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開學了,你爲什麼要讀博士?

談談為什麼要讀博士

又開學了,你為什麼要讀博士?


九月的天氣已經沒有那麼酷熱難耐了,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但是心理的那個天平早就已經偏向了一側。那就是讀、讀博士,而且還必須讀好、讀的優秀!

但回想這個選擇的過程,真的是充斥著糾結、迷茫、甚至是些許的害怕。


“讀博等於賭博。”

“博士最大的幸福就是秀髮濃密。”

“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

“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

“學的好不如嫁的好。”

......

以上種種言論不絕於耳,好像博士就是“難、累、苦”的代名詞,更妖魔化了的就是女博士,是“世界上的第三種人”,是“滅絕師太”,更通俗一點就是沒品位、沒趣味、嫁不出去的老女人。

我又何嘗沒有糾結過過呢?

在女人以結婚生子過日子為大目標的社會背景下,女人不結婚、不生孩子就是被人另眼相看的異類。

反正我在家裡是不敢說我不結婚不生孩子的,因為只要稍稍透露出一點點那樣的傾向,就會開始長時間的“談心”活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看你沒有“悔過”的話還會叫上七大姑八大姨來一場“集體批判”。

但是女人的價值體現真的只是結婚生子麼?當然有人說現在大部分人都不這麼看了,但是阻擋我們女性讀博士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就是這個麼?

在和博士導師談的時候,我必不可免的談到了結婚及生育的問題,我說我雖然有男朋友,但結婚生育我覺得還太早,明確表示博士期間不會生育。

我非常理解導師對於女學生在學期間生孩子的擔憂。我自己也不想因為生育問題影響我的科研。

那麼我會不會生?會,當然會。

我也會慢慢找辦法來平衡這個問題,但要知道,另一半不是死的,孩子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生育的壓力和難題不應該由難題不應該由女性一個人來承擔和解決。


還有就是讀了博士發展是不是就會好?工資是不是就會高?

發展好、工資高似乎是現在所有人的追求,當然我也這麼認為,這無可厚非,畢竟填飽肚子才能談理想。

但是真的要緊緊比較本科畢業和博士畢業的工資的話未免太膚淺。因為工地上的建築工人和普通公司的白領的工資差不多,甚至可能還要高一點,你能說建築工人這個工作好麼?

無論什麼學歷,我們從事的工作不一樣,勞動量不一樣,自我價值不一樣,社會貢獻度和認同感不一樣,這是工資可以比較出來的麼?

我想要讀博士,除了溫飽和改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想要做一個受人尊敬、對社會有用的人,可能這話說出來假、大、空,但更深層次說不就是自我價值的證明和實現麼?


讀博士的苦和累。

這個對我來說真的是最好克服的一點。

小時候長在農村,小學、初中都需徒步行走30多分鐘到學校,但是這段路我走下來就是一個小時了,每天往返兩次。

冬天手腳凍的像饅頭(凍瘡化膿後留下的疤痕至今還在),夏天被曬成了黑人,晴天身上一層灰,雨天脫下鞋子在泥坑裡跑,然後在教室裡用自己的體溫烘乾衣服。多大的苦也沒動搖過我學習的決心。

研究生期間徒手將25升的蒸餾水提上實驗臺(提上去了之後把我自己都嚇壞了)。苦、累都不算是什麼,只要心中有信仰、有希望。

然後最大的一點就是自己到底是不收這塊料,各方面能力是否到位了。

獨立思考可以做到,自控力和情緒自我調節能力還是有的,抗壓能力自我感覺還不錯,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一直是我的優勢,組織管理能力還需加強,英文還需大幅度提高。

信心呢?目前還是十足。

家人、後方保障呢?家人舉雙手贊成,並表示不催婚並可以提供經濟援助。

那麼我還在糾結什麼呢?說幹就幹。


最後,希望自己博士攻讀順利,不求好運爆棚,只求努力可以換來相應回報。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