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而優則善」:許家印拓展中國樂善好施慈善邊界

中國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其實是儒家所強調的讀書人的社會責任;大革命時代的法國,遺老貴族們懷念的是那種特權與責任並存的舊時代,《舊制度與大革命》作者托克維爾所在的諾曼底家族也是如此,不過不要小覷了貴族,他們在道德上必須照顧子民,並且為國家服務;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的鍍金時代,誕生了許多超級富豪,光電報一項發明就產生了兩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卡耐基——卡耐基是蘇格蘭破產的家庭作坊棉紡工人的兒子,十五歲就開始做送報員,最終成為美國首富,捐贈的圖書館遍佈全美,另一位是康奈爾——康奈爾大學是世界名校,康奈爾本人雖然不名,但是他最先發明電報地下埋線技術,並捐贈了50萬美元創立了康奈爾大學。

“商而優則善”:許家印拓展中國樂善好施慈善邊界

從學而優則仕、到貴族服務國家,再到企業家的回饋社會,我們能清晰看到一條明顯的思維脈絡,貫穿其中的就是“社會責任”這個詞,無論是帝制的中國、封建的法國還是拓邊的美國。什麼是社會責任,簡而言之,對於成功者而言,就是在一個領域獲得成功之後,需要努力在更大的平臺上——社區、城市、國家——為更多人服務,這一方面可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或者金錢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管理能力與領導力。美國富人所標榜的報效國家也算一類:比如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就是一例,做市長不領薪水,引入一整套大數據分析的市政管理體系,大幅提升管理水平。

許家印是中國企業家肩負起社會責任的典範。因為有貧苦的童年,有依靠助學金讀完大學的經歷,他對中國農村的貧困狀況有著親身經歷,這也是為什麼恆大能成立22年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元,並在過去三年投入巨資幫扶貴州畢節烏蒙山區扶貧的原因。而後者所肩負起的社會責任更直接,更有效,因為恆大直接參與了建設新農村、引進新產業、創造新就業的社會改造工程。

“商而優則善”:許家印拓展中國樂善好施慈善邊界

恆大的做法,拓展了慈善的邊界。傳統中國語境內的慈善,是樂善好施。許家印體現的企業家社會責任,已經超出了扶貧濟困的領域,而是帶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如何可持續發展地幫助偏遠地區脫貧。

恆大在畢節的幾個抓手可圈可點。

一是產業扶貧。恆大無償投入65億元,幫助畢節打造成為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機連接,建立起長效持久的脫貧機制。

二是就業扶貧,恆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解決8萬人就業。已幫助全市培訓五萬多人,推薦到恆大引進的上下游企業、恆大下屬企業和戰略合作單位就業四萬多人。

未來中國企業家應該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這種社會責任一方面一定體現在企業家的慷慨捐贈上,但企業家的捐贈與國家的公共服務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會有鮮明的個性,會跟隨企業家專注的社會問題而變得聚焦,也會引起更多的示範效用,恆大的對口扶貧就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用。

另一方面,企業家需要思考更多的應該是如何用自己或者企業的特長來服務社會,如何用自身的管理經驗來幫助提升社會服務的能力,如何利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來幫助監督公共服務的治理水平,如何用自己的技術來幫助提升公共服務的技術水平。

這裡再舉一個布隆伯格在紐約的一些創舉。布隆伯格靠數字化創建了自己在華爾街的信息帝國。在連續擔任三屆市長期間,他強調要在實證管理中不斷引入專家和數據分析。比如他邀請後來成為諾獎經濟學家的羅斯來為紐約公立高中設計了一套高中入學匹配的市場機制,這一機制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成績、自己心目中想上學校的排名,以及實際居住地距離學校的遠近等多個維度的因素,根據算法來匹配最優,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虎爸虎媽們的焦慮。整個市場匹配機制的核心是鼓勵學生充分披露自己的想法,鼓勵每個市場產於著充分共享信息之後讓匹配變得最佳。而在這一機制推出應用之前,父母和學生為“填志願”傷透了腦經,因為你不僅要考慮自己的綜合實力,還得要博弈其他人的偏好。

在中國,如何拉近城鄉差別,如何削減貧富差距,如何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如何創建更為透明公正的公共服務治理機制,如何引入私營企業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如何更好利用新技術——尤其是大數據與算法——如何提升公共服務的管理水平,凡此總總,一定有更多企業家發揮社會責任的空間。慷慨的捐贈,應該只是開始。

附:

許家印在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愛心人士:

大家下午好!能夠榮獲中華慈善獎,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中華慈善獎是表彰善行善舉、弘揚慈善文化的國家最高獎。這項殊榮,不僅僅是對我們巨大的褒獎,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人人為善、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正能量。

對於貧困,我是有非常深刻體會的。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我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麼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到大我是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的,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的時候,在村裡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裡面,用泥巴臺子做的課桌,遇到下雨天氣,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讀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洗一洗再吃。高中畢業後,我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都找不到。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麵。就在這個時候,國家恢復高考,我考上了大學。因為沒錢讀書,沒錢吃飯,每個月是國家給了14塊錢的助學金,我讀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在國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96年成立恆大,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公司從開始的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14萬員工的世界500強企業。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前,脫貧攻堅是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恆大和全國其他企業一樣,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2015年12月,恆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我們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無償捐贈110億,建設50個新農村、12個移民社區,從大山深處搬出5.2萬貧困戶,從大山深處移民出22.18萬貧困群眾;為畢節全市七縣三區的貧困群眾建設6萬多棟蔬菜大棚,90多萬畝中草藥、經果林和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建設447個肉牛養殖基地,調配、改良了60多萬頭基礎母牛,為各個產業引進了79家上下游龍頭企業,解決8萬多人就地就業,打造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養殖基地。到2020年,在畢節各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全市10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恆大成立22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為國家交稅1850多億,各種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現在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多年來,我一直認為,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多創造財富,為國家多交稅收,為社會多解決就業,這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和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一道,助推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