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根據蘭曉龍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戰爭題材電視連續劇,共43集。由原《士兵突擊》製作班底製作。《我的團長我的團》以獨特的視角,講述60年前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歷史,突出了中國軍民的民族大義和豪邁正氣。43集的長度,各大衛視開局時不一致的播出版本,時而撲朔迷離的劇情、完全開放式的結尾,這些因素使得《我的團長我的團》在熱播之餘,也留下了諸多令普通觀眾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團。於是,查閱《團長》原著並與電視劇情節進行核對的觀眾與網民,越來越多起來。在劇集中並未交代生還下來的“炮灰團”成員的去向,而在原著中除了孟煩了,其餘五人全部死去,特別是我們的妖孽團長龍文章,飲彈身亡令人惋惜。雖然小說與電視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但我們還是在仔細比對了原著之後將兩者的十大不同之處一一列舉出來,為觀眾們提供另一角度的參考。

一、對於誇張、血腥情節的修改

出於普通觀眾接受度與文字、影像表現方式的迥異,電視版的《團長》對一些原著中較誇張和血腥的情節進行了相應的修改,使之更符合電視觀眾的欣賞習慣。至於改動的內容與原著相比孰優孰劣,留給觀眾們自己去評斷。

1、不辣如何贖回自己的槍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不辣靠用樹枝插鼻孔混到槍。

小說版:發狠咬斷半截小指

電視版:戳破鼻孔兩道鮮血

終日吊兒郎當一身匪氣的湖南兵不辣,即使在龍蛇混雜的炮灰團裡也算是個異類。在《團長》的首集,這位老兄上一分鐘還扛著一把“漢陽造”步槍信誓旦旦地對大夥宣稱“槍不離人,人不離槍”,下一分鐘就為了兩棵白菜把自己的寶貝給典當了。本來在收容站渾渾噩噩地做名散兵遊勇無槍也罷,孰料師部突然在大戰前夕將這群烏合之眾集結要上前線。這下“打小東洋”心切的不辣可著急了。不過他自有辦法,一會的工夫,全身上下不名一文的他就“贖回”了自己的槍。原來這廝用的是無賴手段:自殘。只不過原著小說中,不辣直接咬下了自己的半截小指,恐怕是考慮到此畫面過於血腥,電視劇版本稍微發了點善心,改為不辣戳破自己鼻子掛著兩道鮮血從而成功贖回了槍。

2、迷龍混過體檢關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迷龍用手錶行賄。

小說版:倒拔小樹展示體能

電視版:手錶“行賄”矇混過關

東北兵迷龍一開始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誰都捉摸不透。他可以每天像個混世魔王一樣在收容所為非作歹,卻又在集結戰士的時候,本可以輕鬆逃過這一“劫難”的他卻用一場意味深長的賭局輸光了全部身家而讓自己“走投無路”地加入了炮灰團。在小說的版本中,迷龍由於錯過體檢加入申請未獲準,情急之下直接將院內一棵花樹連根拔起,言下之意“我這身板還用體檢?”;而電視劇中迷龍則“要文鬥不要武鬥”,將自己兩隻手腕子上的n塊手錶一隻一隻地塞到了負責人的腰裡,換取了炮灰團中的一席之地。個人更加喜歡電視劇的版本,畢竟迷龍又不是魯智深,這種誇張式的渲染與全劇基調不符,而通過“行賄”手段過關,很好的從側面揭露了迷龍刻意隱藏的報國之心。

二、篇幅所限,部分細節未竟其全

將近80萬字的原著,濃縮成43集的電視連續劇,勢必會有許多細枝末節的地方將忍痛刪去。這些精緻的細節放在小說中自有一番玩味,但若在電視劇版本中也照單全收必會顯得冗長,從而破壞整劇的節奏。這裡舉出兩例,告訴大家《團長》還有很多未被拍出的精彩。

3、不辣與日本兵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斷了腿的不辣和一個日本兵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在一個廢棄的磚窯裡生活的戲。不辣白天討飯養活自己和日本兵。這裡麵包含著巨大的人文關懷,也體現了中國人那種寬容的胸襟。只要放下武器,無論曾經是敵是友,我們都可以在一起生活。

4、孟煩了險些走火自斃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炮灰團在緬甸的樹林裡冒著槍林彈雨哭爹喊娘地四處逃命時,主張保命要緊的孟煩了和紙上談兵“寧為玉碎”的阿譯曾經發生過一次緊張的對峙。當時孟煩了被阿譯用槍口指著令其不準後退。這種迂腐荒謬的做法氣得煩了直接自己用槍抵住額頭大喊“你崩了我吧!”雖然被眾人拉開,但孰料下一秒鐘一粒走火的槍子兒已經飛了出來,也就是說,再晚一秒鐘,那顆子彈就在煩了的頭上開花了。

三、結局羅生門,各大角色命運迥異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最終存活下來的炮灰們,並未交代結局。

電視劇與原著小說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結尾,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重寫。同樣,電視劇的結尾也是受爭議最大的地方。在小說中,南天門一戰活下來的炮灰們最終的命運也大多悲劇告終,而電視劇中,龍文章、孟煩了、不辣、迷龍、喪門星、阿譯從樹堡活著出來後,除了孟煩了,大多都“不知所蹤”,留下一個近乎超現實的開放式結局。還是讓我們看一下原著小說中炮灰們的歸宿,然後來比較一下,小說和電視,哪個結局的處理更讓你滿意?

5、迷龍之死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從南天門下來後,迷龍這個毫髮未損的敢死隊隊長,被唐基賞了一千塊現大洋。奔回家後,卻在自家門口殺了個逃兵,關鍵這一槍報銷的還是軍部陳大員的侄子。結果可想而知,雖然龍文章一遍遍地跑師部求情,但是仍然沒有保得住東北佬的命。龍文章擔心迷龍落到師部人手裡再受折磨,於是決定自己親自動手送迷龍上路,而這也正是迷龍所希望的。迷龍找了個東北方向盤腿而坐,高唱著《松花江上》,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秒。

6、龍文章之死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在小說中,炮灰團活著的人都立了功。虞嘯卿給他們都戴上了勳章,炮灰團隨後的任務是北上與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作戰。龍文章不想打內戰,也不想讓自己的戰友打內戰,他哀求虞嘯卿解散炮灰團,讓活著的人都回家。最終,他被當成潛伏在國民黨部隊裡的奸細而成為階下囚。虞嘯卿雖然與龍文章惺惺相惜,但他也無能為力。孟煩了以綁架虞嘯卿來救龍文章,但龍文章選擇了死,他用孟煩了給他帶去的火柴,取下上面的硫磺,裝在掛在脖子上的空彈頭裡,自己結束了生命。

7、阿譯之死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阿譯追隨唐基做了上校團長。內戰中,巧遇被紅軍俘獲又來勸降他的煩啦。這個一直都想證明自己的傢伙,結果每次都選錯了方向。阿譯無顏面對煩啦,扯了塊白被單做了白旗。

“你衝上去了,你找到了希望。我又跑了,我沒有希望……煩啦,我好想他們……我總是做錯,我不想再錯了。”這是阿譯對孟煩了說的最後一句話。他跪在地上,跪在他的留聲機旁,留聲機在嚶嚶地轉,唱著“蝴蝶兒飛去心已不在……”,還是那個調調,手裡拿著一枝槍。他悲傷地看著煩了,然後對著自己的腦袋開了一槍。

8、不辣浪跡天涯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還在南天門上時,不辣就被炸斷一條腿,被抬下南天門後就送到了野戰醫院,而其他兄弟則又去了收容站。不辣在野戰醫院那條傷腿被截肢,後又被送到南天門西麓的傷兵堆積場,自生自滅。幸得到當地老鄉搭救才得以生還,自此以討飯為生。雖然之後與煩啦等人在禪達相遇,雖然煩了苦苦相勸不辣和他們一起回川軍團,但不辣意決與他撿來的寶貝(一日本兵)在一起。

不辣最後一次出現是在龍文章的“葬禮”上,向棺樞深鞠一躬,自此便再無消息。

9、克虜伯之死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那個整天喊“我餓了”和“團長,打一炮哦!”的死胖子,出現在對龍文章執行槍決的行刑隊中。在龍文章吞槍自殺後,緊跟著也結束了自己。他早知道他不會背叛死人和活人,做行刑隊只是為了和他的團長死在一起,下行刑命令時他恐怕會向他痛恨的任何東西開槍,除了他的團長。可團長沒等他就走了,再沒人來聽他說”團長,打一炮哦“,他的生命也就喪失了意義。

10、張立憲與小醉大團圓

十年再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與原著的出入


在迷龍、龍文章等人都死了之後,孟煩了成了川軍團的團長,在一次戰鬥中被一個叫牛騰雲的解放軍小戰士生擒了,最後也成了解放軍。

張立憲沒有自殺,是半邊臉破了相,後來小醉和他在一起了。孟煩了再見著小醉的時候,小醉正大著肚子晾曬衣服。沒用孟煩了開口,張立憲就主動投誠了。孟煩了、張立憲、小醉三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在小說的最後一章,在歷盡了所有的戰爭與生死之後,蘭曉龍這樣寫道:“一個瘸的人,一條瘸的狗,我們行走在蒼原之上,我們像蹦回湖南的不辣一樣,我們一直走到我們周圍的世界從滄海變成了桑田,從平原變成了滇邊永遠連綿的山巔。”

結語:

在與原著進行了一系列的比對之後,我們不難看出,顯然《團長》的原著小說更為豐滿和圓熟一些,尤其是在結尾的處理上,更保持了一部文藝作品的完整性。而電視劇《團長》雖然提供了文字所不能傳達的視覺震撼,卻陷入了敘事含混和收尾突兀的窘境。電視編劇和原著作者蘭曉龍曾坦言電視劇還有至少15萬字的小說內容沒有拍出,也建議看《團長》的觀眾最好能“先讀下小說再看電視”,但顯然這樣的要求並不現實。還是希望主創人員在電視劇的創作上更進一步,不但能提供更加直接和生動的影像,還能將原著中的精髓完美地體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