。

1、再次受傷

除了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之外,粗暴的分手會觸發之前分手時的創傷和童年時期痛苦的經歷。在戀愛初期我們感覺到親密、安全,充滿希望,隨後經歷分手的痛苦、困惑和喪失,這種不斷重複的關係模式可能來源於我們和童年時期主要照顧者之間的關係。

2、阻礙個人成長

被困在不良的親密關係中會讓我們無法專注於那些重要的東西,導致我們徒勞地努力去與不合適的人相戀。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當彼此之間的關係很糟糕甚至充滿虐待時,人們還是會為了強迫維持一段關係而拼命努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勇敢地付出努力去維護關係看起來是令人欽佩的,然而這種關係令人迷惘而沮喪,並非真正理想的愛情。處於一段不良的親密關係中會影響到我們基礎的內在修復力,在沒有心理治療的前提下,遠離一貫的瘋狂約會可以幫助生活回到正軌。我們往往很難做出好的選擇,尤其是當我們希望通過這段關係去解決我們自身問題的時候。

當戀愛成癮:停止不停約會的五個理由

3、干擾心理諮詢的過程

那些在成長過程中與早年照顧者存在問題的人往往很難意識到他們什麼時候需要幫助,甚至在尋求幫助的時候也很難得到幫助。不幸的是,心理諮詢會被關係問題“劫持”,讓人無法關注到深層的問題。

人們往往會陷入到指責中。我們會責怪其他人,把寶貴的治療時間用來講述那些讓你感受到不公平和受傷的事情,以及在講述的過程中去爭論誰對誰錯,並試圖讓諮詢師來裁決對錯等等。

我們可以責怪自己,在自責和反思中進行心理治療,而不是理解自身潛在的問題,在情感層面上建立聯繫,在重新投入一段關係時做出更好的決定。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人們可能會對他們正在展開的關係進行反思,但通常最好的做法是暫停約會,認真反思正在發生的事情,不然會使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更加嚴重。

4、阻止我們去做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

不良的親密關係像其他事情一樣消耗時間。它不僅會消耗時間,還會佔用認知和情感資源,操縱和破壞友誼,製造干擾和強迫,影響工作和其他重要的個人追求。我們會忽視自己的基本需求,不再照顧自己,忘記自己最初想要的東西。這樣的關係會讓我們遠離生活中其他重要的部分,干擾職業決策和其他重大生活變化。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該從不良的關係中解脫出來了,這可以給我們帶來積極的改變。

5、阻礙我們找到新的關係

在不良關係中,我們通常處於絕望和分心的狀態,不僅不可能遇到合適的伴侶,甚至當他們在那裡的時候,我們也不太可能認出他們。相反,出於本能我們會做出反射性的、條件性的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看起來不一樣的伴侶,但最終我們還是一樣,會回到熟悉的關係狀態中。一段關係剛開始的時候看上去如此完美,沒想到會迅速地令人失望。

如果我們被束縛在毫無進展的親密關係中,對那些不太適合的伴侶做出承諾,我們就不能找到真正適合的人。處在一種不快樂的關係中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因此很難弄清楚另一種選擇是否是好的選擇,是否會導致停滯或不明智的衝動決定。當沒有了尋找一段關係的壓力,我們可以更清晰地思考問題,與想要成長(而不是共生)的人建立關係,雖然找到的並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但我們可以和他建立並維持一段時間內的理想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