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這幾年,漫改電影似乎成了全球熱潮。

美國有漫威和DC兩大家族瓜分市場,作為漫畫大國的日本也從未停止漫改的腳步,影視行業迅速崛起的韓國也不遑多讓,唯獨身為全球第二大票倉的中國,似乎沒有什麼漫改電影的動靜。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有的人說,大概是因為國內並沒有什麼好看的漫畫吧。然而這句話我就不是太贊同了。在我國,有一部國民漫畫,這部漫畫從1935年就開始連載,曾經8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提起它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它畫的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由它改編的一部電影更屌:

《三毛從軍記》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這部電影上映於1992年,改編自張樂平的同名漫畫,就連海報都完全還原了漫畫封面。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原本在街頭流浪的三毛決定報效祖國,毅然參軍的故事。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主題看起來非常的正經,但其實電影,從開場就沒打算正經過

三毛,一個在街上流浪的小毛孩,為了不餓肚子,跑去參軍。

和他一起參軍的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想法:有口飯吃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大多數參軍的人都會喊口號:要以無數的無名華盛頓,來造就一個有名的華盛頓;要以無數無名的嶽武穆,來早就一箇中華民族的嶽武穆!

軍隊裡的首長也會喊口號:上陣全憑精氣神!

然而,口號喊的響,就真的能打勝仗?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進入軍隊的三毛,每天都感受著軍隊的荒誕

發衣服的不顧士兵的體格胡亂發放,讓三毛穿著巨大的衣服,行動不便;滾木走不過去,石頭抬不起來;打靶的時候握不住槍,打下來一隻路過的鳥;練刺刀的時候整個人都扎到稻草人裡;最後練習擲手榴彈,居然直接炸到了首長……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這樣的訓練能有什麼好結果?果然,上戰場之後,依然是各種手忙腳亂。

戰壕挖不動,錘子拿不起,木頭扛不住,拉個警戒線還把自己圍裡面了。

在首長們“英明”的領導下,軍隊節節敗退。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眼看頹勢不可擋,關鍵時刻,三毛的一點小聰明,反而幫助軍隊打了一個不小的勝仗。

拿下戰功的三毛被調去師部,原以為可以平步青雲,結果卻是被調去給牛師長當保姆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和前線雖然笨拙但是卻拼死拼活的士兵們相比,師部的生活可謂養尊處優,處處彰顯著官僚主義的利己和資本主義的腐朽

然而,粉飾太平的高層生活也無法阻止戰況的江河日下,最終,貽誤軍情的牛師長吞槍自盡。

失去了靠山的三毛也再次重返戰場,但是,看不見終點的戰場上,三毛也只能拼盡全力艱難求生……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26年前,這部電影在當時可以誕生,其實被動多於主動,其中《三毛》的作者張樂平先生功不可沒。

為了能夠拍出原作的神韻,劇組曾與張樂平先生多次深入溝通,幾經波折才拿到了改編權。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1949年,張樂平和“三毛”

在影片中飾演“老鬼”的魏宗萬老師,當時已經是54歲了,最初劇組找到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年齡這麼大,和小孩子一起在影片裡上躥下跳,有失體面,本想拒絕演出。後來導演張建亞親自拜訪,跪在他的面前懇求,急的魏宗萬也跪下,答應出演這個角色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在電影拍完最後一個鏡頭後的第二天,張樂平先生就逝世了。

在影片的結尾,張建亞專門打出“向張樂平先生致敬”的字樣,他代表了所有的“三毛迷”們對這位漫畫大師的敬意。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當初上映之時,這部電影並沒有引發什麼討論。

如今在豆瓣上,它有5萬多人評價,分數高達8.4分,好於94%的喜劇片,好於84%的戰爭片。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恨不得給它101分。

首先,作為一部喜劇片,它幾乎囊括了所有喜劇的應有的表現手法,而且這些喜劇情節大多數建立在犀利的諷刺之上

比如首長們在看上海名媛勞軍大腿舞的時候,望遠鏡莫名的翹了起來……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比如三毛立了戰功,在表彰大會上,攝影師要求他一再抬高錦旗,結果最後拍下來的照片,彷彿受表彰的是首長。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比如國難當前,一切都要以救國為主導,於是三毛服侍牛師長的一切都是在救國:燙衣服、擦皮鞋、幫太太洗衣服、幫少爺擦屁股...

而且擦屁股的紙就是把牆上的標語隨手一撕。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這種毫不遮掩的誇張諷刺手法,在當時的中國,乃至現如今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其次,作為一部戰爭片,它也擁一部優秀戰爭片的基本內核:反戰

影片中多次運用後現代的結構手法,把殘酷的戰爭消解為輕鬆的插諢打科。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比如用瓜分蛋糕的方式,表達日本對中國土地的踐踏,日本人吐出來的葡萄籽,直接變成空投的炸彈;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比如三毛幻想自己成為岳飛那樣的民族英雄,或者幻想自己成為地主,娶妻生子,樂享天倫;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比如三毛和自殺前的牛師長,討論誰是“小人物”、“小把戲”;

以及最後戰爭結束了,而流落在森山老林裡的三毛和老鬼全然不知,只有一句心酸無奈的的感嘆:八年了,別提他了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影片最後,在高還原漫畫的場景下,面對一望無際的十字架墓碑,三毛回過頭,輕嘆一句:完了

讓所有觀眾在這一個半小時裡積累的歡樂,突然戛然而止,不禁想起那些段慘烈的抗戰歷史,一種民族血液深處的痛,油然而起。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很多人評價:這是一部笑著笑著就哭了的喜劇片

它用一種後現代的手法重新解讀了三毛從軍的故事,也深刻解讀了戰爭給人民和國家帶來的種種疾苦。

影片無處不在的戲謔不但沒有沖淡這種哀傷,反而用一種極致的黑色幽默把反戰的主題昇華的更加嘹亮。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如今,抗日神劇大行其道,打鬼子的方式不計其數,有的甚至比《三毛從軍記》要誇張上百倍。

但是,抗日神劇和《三毛從軍記》的本質區別是:前者用貶低敵人的方式,上演一出幼稚的精神勝利法;而後者用放低自己姿態的方式,嚴肅的反思了戰爭的意義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就像影片中人物的命運,三毛立功無數,卻發現自己依然是個小人物,小癟三。

而“人民不會忘記”的口號,最後換來的是誰也不會惦記的遺忘。

這種對於社會和歷史的諷刺,在一種難以言喻的機智中超然品味,但又令人無限唏噓。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中國影史,最被低估的一部喜劇,當時沒幾個人看懂……

《三毛從軍記》是那個年代最好的一部黑色幽默片,是一部樂趣與藝術共存的優秀作品。

著名編劇蘆葦曾經評價《霸王別姬》:我以為它是中國電影的開始,沒想到卻是中國電影的結束。

相比如今的內地喜劇片和《三毛從軍記》,我也想說:

本以為它是大陸喜劇的開始,沒想到卻是大陸喜劇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