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浪子吃不飽的胃,和餵不飽的愛情

“兒時的回憶,誰也在說,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憶,卻盡是些空洞。第一,我所經驗到的最初的感覺,便是飢餓;對於飢餓的恐怖,到現在還在緊逼著我。”

——郁達夫《悲劇的出生》

1924年,一位從湘西北上求學的年輕人給當時身為大學教授的郁達夫寫信求助。彼時已經三天沒吃飯的他,走投無路情急之下想出如此“下策”,沒想到竟被郁達夫掛上報紙一頓痛批。

郁達夫以其慣有的沉鬱犀利筆觸當頭澆下一盆涼水:“大學畢業,以後就可以有飯吃,你這一種定理,是哪一本書上翻來的?……難道你拿畢業文憑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會下起珍珠白米的雨來麼?”更是建議這位年輕人做點什麼違法亂紀的壞事好鋃鐺入獄,“監獄裡的飯,雖然沒有今天中午我請你的那家館子裡的那麼好,但是飯錢可以不付的”。

兩位吃不飽的讀書人滿懷悲憤絕望的心情以這篇《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抨擊當時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再後來兩人成為好友,餓壞的學子沈從文走進了文壇,成了一代文學巨匠。“奚落”人的郁達夫也從消沉中走了出來,迎來了事業和愛情的第二春

多情浪子吃不飽的胃,和喂不飽的愛情

對,就是左邊把右邊給掛了

當然今天的故事並不是要講一個纏綿動人的“脆皮鴨”文學。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吃不飽的“筆桿子”真的不好惹,畢竟據王映霞所說,日子好過的時候郁達夫可是“一餐可以吃一斤重的甲魚或一隻童子雞”的大胃王。

1927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郁達夫在老鄉孫百剛家,第一次遇見了浙江女子師範的佼佼者、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初次見面就牽情而動義無反顧,一言不合就要為人家“犧牲一切,如猛火電光,非燒盡社會,燒盡己身不可。”

追姑娘當然不是動動嘴巴寫寫情書這麼簡單的事情,請客吃飯就是郁達夫最得心應手的一招。翻看郁達夫的日記,一月十五日到二十日,只六日,電影約了一回,飯倒是每天都吃吃了六次,其中真真假假也醉了五次。藉著醉意二人互訴衷腸,推杯換盞間美人的一顆芳心早已成了郁達夫的囊中之物。

多情浪子吃不飽的胃,和喂不飽的愛情

截圖來自電影《色戒》

即使情根深種,王映霞也知道眼前這位在故鄉早有一房原配的“花花才子”絕非自己的良人。郁達夫見美人飯沒少吃情沒少動,就是不願意鬆口答應自己,不禁在家抱被大哭。可即便如此也是該吃吃該喝喝,城隍廟的小吃照買,快活林的早餐照排。吃飽了就再接再厲接著請王映霞去更貴的高檔飯店吃更豪華的大餐。

在美味+柔情的攻勢下,王映霞終於心軟答應了這個低到塵埃裡的男人。1927年的夏天,兩人在上海訂婚。

多情浪子吃不飽的胃,和喂不飽的愛情

郁達夫與王映霞

婚後的幾年生活當然甜蜜美好。

王映霞在自傳裡回憶起郁達夫時仍記錄下不少美好的片段:“每當清寒薄暖的季節,我和郁達夫時常出去閒步……我們常在霞飛路(今名淮海中路,原注)的洋槐或洋梧桐下的人行道上散步,向西走去,行不多時,徐匯天主教堂的雙尖頂就可以望得見了,倘若我們的腳力還可以勝任的話,那麼就會折去龍華……來回一次之後,我們並不感覺到怎樣疲勞,可是這一晚的睡眠,必然很甜很香。”

多情浪子吃不飽的胃,和喂不飽的愛情

圖片來自ins

講到主婦生活也是難掩“豪情”,每月開支為銀洋200元,摺合白米二十多石,其中100元用之於吃。物價便宜,銀洋1元可以買一隻大甲魚,也可以買60個雞蛋。吃得甚至比喜歡下館子的魯迅家的伙食都好。

買菜吃喝的預算多,王映霞的手藝也不差。《紅樓夢》裡劉姥姥品不出的“茄鯗”在她的手下也是信手拈來:“用醃製過的鰳魚和茄絲同燒,加一點紹興酒和白糖。每吃這道菜,郁達夫就要喝酒,就要醉了。”

多情浪子吃不飽的胃,和喂不飽的愛情

王熙鳳喂劉姥姥吃“茄鯗”

然而生活並不是靠著醉意就能過活,酩酊一場總有酒醒的時刻。1936年,郁達夫隻身到前方投身抗日宣傳工作,二人兩地分居,傳出王映霞與時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許紹棣的緋聞,疑心病重的郁達夫鬧了個天翻地覆,兩人13年的婚姻終於在1940年走向終點。

此後郁達夫的人生中再沒有人會花時間精力去為他做一道書中才有的絕頂美味,而王映霞在改嫁後憑著一手出色的廚藝,帶著全家安然度過了那段物資匱乏的艱難歲月,只是再沒做過這道菜罷了。

多情浪子吃不飽的胃,和喂不飽的愛情

郁達夫 《釣臺題壁》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1942年逃亡蘇門答臘的郁達夫,化名趙謙繼續抗日,開了一家“趙豫記酒廠”,賣的酒中有一款叫“初戀”。

不知酒入愁腸時,他想起的又是哪一位痴戀過的美人?

封面圖片來自電影《郁達夫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