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戲子」兜里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一個靠消費明星甚至是跪舔明星賴以生存的公眾號,驀地有一天,在舔完張雨綺心疼完范冰冰後來了一篇主題為

“戲子誤國”的推文。

營銷號終於把自己的嘴臉和吃相,放到了顯微鏡下。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某營銷號歷史推文


首先

我很反感戲子這種帶著濃重輕蔑意味的詞,演員就是演員,演技不行就演技不行,職業素養不行就職業素養不行,好端端,稱人家為“戲子”做什麼?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為煽動情緒,丟開對一種職業和一個群體的基本尊重,說到底就是沒素質。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某營銷號推送內容


其次

“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種批判,到底有沒有道理?

戲子真的誤國嗎?

“將軍孤墳無人問”中的“將軍”,在推文內基本是指那些默默無聞的國內科研人員,那麼科研人員究竟要不要民眾關心?

要,至少像推文裡提到的,工資偏低,和演員比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這點,確實值得一說。

要關心,其次這種關心也應當很純粹。工資福利搞好了,研究環境做到位,也就夠了。

難不成,你要“中科院院士家事天下知”嗎?人家安心搞科研,完全不希望被你們打擾。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中國地質大學李德威教授在ICU病房逝世前寫下的

“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而與“中科院院士”相反的,自然是他們口中的“戲子”。

作為如今最典型的公眾人物,演員的商業價值之一就是“家事天下知”。否則,你們這些營銷號寫什麼呢?卓偉靠什麼吃飯?

寫到這裡,有人或許會罵一句,這就是為什麼說這個時代“娛樂至死”啊。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新浪今日熱搜榜

誠然,如今社會對娛樂信息的過度消費確實很成問題。但無可否認是,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國泰民安所賜予的。國之危難,自然無暇消遣娛樂。所以那種動輒“戲子誤國”、“娘炮誤國”的言論我實在很不明白。

沒錯,“科研強國”,但這和“戲子”有什麼關係?

國家從未把用於科研的經費放到拍電影電視劇上面。兩者被拿來強行聯繫,然後得出一個“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的結論實在很荒誕。如果你根本不愛看《新聞聯播》,只愛看《快樂大本營》,就沒必要來這麼一句。

兩個行業的本質決定了,這種現象是合理的。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不知堅挺了多少年的《快本》

利用相較於演員而言收入絕對寒磣的科研群體,煽起受眾對演員高片酬的不滿,達到自我營銷的目的。

歸根結底,這就是一種手法而已,寫作者未必深以為然,只是其中的邏輯太過粗糙讓人忍不住想吐槽。

基本上沒多少職業能和演員的收入相比較,對於普通工作者來說,年入百萬已經站在金字塔尖端了,但哪怕是三四線小演員,片酬也能達到這個數。更不提一線演員年收入能上億,是可以與資本家相抗衡的一群人。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關於演員年收入的一張老圖

而科研人員,是體制內的,他們的收入是有標準可循的。

你說科研人員工資低,那教職工收入就高嗎?你說科研人員嘔心瀝血,那農民工不也天天汗流浹背?

行業性質決定了,大家都是拿工資的人,薪資水平所依照,很多時候並非個體付出了多少,甚至是創造了多少。

而是單一的行業標準。

何況科研人員在很大程度上,其從小的培養經費都是國家供給的,工作後的薪金也是國家發的。很不形象的比喻就是,他們更傾向於一種“公有”。再說得偉光正一點,國家培養他是為了壯大國力。提供了基本的福利後,希望他能為國家無私奉獻。

你要真出類拔萃了,自然有各種獎,袁隆平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否則,不會虧待你,但肯定也不會幫著你發點小財。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袁隆平先生

所以你問我,科研人員的工資低嗎?我覺得確實不高,但還不至於同情他們。

因為坦白講,他們已經是體制內的上層人口了。能進中科院的人,在這年頭不談大戶人家,至少底線是小康,其次天生聰慧,勤勉努力。

工資談不上高,但本就優渥的家庭背景配上可觀的收入,完善的福利,這生活真的不如意嗎?

低配天驕跑不了,要追求富貴,去私企肯定更有前途。但他們既然來了,終歸都是有追求的一群人。而我們在這裡為他們的收入鳴不平,真的大可不必。

何況真等到哪一天科研人員年入千萬了,鬧不好被罵的就是他們了。

憑什麼,家境優渥,天資聰慧,資源本就傾向他們那一邊了。國家花了這麼多心血培養他們,進了中科院後,不該無私報效祖國嗎?何以發家致富?

何以山區兒童,同樣天資,同樣勤勉,卻無學可上,只能工地搬磚。

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人間不值得,槓精都有一套。

當然,我也很清楚受眾的矛頭主要指向的還是明星的高片酬與高曝光,特別是前陣子又是馮小剛又是范冰冰出了那麼多事兒後。

高曝光就不提了,那本就是明星的商業屬性之一。至於高片酬,試問明星的高片酬是誰給的?

他們的電影是誰在買票?他們的電視劇收視率是誰撐起來的?不愛看《新聞聯播》卻對著《快樂大本營》嘻嘻哈哈的又是哪些人?

這就是市場,你不能為電影買了單,卻不允許電影的主演從你的票價中分到他應得的那部分利潤。現在動輒十幾億的票房,作為主演,電影最重要的構成之一,拿到上千萬片酬,並不過分。

不是演員就是導演,否則就是影院,或是投資方。歸根結底,在收入方面,這些人都是老闆,沒有固定薪水標準,盈虧自負,隨市場而定。

電影賣得好,就山珍海味。賣不好,就喝西北風。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2018電影票房規模無疑將破600億

而如今國泰民安,影視行業暴利,所以一部電影上映後,一定有部分人要發財。不是導演就是演員,或是老闆性質的另一群人。我們提供了市場,就不能阻止人家合理發財。

國家似乎是在制定演員薪資標準,禁止過高片酬的出現。但仔細想一下,票房擺在那裡,錢都堆在那裡等著他們伸手去拿,真要限制演員的高片酬,唯一的辦法,也就是高稅收和低票價。

比如在美國NBA球員的薪水很高,但稅收同樣很高。

然而票價標準和稅收標準都不是隨便寫個數字定下來的,是根據市場情況確定的,你也不能說改就改。

所以演員的高片酬的主導因素是市場,單純地抨擊演員這一群體,很沒有道理。這就好比當人人用微信,人人都玩王者榮耀的時候,你不能說馬化騰是昧著良心賺錢。

出版社書店一家家地倒下去,影院一座座地開起來並且穩定收益,套用營銷號很喜歡用的一句話:

當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你我都是這天價片酬的扶植者。

某種程度上,我承認受眾是被動的,給我們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國家如果下個硬指標封禁所有娛樂影視,演員就會消失,高收入更是不復存在。

但正是因為這是夠好的時代,才允許市場自由。演員的天價片酬所反映的,一方面是影視行業的野蠻生長,缺乏制衡。

但同時,它也印證著這個時代的繁榮與發達。

那麼歸根結底,問題其實就只有一個,一個永遠無法解決,同時也是永遠讓部分人不滿的問題:

我記得在《十三邀》第二季第一期中,許知遠問馬東,你覺得現在的人看《奇葩說》真的和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人欣賞《莎士比亞》的戲劇是一樣的嗎?

馬東點點頭。


把“戲子”兜裡的錢,塞進“中科院院士”的錢包

馬東在《十三邀》

從社會整體角度來說,越是繁榮的社會,其實越是會有極高比重的人的審美情趣趨於低級的娛樂。民國時候的大眾消遣的是張恨水的小說,人氣高得張恨水來不及寫,但小說質量仍然不俗。

如今識字率高了不知多少倍,我們看的最多的卻是網文和屎尿屁影視綜藝。這其中是一個複雜的市場問題,既有我們的選擇,又有市場的供給。但無可否認的一點是:

人性本能地趨向於娛樂,而非文藝。越是繁榮的社會,越能滋養人類最為原始的趨從娛樂的本性。而本能地趨從於娛樂,就不能阻止娛樂的繁榮,以及是娛樂的核心,演員的高片酬。

花名介紹

人物介紹:毛遂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趙國(今河北雞澤)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猝後葬於距雞澤縣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區境內,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為“平幹八景”之一,稱之為“毛遂高峰”。 由政府撥款重新修砌了墓冢,豎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

為什麼選這個名字:

這個時代,更需要毛遂自薦的精神。當然,於此同時也要有毛遂那般的底蘊與魄力。用毛遂激勵自己,算是一種形式,但也勝似形式。如若能有一個精神上的榜樣,試著以此為目標而前進,終歸會有很大的裨益。所以,才用毛遂作為花名,既是以此砥礪,也是看到自身的不足,用以刺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